上市在即的美團,爲何成了股東Booking的棄子?

7月17日,滴滴宣佈與在線旅行及周邊服務平臺Booking Holdings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通過合作,Booking Holdings 旗下的app將為用戶提供滴滴叫車服務接口,而滴滴的乘客也將可以直接通過app在Booking.com或Agoda平臺預訂酒店住宿。同時,滴滴也獲得了來自Booking Holdings 5億美元戰略投資。

上市在即的美團,為何成了股東Booking的棄子?

從表面上看,這是一次很正常的雙贏合作:BookingHoldings通過滴滴的引流加強了在中國的本地化進程,而滴滴可以通過Booking開放的端口,加速全球化佈局。但因為BookingHoldings與美團的投資關係,以及美團與滴滴在網約車和外賣業務上的激烈競爭,使得這次投資變得分外有趣。

一、Booking棄子

Booking Holdings在去年年底剛剛4.5億美金投資了美團,當時美團頗以為榮,王興甚至公開表態,與 Priceline (BookingHoldings前身)是“天作之合”。

原因在於Booking Holdings同樣是美團老對手攜程的股東,Booking對美團的投資,讓許多人認為其是在對快速變化的中國酒旅市場重新下注,導致攜程的股價跌得有點慘。

上市在即的美團,為何成了股東Booking的棄子?

然而在今年6月初,BookingHoldings突然宣佈與攜程加強了合作,甚至派駐了旗下最大品牌Booking.com的CEO擔任攜程董事會觀察員。

而此次對滴滴的投資則更值得玩味,BookingHoldings不僅僅給滴滴的投資額上壓了美團一籌,更是給了滴滴兩大平臺的接口,而給美團的,只有體驗更差,流量較小的Agoda。

再看這兩次操作的時間節點,美團在今年年初開始發力打車業務,與滴滴成為了正面交鋒的對手,6月底,美團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BookingHoldings重新與攜程加強合作,再進一步投資滴滴,恰巧是在美團發力打車,宣佈IPO的關鍵節點。

BookingHoldings無疑是在告訴大眾,之前我的判斷出錯了,現在我要丟掉這枚棄子撥亂反正,重新評估美團的價值。這波操作讓美團的承銷商們壓力山大,美團的股票不好賣了。從邏輯上來講,美團估值的下降,作為股東的Booking也會遭受損失,投資滴滴,就成為平衡風險的重要籌碼。

美團發生了什麼?讓BookingHoldings做出了這樣決絕的反應呢?

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BookingHoldings曾經對美團寄予厚望,美團多次透露的酒旅數據,以及對出行的規劃,切中了Booking在中國本土化以及對本地出行的迫切需求。投資一家公司,拿到兩份好處,確實是個好買賣。

今年年初,美團打車大張旗鼓的進入上海,試圖用鉅額補貼燒出一片市場。

但可惜事與願違,在補貼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亂象之後,相關部門下達指令,強制停止了美團打車的補貼,這導致美團打車的市場數據快速下滑。近日比達諮詢與極光大數據連續發佈的兩份網約車行業數據報告印證了這一點。

根據比達諮詢的報告,美團打車在停止補貼一個月以後,迅速丟掉了三分之一的市場,市場份額由18.5%降低至12.8%。

極光大數據的報告則顯示,美團乘客端日活數據相比峰值跌幅超41%,司機端日活跌幅更是超50%。美團打車的30天用戶安裝留存率達到為25.3%,司機的30天安裝留存比例為33.7%。均不到競爭對手的一半。

花費重金進入的網約車業務就像一個二踢腳,在南京和上海聽了兩聲響就再也不見了蹤影。

上市在即的美團,為何成了股東Booking的棄子?

美團唯一的亮點就是酒旅業務,這部分的毛利率高達88%。但作為酒旅老司機的Booking肯定看穿了美團在這裡耍的小花招。

美團巧妙的將到店和酒店及旅遊收入合併成109億元包裝給世人。這個營收配合88%的毛利率看上去相當不錯。

但是,到店就是到店,酒旅就是酒旅,有分析人士把美團合併起來的收入計算過,美團的酒旅部分估算在35億元左右。遠不及同期港股IPO的同程藝龍52億元的收入,更是與攜程2017年全年268億元收入相去甚遠。

這個數字才是美團與Booking利益相關的數字。對Booking來說,美團的資源還沒有到舉足輕重的地步。

Booking與美團的合作在庫存房互換,屬於合作競爭關係,而美團的資源太少,不足以讓Booking獲利。同時,美團的網約車業務未能做起來,既不能解決Booking用車問題,又不能給Booking導流。唯一剩下的,或許是一點點財務上的投資價值。

確實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三、新的業務共贏體

Booking Holdings在國內並不算知名,但實際上它是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巨頭,市值近千億。

在中國BookingHoldings選擇的擴張策略是投資。理論上Booking和攜程的業務重疊率相當之高,但是Booking並沒有自己進入中國市場與攜程競爭,而是入股攜程互相合作。

Booking的業務模式與國內企業的思路不同,不是我做了酒店,就要向上做機票,做了餐飲就要往前做網約車,2017年,Booking酒店預訂間夜數達6.73億,而機票只做了700萬張,屬於佛系機票業務。

也正是這種風格,決定了Booking在中國市場需要機票、租車的合作伙伴。

機票問題,Booking通過投資攜程得到了解決。而租車問題,Booking在美團的嘗試失敗後,最終還是投資了滴滴。

對Booking來說,投資滴滴出行,不僅解決了自己用戶的用車問題,還意味著自己獲得了5.5億的潛在用戶,這對正在開拓中國市場的Booking來說彌足珍貴。另一方面,滴滴的高成長性,也意味著更好的投資價值,在美團身上虧的錢,可以在滴滴的投資上賺回來。

而對滴滴來說,與Booking合作的好處更多,除了5億美元的投資以外,Booking意味著全球的高端用戶到中國都要使用滴滴的服務,攜程與Booking合作的用戶,也自然而然的進入到滴滴的體系之中。

更重要的是,通過Booking,滴滴可以更方便的完成國際化佈局。

上市在即的美團,為何成了股東Booking的棄子?

今年以來,滴滴的國際化業務明顯加快,1月,滴滴宣佈收購巴西99。2月,滴滴在中國港臺地區開展出租車業務,同時宣佈在日本市場建立合資企業進軍日本出租車市場。3月,滴滴在墨西哥推出快車服務;5月,快車服務落地澳大利亞……

通過與Booking合作,滴滴可以自然而然的獲得全球的客源,進一步支持滴滴的國際化。

而對攜程來說,與BookingHoldings重回蜜月期,一方面證明了自身仍有想象力,另一方面,與Booking共享的房間庫存可以同樣享受滴滴帶來的流量紅利。

所以,無論從眼前利益看,還是從長遠發展看,這次合作對Booking、攜程和滴滴是三贏。

結語:

眾人歡慶一人失意,曾經說與Booking合作是天作之合的王興,不知道有沒有當年周鴻禕在酷派樂視事件中,背後被人開了一槍的感覺。

但對於Booking來說,5億美元投資滴滴,重拾與攜程的合作,看似兩邊下注,實際是中途換馬,平衡風險的最佳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