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发动文字狱,诛杀世人敬仰的名士崔琰?

东汉末年,名士辈出。名士,就是有名之士,特指以学问出名的人。东汉末年的名士较多,有卢植、李膺、郑玄、蔡邕、孔融、陈琳,崔琰等等。 名士 虽然计策不如谋士,武力不如悍将, 但是学问高深,万人敬仰。雄主收服名士,可以咨询国策和博取民心,为争霸天下增添不小的助力。

东汉末年清河郡人崔琰,是一位名士,他师从大文学家郑玄。崔琰起初辅佐冀州牧袁绍,后来曹操消灭袁氏,平定冀州,崔琰便投靠了曹操。崔琰深受曹操器重,被委以重任,握有实权。

曹操为何发动文字狱,诛杀世人敬仰的名士崔琰?

后来,曹操当魏王,杨训为此写表文歌功颂德。于是,有人说杨训趋炎附势,虚伪,又说举荐杨训的崔琰识人不明,荐人不当。

崔琰为此查看了杨训的表文,之后写信给杨训说:“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只是事情做的很好而已,时间啊时间,会有发生变化的时候。”

有人以此告发崔琰说话大逆不道,曹操闻悉后大怒:“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谚语说‘生了个女孩而已’,‘而已’不是个好词,‘会有发生变化的时候’,意思不恭顺。”

于是曹操下令治罪,罚崔琰为劳动的犯人。曹操派人监视崔琰,得知崔琰没有屈服的神情,便下令:“崔琰虽然服刑,却与宾客交往,门庭若市,接待宾客时胡须卷曲,双目直视,好像很愤恨的样子。”于是赐崔琰死。

曹操为何发动文字狱,诛杀世人敬仰的名士崔琰?

崔琰之死,真正的原因根本不是他那句让人琢磨不透的话,而是曹操本来就想找个罪名杀了他。而曹操为何想杀崔琰,那就值得深思了。

依我的分析,曹操想杀崔琰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 崔琰名气太大,敢于顶撞,曹操心中忌惮;二,崔琰卷入了曹操立太子之争。

崔琰名气太大,曹操心中忌惮,这在史书有记载的。《三国志》记载:“琰(崔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曹操)亦敬惮焉。”意识是说,崔琰雄伟英俊,霸气外露,被百官敬仰,也被曹操敬重和忌惮。

崔琰曾经顶撞过曹操。当初曹操平定冀州,对崔琰说:“我昨夜查户籍,冀州有30万之众。”崔琰却顶撞曹操说:“明公不先施行仁德,救苦扶难,却先查户籍计算兵马,这难道是冀州人民所期望明公的事吗? ”曹操当即就变了脸色,向崔琰道歉。崔琰的话一定让曹操心中很不高兴。

曹操为何发动文字狱,诛杀世人敬仰的名士崔琰?

名士崔琰,有儒家思想,儒家一向迂腐,讲究礼法纲常。曹操篡权,以下犯上,势必违反礼法纲常。崔琰会在一些事情上会反对甚至顶撞曹操,而曹操因为崔琰名气大,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只能找个罪名杀了他。曹操杀名士孔融,也是因为孔融名气大,又不合作。举例来说,崔琰就像现在浪叫的公知,你懂的。

崔琰卷入了曹操立太子之争。当时曹操在立太子一事上头疼,不知该立曹丕还是曹植,于是秘密咨询群臣。只有崔琰信不封口地答复说:“应该立曹丕,臣以死坚守原则。”当时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

曹操本来是秘密咨询群臣对立太子一事的看法,结果崔琰表态公开表态支持曹丕,这让曹操很尴尬和对崔琰反感。

曹操为何发动文字狱,诛杀世人敬仰的名士崔琰?

​按常理说,崔琰的侄女婿是曹植,他应该支持曹植。他这样一反常态,令曹操摸不透崔琰的心思。曹操可能会怀疑,崔琰表面公开支持曹丕,暗中却支持曹植,这样无论是曹丕还是曹植继位,崔琰都有立足之地。曹操最痛恨这种两面派了。

并且曹操如果想立曹植当太子,那么只能成全崔琰死了。曹操如果想立曹丕当太子,但谁能保证崔琰会不会改变立场而支持曹植呢?所以曹操无论立谁当太子,要让太子之位稳固,崔琰都必须死。

史事参考:《三国志·魏书·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流年檐下雨,浮世阶上苔。檐雨坠珠,转瞬流年千秋。阶苔行蚁,方寸浮世万象。我是文史作者檐雨阶苔,欢迎关注。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