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2017年植髮行業整體規模已超過90億,預計2018年整體規模將突破100億,目前整個行業規模逐漸擴大,出現少數形成規模的企業,很多小型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植髮隨著新興城市群體“顏值需求”的提升,植髮行業也開始揭開其神秘的面紗。

植髮行業處在剛起步階段,整體行業日漸規範

植髮又稱頭髮移植,主要通過特殊器械將頭髮毛囊周圍部分組織一併完整切取,脫離頭皮原位,然後移植到需要頭髮又經過一定準備、具備接受該頭髮條件位置。自植髮技術1997年進入中國以來,整個行業經歷了初創期,過渡到了目前的發展期。目前整個行業規模逐漸擴大,出現少數形成規模的企業,很多小型企業如雨後春筍,同時很多醫療美容綜合機構開設植髮科。產業鏈逐漸豐富,連鎖機構需要提升品牌知名度,需要進行營銷活動。在監管上,國家逐漸完善監管機制,雖然仍存在大量“小作坊”的三無企業,但行業整體日漸規範。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植髮行業快速發展,技術支持和用戶需求是主要原因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2017年植髮行業整體規模已超過90億,預計2018年整體規模將突破100億,植髮行業的發展離不開用戶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

通過百度搜索的數據,2015年到2017年,植髮相關的搜索數量增長了114%;用戶植髮的時間也主要集中在2016年和2017年。在2016年,植髮用戶數量已經有小的攀升,到2017年,植髮用戶呈現了爆炸式的增長。主要有以下原因:

1.2017年開始大型連鎖植髮機構開始增大宣傳力度,機構曝光度增加。

2.“第一批90後” 系列文章引發了90後的共鳴,越來越多的90後開始正視脫髮的問題。植髮技術中所用的器械越來越精細,極大地減少了手術帶來的創傷,加快了患者的痊癒時間,為患者的生活提供了便利,自植髮技術引入中國以來,中國植髮技術的迅速發展也為國內植髮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未來我國的植髮技術還將繼續發展。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植髮機構重營銷,營銷形式逐漸從單一到多元

植髮行業的特點主要包括:

1.市場滲透率低。用戶很難從周圍熟悉的人獲得相關信息,很難進行口碑傳播。

2.大多為一次性交易。用戶的感知流程很短,對於機構來說提供手術服務的機會只有一次。

3.用戶獲取信息渠道主要依賴搜索引擎。所以搜索引擎是接觸用戶的第一道門。

根據植髮行業的特點,整個行業面臨著難觸達,難傳播的痛點,因此整個植髮行業十分注重營銷的投入。2017年,植髮機構在營銷費用的支出佔整體營收的20%-30%,營銷費用的流向主要分為兩部分,線上和線下。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線上營銷的搜索類營銷。結合之前植髮用戶的搜索習慣,在搜索引擎上進行搜索是植髮人群獲取信息的第一步,所以植髮機構一般會投入大量費用到搜索類廣告。目前整體廣告方式正在向線下偏移。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護髮產業鏈逐漸形成,植髮是最終選擇

對於脫髮人群來說,植髮和戴假髮是最後的選擇,在嘗試植髮前,脫髮人群往往會嘗試各種防脫方式,從基礎性的養生以及自己嘗試各種防脫方式,到選擇護髮機構。整套針對脫髮的治療已經形成了產業鏈。對於植髮機構來說,針對的人群不僅僅侷限在金字塔尖上的人群,更要關注選擇其他護髮方式的人群,形成自己的防脫閉環。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防脫洗髮水(69%)和食療(68%)相對於其他生髮方式可以伴隨著原來的生活場景完成,如洗頭或者吃飯;其他的生髮方式,需要脫髮人群投入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如生薑抹頭髮(49%)以及生髮液(41%)等,這些方式不容易堅持下去。總體來說,對於脫髮人群,選擇最多且最容易堅持的方式就是使用防脫洗髮水和食療。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85後是植髮手術的主力人群

在植髮市場上,我們將整體人群分為三類:

1.行動派,即已經植髮的人群。

2.觀望派,還未植髮但有植髮打算的人群。

3.有脫髮現象但完全拒絕植髮的人群。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行動派的平均年齡是34歲,多為85後。這類人群收入較高,個人平均月收入高於1萬元,主要從事的行業包括互聯網,房地產和製造業,脫髮年限低於三年,平時工作壓力大,需要頻繁出差。

觀望派的平均年齡是37歲,個人平均月收於在9000元左右,主要從事的行業包括貿易,金融以及自由職業,脫髮年限在3年以上,平時工作壓力一般,偶爾需要加班。

保守派的平均年齡是39歲,個人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主要從事行業包括科研,醫療和餐飲,脫髮年限將近4年,工作基本無壓力,以朝九晚五的工作居多。

第一批90後已經開始植髮?

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原生廣告或成未來趨勢

結合現有植髮機構廣告形式單一的特點,原生廣告或成未來的趨勢。原生廣告具有品牌曝光好,用戶打擾小的優點,植髮機構可結合視頻內容將廣告內容融入視頻,增加品牌曝光的同時,使用戶記住機構品牌。但原生廣告也面臨技術成本高,內容難度高,標準化程度低以及規模化難度高等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