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比智商還重要,學會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自控力

自控力比智商還重要,學會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自控力

關於自控力,有媽媽說,兒子做作業氣死人,寫5分鐘、發呆10分鐘、玩玩具15分鐘;也有媽媽說,閨女稍不如意,就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撒潑耍賴;還有媽媽說,孩子看到啥都想買,家裡的玩具一大堆,還要買買買。她們都很發愁,孩子如此缺少自控力,怎麼辦?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說的就是自控力。

自控力比智商還重要,學會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自控力

斯坦福大學Walter Mischel博士發現,那些能夠剋制自己不吃第一塊棉花糖、等待第二塊棉花糖時間長的孩子,學業成績明顯超過了等待時間短的孩子。他們SAT的分數平均高出210分。除此之外,他們在其他方面也顯示出明顯的優勢,例如更強的社交能力、更高的體質指數等等。

刨除學業、事業成就,只看生活中的小事,也很容易發現,缺乏自控力的人往往深陷肥胖的泥潭,一邊呼著減肥的口號、一邊啃著奶油蛋糕;常常刷著朋友圈、熬著無聊的夜,然後第二天滿身疲憊地去上班.......

自控力,關乎方方面面,能影響我們的一生,甚至超越智商。


一個大腦,兩個自我

自控力(意志力),簡單地說,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我們用這種能力去駕馭“我要做”、“我不要”和“我想要”這三種力量。

大腦裡有個部位叫前額皮質,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生物學家羅伯特·薩博斯基教授認為,它的主要作用是讓人選擇“更難的事”,這正是自控力想要的方向。孩子的前額皮質一直處於發育的過程,自控力還不成熟,坐不住、無法長時間專注,抵制不了糖果的誘惑,做事情半途而廢,是很正常的。

自控力比智商還重要,學會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自控力

孩子做作業更是類似的天人交戰(想想我們小時候)。一邊“衝動的自我”告訴他,去看動畫片;一邊“剋制的自我”告誡他,應該好好寫作業。一旦衝動的自我壓倒了剋制的自我,孩子就失去了自控力,做不到專心做作業。


就像肌肉,可以鍛鍊

但幸好,自控力就像肌肉一樣,可以通過鍛鍊、來增強意志力。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的訓練,幫助孩子獲得更強的意志力(當然也可以包括我們自己)。

首先,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情緒,弄清自己為什麼失控。

然後,幫孩子一起設計擺脫壞情緒,重拾好心情的方法,弄清楚失控的原因,孩子才能真正解決它。

其次,鍛鍊身體。看情況有些不可思議,但科學家的確發現,鍛鍊是提升自控力的一劑良方。

神經生物學家發現,鍛鍊身體能促進人的大腦產生更多的細胞灰質和白質,從而促進腦細胞之間的聯結。於是,大腦變得更加充實,運轉速度更快,進而有助於前額皮質的發育。

鍛鍊還能提高孩子的心率變異度,讓他們在面對壓力和誘惑時,降低心率,集中注意力保持平靜,控制衝動行為。

科學家還說,不用多,一天5分鐘,走到室外、迴歸大自然的“綠色鍛鍊”就能達到作用。

自控力比智商還重要,學會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自控力

遊戲中,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躲貓貓是個神奇的遊戲,好處太多,包括鍛鍊孩子的自控力。

類似的遊戲,還有木頭人;“看誰三分鐘不說話”、“不眨眼”、“不笑”等等。

還有,讓孩子學會等待。


也像肌肉,有極限

但自控力,也像肌肉一樣有極限,使用之後會逐漸疲憊。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在長時間的剋制和隱忍自己之後,往往會出現情緒的大爆發。

孩子在餓、困、累的時候,更容易發脾氣、注意力不集中。

那是因為,使用自控力是需要消耗能量的。長時間剋制自己,保持專注力、抵制誘惑、控制情緒,體內能量下降到一定程度時,大腦會拒絕提供充足的能量給孩子保持用來自控。

所以,當孩子出現能量危機、自控極限時,just let it go。餓的不行,想吃蛋糕就給他吃一點吧;困的打瞌睡,鋼琴就少練一會,先讓他歇一會......

等他恢復元氣,他的自控力就會回來。

自控力比智商還重要,學會這些方法,在家就可以訓練孩子自控力


自控力可以傳染

最後,還有一個重要點:自控力可以傳染。

哈佛醫學院的克里斯塔斯基和加州大學聖地亞哥的福勒發現,肥胖、酗酒、吸毒等等都可以在家人、朋友之間傳染。而這些不好的行為多多少少都和失去自控力相關。

而孩子對傳染的免疫力更低。所以,提高孩子的自控力非常需要從父母自己做起,言傳身教,把好的自控力“傳染”給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