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控力》濃縮成一頁紙,就不用帶書在身邊了

把《自控力》濃縮成一頁紙,就不用帶書在身邊了

一直以為自控力不足只是心理問題,這本書讀完後才發現,原來自控力不足與生理學也有一定的關聯。

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吸收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洞見,為斯坦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意志力科學”(The Science of Willpower)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這門課程就是《自控力》一書的基礎。

在讀這本書之前,瞭解一些支撐這本書的心理學理論背景。

棉花糖實驗,是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博士(WalterMischel)1966年起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

受試者是4~5歲的小朋友,他們每個人面前都有一塊棉花糖,他們可以選擇馬上吃掉,但如果可以再等待15分鐘,他們就可以得到兩塊。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孩子忍不住,直接吃掉了棉花糖;有些孩子則用比如唱歌、矇眼睛等方法轉移自己的注意力,抵抗住了誘惑。

真正讓這個實驗成為心理學經典實驗的原因是,在大約30年後,米歇爾對這些受試者進行了跟蹤調查,發現當年那些能夠抵制誘惑的小朋友,有更好的人生表現,比如考試取得了更好的成績、有更好的教育成就、身體素質更好等等。

這個實驗用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證明了自控力和“延遲滿足”的能力,對個人成就的影響,直到今天還不斷被人們提起和爭論這個實驗。

把《自控力》濃縮成一頁紙,就不用帶書在身邊了

一 、什麼是意志力?

意志力第一法則:自知之明,認識到自己的意志力存在問題,則是自控的關鍵。

「我要做」枯燥困難但又“應該”做的事;

「我不要」容易上癮又戒不掉的壞習慣;

「我想要」目標和慾望等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自控力》就是駕馭“我要做”“我不要”“我想要”的能力,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緒和慾望的能力,一種抑制衝動的能力,它使我們成為了真正的人。想要做到自控,你就得再關鍵時刻明確自己的目標,這就是“我想要”的力量。

  • 意志力訓練:記錄您一段時間的意志力選擇

(1) 我要做:

有沒有什麼事是你想多做一些的,或是停止拖延的,因為你知道這樣有利於你實現目標?

(2)我不要:你生活中最“頑固”的習慣是什麼?有什麼事你想放棄,或者想少做一點的,因為消磨你的意志?

(3)我想要:你最想集中精力完成哪一項重要的長遠目標?哪種當下的“慾望”最優可能分散你的注意力、誘惑你?

  • 意志力訓練:5分鐘訓練大腦冥想

專心呼吸是一種簡單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訓練大腦,還能增強意志力。它能集中注意力,管理壓力,剋制衝動。冥想不是讓你什麼都不想,而是讓你不要太分心,不要忘了最初的目標。


二、意志力的本能

慾望是“我想要”,但“我不能要”產生焦慮,真正的意志力挑戰,是身體內部的戰鬥。

自控力和生理、心理都有關, 大腦和身體同時作用,才能克服衝動。學習在做選擇時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機能,能幫助我們拒絕誘惑。 你需要剋制自己內心的慾望,不可能真正消滅一個慾望,因為其根治於內心。

意志力本能:三思而後行vs應激反應,慾望vs理智

兩種威脅與兩種反應:致命危險產生的是“應激反應”,即基於本能的原始慾望;現代誘惑產生的是“三思而後行”反應,即幫助大腦和身體放慢速度、抑制衝動。二者不同在於,前者意識到了外在的威脅,後者意識到了內在的威脅。

  • 意志力實驗:5分鐘給意志力加油
  1. 放慢呼吸,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
  2. 充足睡眠,打個小盹也能讓你重新集中注意力;
  3. 時常鍛鍊身體,五分鐘的綠色鍛鍊就能緩解壓力,改善心情;
  4. 住在宜人的環境,呼吸新鮮空氣;
  5. 保持平和的心態,試圖控制所有的思想、情緒和行為也是一劑毒藥,給你帶來過重的生理壓力;
  6. 培養冥想的習慣,放鬆能讓你恢復意志力儲備;

三、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

自控力會消耗能量,人們早晨的意志力最強,隨時間遞減,和肌肉一樣有極限,但堅持訓練能增強自控力。如果你想徹底改變就習慣,最好先找簡單的方式訓練自己的自控力。將意志力用在刀刃上:將“我想要”的事情安排在意志力最強的時候。

增強”我想要“的力量:每天都做一些事,用來養成習慣或不再找藉口;增強”我不要“的力量:不隨便發誓。自控力的疲憊感並不一定真實,“困難的事”和“不可能做到的事”是有區別的。只要你願意,你就有意志。

自控力肌肉模式:即使以看似最愚蠢、最簡單的模式 每天鍛鍊意志力,也能為意志力挑戰積攢能力。鍛鍊會使肌肉疲憊,但一段時間的鍛鍊會使其更加強健。

壓力是意志力的死敵。從長遠角度看,沒有比壓力更消耗意志力的了。雖然有時會會用壓力激勵自己,或用壓力督促別人。


四、容忍罪惡:為何善行之後會有惡行?

當你做善事的時候,你會感覺良好。你更可能相信自己的衝動,而衝動常常允許你做壞事。

對補償的渴望常常是我們墮落。因為我們很容易認為,縱容自己就是對美德最好的獎賞。

人性促使我們:拒絕別人強加給我們的、對我們有好處的規則。我們把需要做的事當成了自己已經付出的努力,這會給我們錯誤的滿足感。

今天犯錯,明天補救,我們不斷期望明天能作出和今天不同的選擇,但這種期望是錯誤的。比如,今天我先抽根菸,但從明天起戒菸。

我們總是把進步當做放鬆的藉口,在完成某個目標過程中取得的進步,會刺激人們做出妨礙完成目標的行為。關注進步確實會讓我們離成功越來越遠。

有時候,大腦會對能完成目標的可能性感到興奮,他錯把可能性當成真正完成了目標。如果我們預料到自己無法完成設定的目標,那麼還不如在開始之前就認輸。如果我們現在表現得糟糕,卻用對未來的樂觀期待來掩飾它,那麼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設定這個目標。

你會不會因為關注一個事物最有益的品質,而允許自己沉溺於它?有沒有什麼”神奇詞語“會給你放縱的許可?

我們之所以會獎勵自己的良好行為,是因為我們內心深處認為,真正的自己想做壞事。從這點來看,每次自控都是一種懲罰,只有放縱自我才是獎勵。

  • 意志力實驗:明天和今天毫無區別

把你今天作的每個決定都看成是對今後每天的承諾。我們總是憧憬著未來,卻沒能看到今天的挑戰。這讓我們確信,未來的我們會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今天想做的事。如果我們現在表現糟糕,卻用對未來的樂觀期待來掩飾它,那麼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設定這個目標。

  • 意志力實驗:你正在被“光環效應”籠罩嗎?

你會不會因為關注一個事物最有益的品質,而允許自己沉溺於它?有沒有什麼“神奇詞語”會給你放縱的許可?比如“買一送一”、“全天然”、“淡”、“公平貿易”、“有機”或“為了慈善”。這一週,看看你是否被那些破壞長遠目標的光環所籠罩。

把《自控力》濃縮成一頁紙,就不用帶書在身邊了

五、大腦的彌天大謊:為什麼我們誤把渴望當幸福?

1、“我想要”的神經生物學原理:

1)神經科學家給多巴胺釋放產生的效應起了很多名字,包括尋覓、希望、渴望和慾望。但有一件事很清楚------這不是喜歡、滿足、快樂或真正的獎勵會帶來的感覺。

2)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待得到獎勵,但不能感覺到獲得獎勵時的快樂。

3)多巴胺控制得的是行動,而不是快樂。

4)任何我們覺得會讓自己高興的東西都會刺激獎勵系統。

5) 進化根本不關心你快樂與否,但它會利用對快樂的承諾,讓我們不停的為生計奔忙。

6)當多巴胺給我們的大腦安排尋找獎勵的任務時,我們就展現了自己最敢於冒險、最衝動、最失控的一面。

7)如果獎勵遲遲沒有到來的話,獎勵的承諾足以讓我們一直上癮。

二:分泌多巴胺的大腦:神經營銷學的崛起

1)當獎勵的承諾釋放多巴胺的時候,你更容易受到其他形式的誘惑。

2)大量分泌的多巴胺會放大“及時行樂”的快感,讓你不再關心長期的後果。

3)特別有效的方法是,在打折零售價旁邊加一個高的離譜的“建議零售價”。你的大腦快速計算出省了多少錢,而且(毫無邏輯地)認為這個差價是你賺到的錢!!

4)雖然我們所處的世界總讓我們產生慾望,但我們只要用心觀察,就能看透一些東西。知道那是怎麼一回事並不能完全消除你的慾望,但它能讓你至少有機會抗爭一下,鍛鍊一下“我不要”力量。

三 讓多巴胺發揮作用

1)將無聊的事情多巴胺化。

2)和有保證的小獎勵相比,我們的獎勵系統面對可能獲得的大獎會更加興奮。它會促使我們去做任何可能獲獎的事。

3)電腦和電子遊戲的設計者是有意識地控制了人們的獎勵系統,“升級”和“獲勝”隨時可能出現,這也是人們很難戒掉遊戲的原因。

四 多巴胺的陰暗面

1)渴望並不是總能讓我們感覺良好。有時候,它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墮落了。這是因為,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讓我們追求快樂,而不是讓我們快樂。它並不介意給我們來點壓力,即便這會讓我們在追求快樂的時候覺得不快樂。

2)為了促使你追求目標,獎勵系統有兩大武器--------胡蘿蔔和大棒。胡蘿蔔是獎勵的承諾,而大棒是壓力帶來的焦慮。

3)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渴望的東西既是快樂的源泉,也是壓力的源泉。

4)當你理解了所謂的“獎勵”到底給自己什麼感覺時,你就能作出最明智的決定,知道該怎樣“獎勵”自己了。

5)當我們把自己從錯誤的獎勵承諾中解放出來時,我們常常發現,我們誤以為的快樂源泉,其實正是痛苦的根源。

本書共十個章節,今天先分享這本書的前5章,還是比較燒腦的一本書,很多經典的話語和觀點,很多工具都值得我們去嘗試。本次文章有參考“風”“西瓜太忙”“樹林”三位大大在豆瓣的書評。


關於如何設置目標,請移步看昨日分享的讀書筆記,隨手獎勵「贊」會讓我分享多巴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