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父母總是想要一個聽話的孩子,當他們覺得孩子擁有很強的自控能力,不吵不鬧,就本能地覺得他們很聽話。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但是很多父母都誤解了自控力和自我壓抑的區別,孩子不哭不鬧並不是自控力很強,而是自我壓抑,將自己的內心真實想法壓抑在了自己的心理。

而自控力是指一個人意志力方面的表現,只有一個人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慾望、注意力才是擁有很強的自控力,但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們並沒有很強的自控能力。往往他們會選擇不哭不鬧只是迫於外界壓力,將真實的自己壓抑在了心理。

當孩子長期處於自我壓抑的狀態,對他們來說是非常不利於發展的,其原因有三點:

1性格容易孤僻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是小天使,需要父母的細心呵護。但是有些粗心的父母往往因為生活沒辦法照顧好孩子,也沒辦法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

而孩子在看到父母那麼辛苦的打拼,會產生心疼的情緒,以至於他們不敢將自己的真實需求訴說給父母聽,害怕給父母造成負擔。這樣的孩子久而久之就會性格越來越孤僻,不敢提出自己的真實訴求,很不利於其身心健康。

2出現抑鬱心理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有些父母想要孩子成才,因此會對孩子提出很嚴苛的要求,讓孩子一心只讀聖賢書,不許玩不許吃。

長期在父母的壓迫下,他們會變得更加的抑鬱,容易產生嚴重的心裡疾病。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叛逆心理,做出過激的行為。面對這種困境,父母應該學會讓孩子學會享受過程,注重孩子的內心需求。

3疏遠親子關係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若孩子長期處於自我壓抑的狀態,容易與父母產生很大的隔閡,不利於和諧親子關係的培養。由於他們不敢跟父母訴說自己的心聲,沒辦法與父母溝通,導致雙方之間越來越疏遠。

因此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跟孩子平等交流,尊重孩子的內心。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孩子之所以會有自我壓抑是因為他們的內心需求沒辦法得到滿足。面對這種情況,父母應該多抽點時間陪伴孩子,瞭解孩子內心的需求,並且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

為此,父母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 判斷需求的利弊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父母在瞭解孩子的需求之後應該做出理性判斷,若是這個需求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幫助的,能夠幫助孩子成長,那麼父母應該儘量滿足孩子的內心需求;

若是這個需求對孩子來說是不利於其成長的,反而會抑制他們成長的步伐,那麼父母應該嚴格堅決對孩子的需求說不,不能縱容孩子的任性,以至於將來釀成大錯。

  • 要採取合適的方式拒絕孩子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父母在瞭解到孩子的需求是不好的,必然要學會拒絕孩子。但是在其拒絕的過程中,父母千萬不要責罰孩子,強硬的拒絕孩子的言行,而是應該跟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父母不願意這麼做的原因。

若是父母態度過於強硬,那麼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內心受到了傷害,從而埋怨父母、怨恨父母的行為,這也是不利於雙方和諧的親子關係。每個事情都有其發展的因果,父母在拒絕孩子的同時應該讓孩子明白道理,懂得是非對錯,這樣孩子才不會產生錯誤的思想觀念。

  • 引導孩子趨利避害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孩子的眾多內心需求中並不全然是懷需求,有些需求對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極為好的。那麼父母應該幫助孩子趨利避害,抑制壞的需求,發展好的需求,讓孩子做有益的事情。有益的需求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培養孩子的能力,鍛鍊孩子;

反之,有害的需求會讓孩子停留在人生的原地,甚至產生倒退行為。因此,父母應該引導孩子,讓其擁有正確的判斷能力,從而做出選擇。


在人生中都難免會存在需求,成年人的需求也許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獲得,但是小孩子的需求大多數是需要父母幫忙實現。

“自控力”並不是“自我壓抑”,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合理要求

因此,對於小孩子來說,他們必定會在小時候對父母產生依賴心理,父母也應該多放點心思在孩子身上,跟孩子多加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訴求,以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父母滿足孩子的需求,不僅對孩子來說是件好事,對父母來說也是極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