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說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如何反駁?

用戶68886090


這是那個混蛋出的題目?太不知天高地厚了。古人學習了幾千年,他一句話,把前人全當作傻逼了。這是誰?先把他關進瘋人院再說。可以說,整個中華民族,孔子的儒學是我們精神脊粱。全世界任何學說在儒學面前都顯得那麼幼稚和不成熟。儒學是古人從小學到老都未必學全學的懂思想境界,當今之人就更不會也學不懂了。對你不瞭解不懂的東西就妄自誹測,這不是狂妄自大是什麼?不罵這種人了,俺丟了俺做平凡人的身份!


讀過點書


我想先說說孔子,再將華夏祖先的來龍去脈說一說,以便將來子孫後代會將這些歷史事實澄清。

西周滅亡,東周式微,就是社稷難保,歷史上出現了百家爭鳴。儒、道、墨、法、陰陽五學等百家著書立說,各成一派,歷史上稱為“庶民亂議”,儒家也是其中之一。孔子最主要的主張就是恢復周禮,春秋時孔子周遊列國,可惜處處碰壁,以後孔子能夠成為“萬世師表”,自己也是想不到的。

春秋戰國以後,秦始皇統一了六國,楚漢相爭,劉邦建立了漢朝。從漢高祖劉邦、惠帝、文帝、景帝都採用了“黃老之學”,到了漢武帝時,有一個大儒董仲舒將道家、法家、陰陽五學融入到儒學中去,“天人合一、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等摻和進去。

漢代的丞相衛綰、田鼢、竇嬰先後都去聽董仲舒上課,其中包括後來的太史令司馬遷。聽了董仲舒的儒學,丞相們紛紛向漢武帝推薦董仲舒。董仲舒在漢武帝面前特別主張神化君權,提出了“罷黜百家、表彰六經”。漢武帝接受了儒學,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個“術”就是騙術,實際就是民可使之,不可知之。

太史公司馬遷因腐刑而著“史記”,史記有12本紀、10表、8書、30世象、70列傳,共五十八萬字,真是曠世大作,以後的史書不免受其影響。但是,司馬遷與大儒董仲舒和孔安國走的很近,將三皇五帝儒家神話也一起寫了進去,可能當時為了漢朝的大一統,將七國的臣民凝聚在大漢之下。但是,二千年來盡然這些炎黃子孫的神話變成了中國的歷史。

最早的我們華夏民族的祖先應該是周文王的祖父姓姬,名亶,也被稱為古公亶父。古公亶父當時住在豳地,就是現在的陝西旬邑,因不堪戎狄的侵擾,帶領全族從豳地遷徙到今天的陝西的岐山,就是現在的周原。那裡是水源充沛,土地肥沃,古公亶父帶領全族營房造地,成為了最早的農耕民族。“詩經”中也讚揚古公亶父“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當時解釋“水滸”的意思就是安身之地。周武王奪取了天下,追封古公亶父為“周太王”。

周武王滅商,聯合了庸、羌、髳盧、彭、濮、等部落,沒有看到有炎黃子孫的部落出現;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因廢嫡立庶,申侯聯合繒國、西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被殺於驪山,褒美人被犬戎虜去,西周滅亡。也沒有見到中原最強大的部落炎黃子孫出現。

“詩經”中提到大禹,就是大禹治水;孔子在春秋的論語中出現了堯舜,以後有堯舜禹禪讓;戰國早期有五帝之說,鄒衍是戰國晚期人(公元前324-250年)他將黃帝列為華夏共祖;漢代時開始流行伏羲和神農;開天劈地的盤古,在魏晉時期開始出現。為何越早的人,反而越後出現呢?歷史學家顧頡剛說過:同是一臺戲,越是後來越添枝加葉,一層一層累加進去。中國的神話,這也是層累地建造的中國古史,一代代的往上穿鑿附會,最後成為中國的炎黃子孫了。

東周的百家爭鳴採用的“致用態度”,儒家為了給自家的觀點製造充足的證據,不得不引出“古人如何如何”,這時候的“古人”帶有自家學說的色彩,儒家為了宣傳仁政,給君王立下榜樣,依託古王壓今王,將古王的道德功業提高到頂端,偽史開始出現了。

太史公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梳理了上古帝王們的血緣關係,讓各民族各地區自己認同始祖都同出一源,這一源頭就是“炎黃”。可惜的是,在排列中,將堯舜與禹相隔了四代,由於沒有人懷疑炎黃血脈,也沒有人去查閱他的出錯點。

總的來說,隨著人類的進步,那些神秘兮兮的神話,終將被帶進歷史舞臺,歷史終將還原歷史本來的面目,一切炎黃子孫的神話終將成為笑話!


張律明


凡事都不能太絕對,“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這句話明顯是極端的,很容易就能從多個方面進行反駁。


《論語》第一句就是“學而時習之”,孔子所表達的是一種讀書學習、複習鞏固知識的學習方式,放到任何時候都很科學、很實用嘛!這難道不是幫助民眾更好得掌握知識嗎?還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把一個人培養成幹活勤快、說話穩重、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好同志,不正是長輩、鄰居、同事、領導都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大眾情人”嗎?

再來看促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他雖然搞出了一個三綱五常,被批評為愚民思想政策。但也是這位董夫子,強調了道德表率在一個帝王身上的重要性,商紂王因為德行敗壞失天下、周文王因為德行高尚得天下,這不就是在封建集權獨裁統治的鐵幕下埋下了一個彩蛋嗎?它告誡底層人民群眾,只要統治者德行敗壞、倒行逆施,百姓是可以像陳勝、吳廣一樣起來揭竿而起推翻反動政權的,這不就是給了造反革命最大的合法性依據嗎?

還有飽受詬病的明清八股文,一直以來都被指責是禁錮讀書人思想的罪魁禍首,可北京保衛戰中力挽狂瀾的于謙、平定叛亂創立“心學”的王陽明、萬曆前十年厲行改革的張居正、穩定政局開啟洋務運動的曾國藩……這些朝廷名臣,不都是四五百年八股科舉培養出來的經世之才嗎?


可見,儒學也有它適應社會環境發展的積極一面,它能流傳兩千多年自有它存在的道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去理性對待,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揮出儒學最積極的用處。


竹山清溪澗


愚民與否,就看你如何理解了。

自人類社會開始,就沒有過完全平均、平等的情形。絕大多數的情形都是少數人引領潮流,大多數人“贏糧景從”的狀態。

我之前在一篇文章中討論過人性善惡的問題,最後得出結論是,性惡論更符合事實,但人們更傾向於相信性善論。原因很簡單,大家都希望對未來有一個美好的預期,即便很有可能迎接我們的是意外,而不是未來。

在這個充滿意外的世界裡,大多數人其實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強大。人類很脆弱,不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野外的一次迷路就很可能要了一個人的命,生活中的一次重大挫折很可能毀了一個人的信念。所以大多數人面對未知,面對未來,能做的只有保持謹慎的態度,同時以美好的預期付出全部的努力而已。古人講:盡人事,聽天命。也就是這個意思。

說了這麼多,我其實想說的是,題主所言之“愚民”,如果是指欺騙民眾,不讓他們得知實情,那麼我認為儒家確實是在愚民的。而且不論任何國家,任何思想,都會選擇愚民。因為這是一個國家保持穩定發展自身必要的做法。因為民眾心理脆弱的屬性,就決定了不可能告知他們一切實情。否則即便是有法可解的災難性事件,也會因為自亂陣腳而大大降低挺過災難的幾率。

讓民眾保持一個美好的願景和希望,也是維持國家凝聚力和發展生機的必要手段。而儒家以道德治天下的理論體系,正好能夠幫助脆弱的我們安心,安神,安身。

如果說“愚民”是對民眾的思想方面的控制,以達到統治階層不可告人的目的的話,我想說的是,民眾並不是傻瓜,他們只是比較脆弱而已。如果哪家政府真的敢於撒這麼個彌天大謊來掩蓋一些不可告人的事情的話,我只能送他們一句話:

你可以永遠欺騙一個人,或者暫時欺騙所有人,但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人。

不可告人之事公諸天下之時,就是陰微之人灰飛煙滅之日。

若有人愚民為前者,則我輩甘當無憂無慮的盛世小民,若有人愚民為叵測,則我輩當人人得而誅之,以正視聽。


東方國學


本來就是事實,怎麼反駁。

儒學的墮落,是從董仲舒開始的。從那時起,儒學從仁義禮智信的獨立學術流派,自我閹割,墮落為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的可恥工具!愚民,不過是捎帶腳的事!



儒學,扼殺了中國人的血性,一味懦弱屈服。

儒學,扼殺了中國人的質疑精神,一味厚古薄今。

儒學,扼殺了中國人的科學精神,一味在故紙堆裡浪費生命。

儒學對中國人最嚴重的傷害,不是智力上的,而是精神上的摧殘。


儒學,根本不是在教我們做一個更好的人。它只是在教人做個好奴才!

存天理,滅人慾;三綱五常,父子君臣。儒家的所謂禮教,束縛扭曲摧殘了多少中國人。如果你感受不到禮教的危害,就請看一看印度,那些變態的不可思議的理直氣壯的欺壓、虐殺,也曾經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

血淋淋的吃人的禮教!

幸運的是,我們先輩一腳踢翻了孔家店。不幸的是,禮教的餘毒根深蒂固。弟子規之類的毒草還在肆無忌憚的荼毒祖國的花朵。這是值得警惕的。



帶著孩子看看科技展,讀一讀百科全書,培養孩子獨立、科學精神。哪怕什麼也不做,就是去看看大自然玩一玩,也比讀《弟子規》這樣的糟粕強一千倍一萬倍!


上將噯福斯


可能搞清楚長輩為什麼這樣想才是問題的關鍵,搞清楚之後至於說要不要反駁長輩反倒無關緊要了。

列強入侵,民族失去文化自信

之所以出現這種言論的緣由是自晚清以來,中國在列強的打擊之下,逐漸失去了文化自信,開始西學東漸,尤其是新文化運動以來,主流的知識分子特別是激進的思想影響,認為中國落後捱打的原因是封建制度,中國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子及其儒家,所以提出打倒孔家店,廢除漢字,中醫.....解放後引發的一系列運動。也就是說這一百多年來,中國都在拼命否定自己,毀壞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才出現了各種奇怪的言論和論調。

革命都要為自己找個合法的理由

過去王朝更替,新的政權總是說前朝如何黑暗,如何違背天道人倫,自己要替天行道,獲得政權後便說是“受天命”,“天命所歸”,歷代農民起義也都總是要給自己找一個合法的理由,所謂“造反有理”。所以晚清和民國的革命者也總要給自己的革命起義找一個合法理由,孫中山說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左派人士便說自己要替無產階級說話.但是因為接受新學後便開始反對傳統,所以便失去了傳統“君權天授”的合法理由,於是只好先把這個否定掉,然後自己再造一個合法的理由。


當然,革命成功之後可能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方面執政者需要不斷用自己的宣傳機器強化那些革命言論,給每一個民眾洗腦,當每個民眾逐漸失去個人的獨立思維,便會與國家的宣傳機器觀點一致,但當發現革命言論無法治國,甚至與治國完全相反,過一段時間便又開始悄悄地改變自己的說法,這時候被洗腦的民眾反倒被拋棄到了歷史的角落裡。


所以長輩有這樣的觀點應該是被國家的宣傳機器洗腦的結果,例如我們小時候成天讀的教科書,都會產生這樣的影響。另外,經歷過特殊年代的人也會有這種看法,因為在那個年代一切都被意識形態化,只能聽到一種聲音,只能看一個人的言論,所以被洗腦也是最徹底的。遇到這樣的長輩,應該體諒和理解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必和長輩計較,當然也可以試圖幫助他們跟上時代,但是不一定能成功。

區分清楚官方的儒家和民本的儒家非常重要。

不過話說回來,回到歷史上的孔子及其言論,其實要分清楚。孔子本人出身平民,他的言論裡也充滿了人文關懷,讀他的著作其實都是在啟發人的獨立思維,讓人坦坦蕩湯做一個君子。後世儒家自漢朝開始成為歷朝歷代的治國思想,實際上和孔子本人的思想相比已經有所變化了,肯定會根據統治者自己的需要進行改造和利用,即使在當代也一樣如此。


因此只能說被官方利用的“儒家”確實有被愚民的可能性和事實,但是從本來的和民間主流的儒家來說都是啟蒙人心,開發心智的,都是強調獨立精神的,都是不屈服於當權者,歷史上朱熹、王陽明,近代的梁漱溟都是這樣的代表人物。

所以,區分清楚官方的儒家和民本的儒家非常重要。


目光如電

求真知灼見

獨立的價值不輸於任何

這裡是獨立撰稿人李藝泓的問答號


盛唐豪歌李藝泓


儒家的核心思想,勸學觀和君子觀一直到現在都有著作用,仁義禮智信,本質是讓人有所為,有所止,作用在培養一個人,應當是什麼樣的人,胸懷仁義,有操守,不從惡,有智慧有信義的人。這五種價值基本在所有發達社會中都有所體現。

歐美早期是基督教傳統,一直有著慈愛(仁).誠實(信)等傳統價值,基督教會把慈善深入到社會的骨髓裡,在古代就經常有施粥活動,發展到現在就是商人極為喜歡做慈善(不管形式好不好),不要小看這個傳統,這是社會凝聚的重要力量,官民合和,每個人都受到社會的恩惠,所以為什麼西方的兵很少有前線吃緊,後方緊吃的現象,為什麼很少有九千歲,大宦官,大貴族會身先士卒,因為他們知道社會的所有人都會支持他,有歸屬感榮譽感,正義感,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戰歌叫做glory glory haliluja,這種凝聚力可想而知

另外,美國的契約精神也是依據信而建立,大法官由於權利巨大,必須有德高望重的人擔任,很多要職都是依據擔任者的德行而任選。這就是信

歐洲很多國家,特別是北歐,非常強調誠信,自助售票系統,公司結構扁平簡單,沒有複雜繁瑣的監察部門,節省無數成本,謝謝國家的公司招人必須嚴格考察誠信記錄。這就是信的體現。

歐美也有禮的,不過禮制稍微有點不同,那就是尊重人的表達自由,比如別人穿什麼衣服,唱什麼歌,開什麼車,你不要評價,等等,在美國遵守的也不錯。

這就是那句著名的話,自律造就自由,

重視自己的自律,尊重別人的自由。

好我們再看看日本,日本古代受中國形象深厚,有著很廣厚的儒家和佛家傳統,包括妙義山,心齋橋,都是佛教名字,那麼這有什麼好呢,儒家講就仁義禮智信,佛家講究慈悲(仁), 守戒(義),不淫(禮),開悟明心(智),不妄語(信),日本社會也執行的非常不錯

仁:日本曾有一千多年的禁肉令,慈悲之心至少以前的日本人還是很深厚的,所以日本戰國時代很少有屠城,殺降這種事,將領對壘,光明正大的多,陰險用計的少,現在為了保護學生,寧願所有課桌木材板都要檢查有沒有倒刺,日本現在也極為關注環境和動物,奈良的街上都有鹿行走,不屠不害,別以為這個和人沒關係,人人為我者,我必為人人,身處這種環境中會不自覺的有一定的仁義心,所以日本人的社會底色還是純良的,向好的,日本很多謝罪,這個謝罪那個謝罪,錯事做了,必須謝罪,謝了之後,大家還是團結的,也是心底純良底色的反映,都是有利於合和團結的。

義:忠於公司,跳槽頻繁的人會被視為不忠,

禮:日本非常重禮,無人嬰兒車,前鞠躬後道歉,不麻煩別人,這都是會有社會正氣和凝聚力的,人民會知道為何而戰,不是老人孩子熱炕頭這種追求,而是一種對社會的感召和責任。

智:重科技,保護良好傳統

信:不用說了,日本社會的公司或個人,信譽都是你的底牌。

其他高度發達國家類似,這才是社會的內核

只有這種社會,才能支撐高度文明

中國古代類似,現代仁義禮智信做的好不好,看看就知道了,另外,中國的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君王有君王的樣子(仁義重國綱),臣下有臣下的樣子(忠誠),等等,這本身是很正確的,君王不賢全國遭殃,臣子不忠動盪頻繁,就拿一個公司來說,領導者不仁不義,追隨者不賢不忠,這是很多公司最大的問題。要多溝通,但承認分工不同。

至於西方出了科學家這個觀點,很自然,因為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的社會出不了大思想家,不管是自由還是不太自由,否則為何古代中國發明很多(科學本就是近代才出現,要求古代人很偏頗)。另外,很多太平洋部落,非洲部落自由的一塌糊塗,工作都不用做,天天混日子,為何沒什麼驚天動地的發明。

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的社會不會有大發明,重申這個觀點,不仁的社會人皆害人,鄰居相害,後勾心鬥角,你有那個靈感你敢拿出來嗎?天才也是人,跟人鬥智鬥勇你還有幾層功力去想發明

就算你拿出了初步的成果,不義的社會,盜竊橫行,滿眼是利,你拿出來了你敢自保嗎?好一點幫別人做嫁衣,壞一點命都丟了。

不禮的社會,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大科學家很多都是大良心的人,愛因斯坦聽說原子彈用來殺人愣是失落後悔好長時間,你有這樣的發明你會不會拿出來

不智的社會不說了

不信的社會,你思想,你的成果,寫出來就成了別人的,你會做這種事嗎?

另外,有人說儒家思想”禁錮”了別人,但是別忘了,自律才能自由,仁義禮智信本質上是讓你遠離人生陷井,讓無才者養德自立,有才者濟世利人的,這是保護不是禁錮,否則你濫權,死於貪慾上,濫色,死於色慾上,濫嗜,死於菸酒花柳上,或者做一個木匠皇帝,嘻戲將軍,你的才有什麼用,你就能發揮出才幹了?


萬色星辰4


談起孔子,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他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從兩千年前的海昏侯齊論語書簡,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核心價值觀,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穿越千年,精準地投射出了中華民族靈魂的輪廓。

述作於東周的《論語》有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聽到的人便覺得孔老二對人民極提防——段絕民智——儒家這麼早就開始愚民工程建設了。

漢武帝納董仲舒之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更是妥妥的愚民政策了。明清時期盛行文字獄,幾乎直接對知識分子進行迫害。

二十一世紀,有人叫囂說中國新儒家捲土重來,“法律人思維”橫空出世——企圖以少數人壟斷法律來加強管控,不可不謂“自孔子以來,儒家就是用來愚民的”!

愚民政策,指有意封閉知識(與積極普及知識悖逆),如某個政體不將信息為公眾所知。

這種組織知識在公眾流傳的政策,在人類歷史上從古至今比比皆是。在封建社會時期,從我國的統治者角度而言,講究“克己復禮”的儒家思想以“仁”為理論核心,既不像墨家那樣求真務實,又不像道家那樣殘酷虛空,其積極入世的現實性和深入骨髓的階級意識對於鞏固統治極為有利,皇帝一看:選法家,亡國啦。選儒家,棒棒噠。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統治者借用儒家這個工具成功的達到了維穩的目的。但是就儒家本身並不虛偽,也無意愚民。就儒家思想的傳播及其影響看來,相較其他社會影響,愚民效果不甚明顯。

我們努力還原一下真實的儒家。道為三皇之學,儒為周朝之學,以周公為導師的孔子,在他看來 ,“ 就天賦而言 ,人類中的一些人天生就是‘不移’的‘下愚’”,“民眾愚昧”是孔學不可或缺的公理性預設 。

正因此,孔子的教育思想恰以“教民”為主導。為了“庶、富、教”周遊列國,廣收門徒,躬身踐行了“有教無類”——教育普及勢在必行,極大地推動了春秋戰國的學術下移,促進新鮮知識在中下層的流動。

孔子之後,儒分為八,孟子一派影響最大,“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人性本善,要做大丈夫。秦二世而亡,漢初復興黃老之學,以恢復元氣,而後的大一統帝國需要的又是王道思想,漢儒借儒家之名,實為“百家飯”,雜糅多家思想,把一地碎鏡子拼拼湊湊成了一大塊圓鏡子。

唐儒不值一提,而後宋儒以道援儒,明清儒則只是宋儒的註腳,王陽明的“格物致知”探求真理,與愚民政策相左。民國時,華夏道統幾近消亡了。反智而瘋狂的文革“打倒孔家店”,更是在儒家的傷口上撒鹽。

儒家想兼濟天下,奉行天道,釐清人倫,修繕其身——儒家堅信人人都能成為並也應該成為大丈夫的。與有意封閉知識恰恰相反——要求信息公開。與反智主義背道而馳——知識改變階級命運,不可不學。

國人難以否認自己從未受過儒家思想的影響,平心而論可謂受益匪淺。至於現今人民是否被愚而且不自知,這是個國際性的歷史遺留問題,我們且吃茶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


有書共讀


儒家學說說的是仁義道德,君君臣臣,孔夫子要害在於只講“禮”不講理,



沒有“理“做基礎的“禮”是懸浮在真理公理法理之上的禮,是無根,虛偽的,無恥的自欺欺人,愚民的禮。


在孔子的意識裡,

“君子”與“小人”是不該平等的;

“上智”和“下愚”是不該平等的,

“勞心者”和“勞力者”是不該平等的,

“難養”的“女子與小人”是沒有資格與人平等的,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是理所當然的。


為了從實踐中捍衛這種等級秩序,他要求人們“克己復禮”。

“克己復禮”的實在意義就是犧牲自己,

也要維護統治階級等級森嚴秩序框定的“禮”。

所以,這種“禮”否定人的平等,公平正義。

儒家向人們宣示:君永遠處於尊、剛、健、主的地位,臣永遠處於卑、柔、順、從的地位,這是天的規定、道的本質,是上天的律令或自然的法則,任何人都不能違逆。百姓只能永遠匍匐在統治者權力腳下。

法家那套教唆君王不惜一切無恥手段怎樣殘民害民保住君王的絕對至高無上的權力,2000多年的皇權社會他們實行都是內法外儒,用儒家來愚昧洗腦人民,用法家來殘暴屠殺人民,所以整個歷史就是儒法的歷史,筆桿子與槍桿子的歷史,軟刀與鋼刀歷史,也就是魯迅說我打開歷史一看歪歪斜斜寫著兩個字“”吃人“”,打江山,血成河,坐金鑾,睡女人,搶財產直至滿清滅亡,。


劉天大夫


孔子的一生有五字真言:“恭、寬、信、敏、惠,對後世修身做人影響頗大,五個字逐一都有解說。

(1)恭,恭則不侮。對人態度謙和、恭敬,就不會使自己招來侮辱。

(2)寬,寬則得眾。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才會得到人們的擁護。只有得到擁護,你才有可能做事成功。

(3)信,信則人任焉。做人要有信用,只有誠信才能得到人們的信認,別人才有可能給你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4)敏,敏則有功。只有才思敏捷,你才能夠更容易做出成績,取得事業的成功。

(5)惠,惠則足以使人。懂得分享勝利成果,施惠於他人,才會有很多人甘願為你效力,促成你的成功。

結尾語:

做人說話是一門藝術,孔聖人教導我們做人要靈活多變,不能執於一邊,要內方外圓,即所謂的圓通。說話講求合用,不是說讓你遇人就把心裡話全掏給別人,不然就是虛偽。他告訴你,我們只說合適的話,合適的話與真假無關。有很多人不能真正理解孔子的話,所以才覺得他的思想“假,大,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