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指的是成都吗?

见解派


最早使用天府之国不是四川而是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后诸葛亮隆中对中指出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之名冠以蜀地。

天府之国现多指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的富庶之地。 在四川省,秦太守李冰在成都上游建成了举世闻名、万代受益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从此被誉为“天府之国”。如果没有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成都平原的水患的话整个成都平原就不会是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总是来不及1


天府之国 - 成语典故

天府之国历史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形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后来也指京师或天子的府库。而“天府之国”多指在被称为“天府”之地建立过政权或设为国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范围较“天府”更大一些,如关中地区为周秦汉唐都城所在地,成都七次为帝王都。中国历史上曾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

关中平原(战国至明代)

司马迁在《史记·苏秦列传》中讲,公元前338年,苏秦游说秦惠王时说:“秦四塞之国,被山带渭,东有关河,西有汉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马,此天府也。”这是文献中关于“天府”之地的最早记载。关中被正式称为“天府之国”,始于秦汉之际的张良。

《汉书》卷四○载张良建议刘邦定都关中时说:“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 从先秦到元明时期,关中地区都曾被称作“天府”或“天府之国”。但清代以后,再也没有人把关中地区称作“天府之国”了。

成都平原(唐代至今)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说:“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陈拾遗集》卷五:“夫蜀都天府之国,金城铁冶,而俗以财雄。”

虽然成都平原成为“天府”或“天府之国”都比关中要晚,但自从都江堰修成以后,此地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五代以后,关中地区元气大伤,成都平原后来居上。明清时期,湖广地区的不少百姓迁到成都平原,改变了四川地广人稀的状况,对发展当地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故成都平原日益富庶,成为名副其实的“天府”,“天府之国”的美誉一直流传至今。

华北北部(明清时期)

华北北部的燕京一带虽在战国后期亦被称为“天府”,但秦汉以来并没有人这样讲,直到明清时期建都北京,才获得了“天府之国”之美誉。

《大明一统志》卷一:“京师古幽蓟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形胜甲于天下,诚所谓天府之国也。”

江淮以南地区(北宋时期)

其范围略如“江南”。《旴江集》卷二十八《寄上孙安抚书》:“嗟乎!江淮而南,天府之国。周世宗之威武,我太祖之神圣,非一朝一夕而得……。”

太原附近(五代时期)

《册府元龟》卷四百六十一:“唐邕天保……十年从幸晋阳,除兼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帝尝登童子佛寺望并州城曰:‘是何等城?’或曰:‘此是金城汤池,天府之国。’帝曰:‘我谓唐邕是金城,此非金城也。’其见重如此。”

闽中(明代)

闽中即福州及其西南一带。屠本畯《闽中海错疏·原序》:“禹奠山川,鱼鳖咸若;周登俎豆,鲂鳢是珍。……闽故神仙奥区,天府之国也,并海而东,与浙通波,遵海而南,与广接壤。”

盛京(清代)

盛京即沈阳。《钦定满洲源流考》卷十九《国俗·物产·御制盛京土产杂咏十二首》:“盛京山川浑厚,土壤沃衍。盖扶舆旁薄,郁积之气所钟,洵乎天府之国,而佑我国家亿万年灵长之王业也。”

汉中地区(汉代)

政府有组织的移民,对中国人口的分布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天府之国”四川的复兴,便得益于此。

折叠衰落的天府

中国官方的强制性移民,在三国时便已出现。明朝初年,政府的强制性移民,曾使中国的人口分布更为均匀。而在历代政策性移民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远的,是元末明初以及清代进行的长期移民运动:湖广填四川。

四川在唐代位居全国经济文化的最前列。宋朝时,人口占全国总人口23%左右的巴蜀地区,其财赋收入与供应的军粮却占了全国的1/3,时人因此有“蜀亡则宋亡”之叹。然而,南宋末年与元明时期的战乱,让巴蜀人民遭遇了历史上最残酷的浩劫。据官方统计,1668年成都只剩下7万人,整个四川省则仅余60万人左右。

折叠湖广填四川

元末,红巾军中以湖北人为主体的明玉珍部率十多万军队入川,不少农民也随之入川,拉开了“湖广填四川”的序幕。到了明朝,政府也曾有意安排湖广移民入川。

真正的移民高潮出现于清代。鉴于四川的残破不堪,康熙皇帝颁布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湘、鄂、赣、粤等地大举向四川移民,这次移民持续了100多年,100多万人涌入四川。在成都及川西平原各县,外地移民占总人口的90%以上,而整个四川的移民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0%左右。

大量移民入川,不仅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还带来了丰富的生产技术与文化。天府之国由此开始复兴,并在经济文化上更加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特点。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天府之国,古称"天府之国"乃是因为天府原是一个官职,主要掌管人间珍宝。秦朝时蜀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随着历史发展,"天府之国"一词逐渐在大众层面上用以专门指代四川盆地尤其成都平原,并成为了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


笑话大笑


天府之国指的正是成都也。


手机用户51964792483


祖国处处皆天府,唯成都平原最为有名!成都平原得益于都江堰的滋润,最早以前的成都平原水患严重,得益于秦朝官员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从此不再受水患和干旱的侵扰,使之沃野千里,年年谷物丰硕,人民衣食无忧!故而得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