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到底指的是“成都”还是整个四川盆地?

没事啍哼


天府之国,最初指关中平原。也就是张良建议建都长安的理由。

到了唐代初期,关中已经经历上千年开发,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出显著降低,所以唐高宗每年春耕后都携带宗室大臣士兵几十万人到洛阳,就是等河北与江南的粮食水运到达。

唐玄宗后期,李白在《上皇巡西京十首》中才第一次将蜀与秦做了明确对比,此后,天府之国的美誉才转移到四川。而四川的天府之国只是指成都平原地区。其他地方属山地丘陵,人口少,粮食产出不足。

-------------------------------------

1、张良评价定都长安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

2、《战国策·秦策》苏秦说秦王:“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显然,这里指的天府,只是关中。

3、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


四川達州


天府之国最早并不指成都也不指四川盆地,而是这个地方

天府的意思就是天子的府库,可想天子的府库那可是奇珍异宝无奇不有。后来天府之国就被形容某地物产丰美。

天府之国一词最早出现在秦朝,指的是秦朝统治下的关中平原一带。尤其在秦国修建了郑国渠以后,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使得这一带更是丰俭由人、富甲天下。秦末汉初,张良在论证定都关中时说“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史记·留侯世家》)。以上是最早出现的“天府之国”的文字,主要指的是关中平原。

天府之国一词地域的变迁

后来秦时蜀郡太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从此解决了成都平原的大水患。从此早就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成为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基地、兵员基地和赋税基地。而由于成都平原四周多高山峻岭,此为蜀道难,难于上晴天。所以就造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所以这一带就形成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很多帝王就将四川视为立国根基之地。

到了三国时期,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借成都平原之富庶,韬光养晦、休养生息。最终在蜀道形成三分天下之势。

《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时候开始天府之国的称呼上第一次从蜀地开始。

到唐朝成都鼎盛时期李白的一首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至此天府之国也就渐渐的从秦转移到蜀。

再加上后世的相传和商业运作等因素,到今天天府之国已经成了成都平原的专利了。


有书荐


泛指成都平原,除了成都还包含德阳、绵阳、雅安、乐山、眉山的部分区域,但主要区域仍然集中于成都范围。

成都平原水道众多,土地资源丰富,同时气候适中,非常适宜农业发展,另外由于盆地地势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是非常难得的资源补给大后方,也正因为如此,秦朝拿下蜀地就派遣李冰父子治水发展农业;诸葛亮三分天下也是以此为根基;唐朝安史之乱皇帝也往蜀地避难。

到了网络时代的今天,随着成都的一张张城市名片被众人所知,成都平原的其他地区已被成都的网红气质所掩盖,所以现在大多数人就自然而然的把成都理解为天府之国的代名词了。

我依稀记得天府之国的相关知识是当年初中的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是把知识还给老师了吗?老师可是不退学费的哦



BlueX558


主要指成都及周围的各个平原。成都养蚕业发达,养蚕历史可追溯到夏商朝,当时古蜀国第一任国君叫蚕从,专教百姓养蚕织锦,被百姓尊为青衣神(蚕从爱穿青衣),建的蜀国的“蜀”字正是虫子吃叶子的象形字。蚕从生来凸眼(有人说是内地缺盐造成的甲亢),所以三星堆很多面具都是凸眼。


春秋战国时,成都的蜀锦巳是贡品,到了汉朝,朝廷专在成都设立了"锦官"官办机构为宫廷朝野提供蜀锦、蜀绣,所以成都自古又叫锦官城,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描写的成都春天,最后一句正是"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三国时蜀锦蜀绣是蜀国的重要创收来源,被称为蜀中之宝

(新疆出土的汉代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就是蜀锦)秦代时,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造福整个成都冲积平原,让成都平原不旱不涝,成了中国西部的富饶之地。在加上成都平原地处温带,夏季温润冬天无雪,植被茂密,于是成了文人向往的地方。

诸葛亮隆中对中称益州为天府之土
,唐朝有一扬二益的说法,刘备自称汉中王(汉中在四川北,现在归陕西,也是沃野千里),四川江油人李白曰"九天开得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李商隐曰"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陆游曰"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及"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夸川菜"还吴此味哪复有",宋词大家柳永曰"锦里风流,蚕市繁华,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赏游"。

四川良好的气侯环境为川酒也提供了温床,川酒有名的有浓香型的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泸州老窖、成都水井坊,酱香型的川贵地区只有贵州茅台和四川泸州郎酒。五粮液的历史有据可查可以追溯到北宋,水井坊保存下的酒窖有六百年历史,泸州老窖保存下来的酒窖是1573年的。
同样由于气侯温润,有文字记载,最早开始种茶也是西汉年间在四川的"天漏"雅安蒙顶山,由自称甘露道人的吴理真教大家种茶制茶,由于他制的茶叶有增寿的效果,被当时的人们称为仙茶。


万物生发666666


感谢楼主提问!

天府之国:2018年一般是指成都市、成都平原、四川盆地或四川省,并成为最常用的对成都和四川的美称之一。

根据《周礼·春官·宗伯》记载,“天府”最初的含义是负责礼仪的官职,掌管珍贵物品的保管、收藏及陈列。后来收藏这些珍贵物品的地方也称为“天府”,这是“天府”用于指称地点的开始。

“天府”及“天府之国”用于指称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的地区。

“天府之国”作为地区的称呼最早见于《战国策·卷三》,苏秦称秦惠文王统治的地方为“天府”。这里的“天府”,主要是指关中地区

天府之国用于指称四川,最早出自诸葛亮的“隆中对”。《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此处的益州,主要就是现在的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现在,天府之国指称四川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地理常识。


和鑫未来


翻开中国地理~初中课木己经很清楚写着,天府之国,四川盆地!

成都吹吹是最不脸的异类,打胡乱说,巧取豪夺,自卑自吹


用户6531050676301


天府之国这个称呼本来不是指成都,但是现在几乎是成都的代名词了。李冰父子修筑都江堰后,使川内平原土地肥沃,水利充足,加之川北山峰险峻,易守难攻,所以在这称王当帝简直是天赐的沃土。这时主要是指成都平原内江这一代都在这个范围内,不过随着历史发展,成都慢慢成了天府之国的代名词,这其中缘由大概是成都的城市影响力逐渐增大自己川内城市的发展落后造成的吧😄


新东方蓝翔双学位学霸


天府之国最早指的是关中平原,现在是四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5adc7fa35772dd009787b49d2042e37\

丶满山猴子我腚最红


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主要在陕西,天府之国肯定指陕西的关中平原。到了唐末,黄巢火烧长安后,关中没落。北宋开国定都开封,政治中心转移至中原,经济中心逐渐移至南方。四川的成都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又因都江堰调节岷江水量,可以水旱从人,百姓不知饥瑾,比较富庶,慢慢有了天府之国的称号。一般来说,天府之国指成都平原。广义扩大到整个四川盆地也可以的。


随风而来20933368


天府之国名词的由来要追溯到古秦时代,当时指郑国渠的关中平原。其中《战国策.秦策》指出:"大王之国,田肥美,民富,战车五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变,此所谓天府,天下之国也。"到秦末汉初因战争不断,水土流失,最早的天府之国就消失了。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益州究竟有多大呢?三国时期包含四川(川西)、重庆、云南、贵州、汉中大部分地区及缅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地区,治所中心在蜀郡的成都。当时不仅包括成都,也涵盖了四川的其它地区。自秦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成都平原益州一带更加突出,后来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这一带叫做"天府之国",而成都乃成为天府之国之核心地带。天府之国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专指四川盆地以成都平原为中心,并成为古今之共识和常识,沿用至今,约定俗成。因此,广义的天府之国应是整个大四川,四川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得天独厚,自古是屯兵存粮的福地,四川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天府之国当之无愧!名不虚传。天府之国确是古往今来富庶之地,古蜀益州,今四川成都声名卓著,而天府之国更加名扬中外。明白了吧?欢迎交流点评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