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孩子的很多優點都屬於內在品質,無法從外表上看出來,得相處之後才能知道,比如善良、細心、勇敢、獨立,但有一種優點是寫在臉上的——自信。第一次見面,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孩子自信與否:

自信的孩子眉眼舒展、笑容爽朗;

自我介紹時落落大方,表情非常自然;

交談的時候,能感受到他很放鬆。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自信,這類孩子用另一個詞來形容就是出挑,自信的人在人群中很顯眼,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和喜愛。

不過,孩子的自信很容易被挫折、困難破壞,需要不斷的鼓勵。 爸爸媽媽如何鼓勵孩子,幫他建立自信呢?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

孩子的很多行為問題都可以歸結為他們感到氣餒。而大多數時候,氣餒是父母造成的,因為做父母很容易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評判孩子。

我們認為孩子太柔弱,不成熟,做事情沒經驗,所以有意無意中就把對他們的輕蔑與否定烙印在了他們的心裡,讓他們喪失了自信。

為了克服這種氣餒,孩子會採取各種行動來找補,但由於經驗的限制和對形勢的誤判,很多孩子設置了錯誤的行動目標。

常見的錯誤目標就是用父母反感的行為吸引他們的注意。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只是,孩子小的時候,可以依靠我們得到庇護,成年後就不能再藏在我們的羽翼下了,我們保護不了他一輩子。

他總得走出我們的世界,經受生活的風風雨雨與各種挫折。

而如果他沒能培養出自信,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遲早會被現實打擊得體無完膚。

所以,讓孩子自信才是為人父母最應該做的事。父母可以這樣培養自信的孩子: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能力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家長可以具體地讚賞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如 :「你做功課很專心,比平日早了十分鐘完成」、「你很有創意,常常想到新奇的玩法」、「你寫字很整齊,只有一個字是出格的」。從家長的讚許中,孩子會見到自己的能力所在,從而建立自信。

讓孩子多動手做事情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經驗和知識的累積,都能建立孩子的信心。讓他們做能力範圍內的事情,多讓他們幫忙做家務,多問問他們的意見,當他們提問時,多引導他們思考和解決問題而不是隻給答案。

欣賞過程多於結果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今天的成功不代表下次仍是成功,如果父母反覆強調結果反而會增加孩子的壓力,怕下次失敗讓父母失望。故此,稱讚孩子的努力和用心做事,比誇讚他們的能力和成就更能建立其信心和動力。

失敗,也不是完全沒有價值,往往就是隻差一點點就會成功。把失敗當做孩子累積的經驗,他們就會帶來下一次的成功了。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認同孩子的努力,ta下次便會比這次更用心。

只同自己比較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教導孩子不要與別人比較,今天的你比昨天進步了一點點,這就足夠了。讓孩子制定下一年的目標,再細分為三個月的目標和具體行動,努力達成。這樣,孩子便能見到自己的不斷進步和成長。

以鼓勵而非羞恥感作動力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研究指出,有效的團隊中,稱讚和批評的比例是三比一,在管教上更要如此。多多誇讚孩子是好學生,盡責和努力的孩子,他們漸漸地認同了這些身份,便會自發地做出相應的好行為,也會不斷得到好的回應,建立其自信心。

培養表裡如一的品格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缺乏自信心的人很介意別人的眼光,常會因怕得罪別人而改變自己內心真正的想法,以圖取悅他人或逃避責任。

家長要從小教育孩子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的品行。感到內心不安表示做了不該做的事或沒做該做的事;感到自責表示可能做錯了事。當孩子勇於認錯時,要大力讚許;當孩子因內心感動幫助別人時,要多加鼓勵。

孩子膽小不自信?父母可以這樣做

《悅成長●贏未來》系列課第7講《讓孩子自信,是父母最該做的事》主講專家馬青松老師認為,在養育孩子的路上,我們很容易就犯下大錯,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我們要時刻小心。

我們要像呵護小樹苗一樣,呵護他們的自信心,也不要吝嗇鼓勵與讚美,相信在我們的鼓勵下,他們變得更加自信與強大。

我們也有理由相信,終有一天,孩子會因此而感激我們,並且帶著尊敬與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