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位在諸侯王之上」的封號?

小鉡


春秋戰國時期位在諸侯王之上的封號,叫做諸侯長,也即諸侯之長。 史載“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諸侯之長”。齊桓公因為尊王攘夷之功,被周王封為諸侯長,成為春秋五霸之首,這個封號應該是在諸侯王之上。

秦漢以後,皇帝也會封賜很多王位,裂土封王給功臣或皇族。有的對這些功臣另眼看之,名雖王,但位在王上。比如韓信當齊王、楚王之時,其他王要聽韓信節制;另外,皇帝在王之外,另有九錫之賜,其位在也其他諸侯王之上。三國時的曹操,名為魏王,加九錫,位在諸侯王之上。歷史上受九錫的人,數不勝數。比如王莽、孫權、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倫、司馬囧、石勒、石虎、爾朱榮、桓玄、侯景、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楊堅、李淵、王世充等,其地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離帝位只差一步之遙。許多受九錫的王,最後篡位稱帝,取代前朝。另外,唐朝的李世民,秦王之外,還被封天策上將,位在其他王之上。明朝的魏忠賢,被封為“九千九百歲”,位在眾蕃王士大夫之上。太平天國的楊秀清,名為東王,卻是九千歲,也位在其他諸王之上。

從歷史上看,凡封為王的人,一般可與帝王稱兄道弟了,王兄王弟的稱呼。一但其地位在諸侯王之上了,則意味著其離帝位僅只一步之遙了。有不軌之心、篡逆之舉成為常態,只有極少數的人,拒絕這個高位。比如諸侯亮,未受九錫的建議。


陸棄


關於這個問題,因為太籠統不好回答。事實上,各朝各代諸侯王根據封地,功勳以及和皇帝的親疏關係加封來說,雖都被稱作“王”。但有的“王”明顯要高於諸王。

下面抓取幾位熟悉的典型供大家參考。

1,功蓋過主 韓信,他是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從一個普通士兵通過軍功被封為“齊王”,“楚王”。他的封地(包括劉氏諸王)最大,以至於後來連漢高祖劉邦都不知道該封他什麼了。各路諸侯將軍跪聽他節制。

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樊噲是什麼人?劉邦的連襟,呂后的妹夫!由此可見其地位在諸王之上。

2,身份顯貴 梁王劉武,漢文帝劉恆嫡次子,漢景帝劉啟同母弟,母親為竇太后。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再加上其平叛七國之亂有功,漢景帝賜天子錦旗車賬。劉武入京晉見漢景帝。漢景帝派使者拿著符節,駕著皇帝乘坐的駟馬車,到關前迎侯梁王。劉武入宮陪侍漢景帝同乘步輦,出宮則同車遊獵,到上林苑去射鳥獸。梁國的侍中、郎官、謁者只需在名簿上登記上姓名,就可以出入天子殿門,和朝廷的官員沒有區別。這也充分體現出梁王的與眾不同!

3,皇帝親疏,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熹宗朱由校是著名的另類皇帝,對木器加工之類情有獨鍾,累年不倦。每次在拉線削墨時,魏忠賢之輩常來奏事。朱由校很厭煩,荒謬地說:“我已知道了,你們好自為之。”魏忠賢因此便任憑自己的意願恣行威福。他一年中多次出行,每次總是坐著御輦車蓋,四馬如飛,鐃鼓鳴鏑之聲,隨著轟隆而過的車輪,隱沒在飛揚的黃土之中。錦衣衛將校腰圍玉帶,提刀相隨,夾馳於左右,廚師、優伶、百戲、奴婢這些隨從的人,又以萬計。百官的奏章,要用快馬才能趕上。所過之處,眾蕃王士大夫遮道拜伏,歡呼九千歲,些人乾脆叫他九千九百歲,舉朝阿諛奉承者但拜為幹父,行五拜三叩頭禮,口呼九千九百歲爺爺。除了皇帝,誰能有此待遇?

總之,比諸侯王厲害的人物封號舉不勝數。魏王曹操,小說中的“一字並肩王”,清朝的“鐵帽子王”“大將軍王”以及多爾袞的“皇父攝政王”多數由以上原因形成!

由於時間關係,下次補充。歡迎大家共同關注






孤獨玖賤


真正符合題意的人選只有一個: 齊桓公

齊桓公拜管仲為相,君臣同心,勵精圖治,對內整頓朝政、例行改革,對外尊王攘夷,存亡續絕。對外北擊犬戎,對內攻伐不敬,一時成為春秋時期各諸侯國的帶頭大哥。

關鍵是這位帶頭大哥是舉著‘尊王’的旗幟。


各諸侯國都是周王室叔伯兄弟、勳臣後裔以及前朝遺脈。春秋時期,周王室已經式微,雖然名義上依然是大家族的家長,是天下的主人,還掌握著祭祀的權利,但手上沒有多大的力量,各諸侯國也都不再把周王室當回事了。

就在這個時候,在東方,齊國崛起並主動扛起尊王攘夷的旗幟,只把周王室感動壞了,於是給予齊桓公足夠的道義支持。

齊桓公也要借周王室的名義討伐周邊不聽話的小國家;

周王室更要借齊國的力量彰顯宗主的形象;

於是,你情我願,一拍即合!

其後,齊桓公九合諸侯,專治各種不服!當然,都是頂著周王室的旗號。

公元前651年,葵秋會盟,周襄王因齊桓公帶頭支持自己繼位,封齊桓公為“諸侯長”,更派宰孔賜給齊桓公祭廟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車馬,這是周天子對於諸侯國的最高獎賞。《孟子·告子下》記載了齊桓公“葵丘會盟”盟辭的“五禁”條款:“一是誅殺不孝之人,勿改變已確立的太子,不要以妾為妻;二是尊重賢能之人,培育人才,要大力表彰那些有德行的人;三是尊重老人,愛護孩童,不忘來賓和旅客;四是士不能世世為官,官吏的事情讓他們自己去辦,不要獨攬。取士一定要得到能人,不專殺大夫;五是不要故意設堤壩,不要阻止別國人來糴糧食,也不能不報告天子就封國封邑。”這“五禁”條款分明是齊桓公成就霸業的經驗總結。周襄王派大臣與會並送重禮,承認了齊桓公的霸主地位,齊桓公儼然代周天子號令諸侯,標誌著齊桓公霸業達致顛峰 。

這是唯一真正意義上的“諸侯王之上”,而且不是權宜之計,周王室是真心實意封齊桓公‘諸侯長’的。


野叟觀書


肯定有天策上將啦。

唐武德年間,隨著秦王李世民功勞越來越大,李淵已經賞無可賞,所以允許李世民組建天策上將府。

天策上將的地位僅次於名義上的文官之首——三師。在武德年間三師崗位空缺的情況下,天策上將實際上就是大唐百官之首。

其次,天策上將可不是榮譽性的虛銜,而是有實際職事的,即“掌國之徵討”。天策上將府與二戰時期日本的帝國大本營性質差不多,是一個全面掌控對外戰爭的軍事機構。天策上將有權“自置官屬”,可以招募、選拔人才作為天策府中的官員。

天策上將這個封號可比秦王要好的多了。說是位列諸侯之上也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