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到底在哪里躬耕?

陈天路1


躬耕地之争,起源于民史习凿齿的《汉晋春秋》所述:襄阳城西二十里,南阳郡之邓县,“号曰隆中”。而不是肯定用语“曰隆中”。距诸葛亮死后170年。相当于现在人去了解雅片战争时代的事。与官史《后汉书》记载:南郡襄阳县有阿头山(隆中山)。严重对立。与其自己所著的《襄阳耆旧记》所述:秦兼天下,自汉水以南为南郡,汉水以北为南阳郡,汉因之。相矛盾。

官方《蜀记》记载: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命李兴文曰一一“天子命我于沔之阳,登隆山远望,轼诸葛之故乡″。严重对立。隆中在沔之阴,且无地标参照物隆山。而另一竟争地南阳卧龙岗,正处于沔之阳。且古词典《尔雅释山》记述有“宛中一一隆”。《释丘》篇中“宛中″为丘名。《释山》中叫“隆″。且卧龙岗保有隆中村石碑。由此可断定卧龙岗在三国时期叫隆山,武侯祠所在地为隆中。

《后汉书》由司马懿侄子司马彪所著。距诸葛亮死约50年。

《蜀记》由陈寿所著。距诸葛亮死约70年。

巜汉晋春秋》由襄阳人习凿齿著。距诸葛亮死约170年。

刘弘至隆中。距诸葛亮死约60年。

“号曰"隆中。一一由习凿齿命名为隆中。

以上所述,我认为真正的卧龙躬耕地,是南阳卧龙岗。襄阳隆中即是被“号曰"也不能成立。


千万千千万


最公正地宣传诸葛躬耕地(我非豫、鄂人不带地域偏见,也非那方的水军)的真相或终定论:

1996

年5月28日中国的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学家们在北京开相关专题会定论(网可查,这是国家权威部门举办的;现还想推翻此者去找这些专业人士)在今襄阳市郊的隆中(古南阳郡邓县隆中,襄阳城西二十里处)并由中央广播台广泛宣传了,这基本成了官方的观点。 但河南人尤其是南阳人历来不服并多次反驳、投诉等等才有今天仍有争论和歪曲(说是贿赂来定论),不过大势所趋(谁也阻档不了)终会归于襄阳隆中的。 据历史考证南阳卧龙岗的诸葛草庐大约始于唐朝,而历史上真实的(襄阳城西隆中)诸葛草庐在晋代都仅“见其墟”了。 自唐代以来几百年来河南人尤其是南阳人一直与襄阳人争躬耕地,最近的03年河南人曾组织河南籍史学家于南阳开会硬性认定应是今南阳市卧龙岗(留下一些“御用性”史料被今天的一些小屁民胡乱摆弄),但这未得到众人的认可,也未广泛公布,我仅查询知这些事实(我非专业史学者)。各网友现起码要知:1.郡、县制治理中国始自秦代且后世变化大,天下分9郡、12郡、24郡等多种,古南阳郡绝非今南阳市,《出师表》中确实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指三国时代的南阳郡,以此认定躬耕地在今南阳市是太无历史常识、可笑至极的(卧龙岗景区以石雕这几字立于景区前有弄巧成拙、心虚、“恶人先告状”之嫌)。 2.谁都得服的地理——其实位于南阳盆地南北的襄阳城(古南阳郡的襄阳城,这点都有争论)与南阳城(古南阳郡的宛城)古今位置都未变,亘古的汉江流
襄阳城直达长江这一水上交通便利使襄阳城很早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之一(不是唯一),三国时更为明显,南阳盆地的河流也多汇入汉江,地理上南阳城绝无此巨大优势;专写三国的第一史书《三国志》载的史实许多都与水上交通相关;3.历代中国史书真实、可靠性最高的有二本,其一是写汉武帝(公元112年)前的历史数司马迁的《史记》;其二是写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前的历史数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其它史书的真实、可靠性较这二本逊色许多且受时代、朝代、郡县制等变化影响大,古南阳郡变化造成今许多河南人的误认为(以上说的石雕就是代表),这也带来一些史书的讹传(这被心态不公之人正好“有据”利用);《资治通鉴》上清楚地写着:诸葛亮,琅邪(今山东临沂市)人,寄居襄阳隆中;4.河南方面的有力反证明:a河南籍史学大家白寿彝、朱绍侯都认同是隆中;b河南省官方相关文件中76、85、86、87年也都有认同隆中的(ab都可查到);至于其它明清及近现代史书、文献就不讲了; 5.现实是现隆中躬耕地离襄阳市十余公里亦与上相符,而今南阳市卧龙岗离襄阳市大约500里(军史大家之称的徐焰教授都这样讲,具体的数值可能确有差别,我理解是距离较远;如较真数字的者
“太二了”)。 总之 大家尤其是我们小屁民(特别是豫、鄂人)还需要到处再争论、胡闹这点吗? 河南人尤其南阳人首先得尊重、服从历史事实及国家权威史学专家的意见吧!你们有的有限历史证据去与国家本专业权威史学家去争辩吧!(我可不是自以为是,只知这些事实——早已真相大白、存定论了) 别再媒体上摆弄“南阳情节的证据”或“讹传的史料”了,越摆弄(和不服此)越显不自量力(我这可不是骂人)——还想拿些“证据”否定早有的权定论。 但你们集体的“诸葛情节”与今天争旅游等利益倒是可以理解的、需支持的。 清代鄂藉豫官顾嘉衡对南阳卧龙岗曾写下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故诸葛亮优秀品质、智慧形象可视为我们中华民族正能量的一部分,有此心态我们都更不要再去争辩这些了。 河南人尤其南阳人还是最好类湖北黄州人以东坡赤壁(文赤壁)样对历史真的蒲圻赤壁(武赤壁)一样既有旅游利益与集体情感的满足,同时也尊重了历史,这不好吗?我不是这二省人(关注此事近20年)现来公正宣传,都服吗?

看侃妞来侃


诸葛亮躬耕地在大韩民国

问:诸葛亮躬耕地在哪里?

答:在南阳,诸葛亮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问:南阳在哪里?

答:在湖北襄阳,因为教材注释南阳,说"南阳,湖北襄阳一带"(襄樊市长五上北京)

——2003年人教版教材

问:襄阳在哪里?

答:在襄阳郡

——《三国志》、《晋书》

问:襄阳郡在哪里?

答:在大韩民国江原道

——《大韩民国》

所以,诸葛亮躬耕地在大韩民国江原道襄阳郡襄阳之"南阳",南阳、襄阳不要挣了。


断鹰攀崖


关于地名属于现在什么地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说山东,有说河南,也有说湖北。毕竟古代名人都是资源,都来抢夺。怎么不见争抢秦桧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