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一提到“袁世凯”,就想起“窃国大盗”。其实没有人真的去考证这个头衔哪里来的,我猜想这应该是源于1946年陈伯达在晋察冀边区写的一本书:《介绍窃国大盗袁世凯》(1949年正式出版,改名为《窃国大盗袁世凯》)。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介绍窃国大盗袁世凯》晋察冀版本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窃国大盗袁世凯》晋察冀版本

里面列举了袁世凯“投机革命”,“出卖维新派”,“刺杀宋教仁”等七条罪状,以说明袁是“大盗”,不仅“窃国”,还“卖国”,这些年来教科书历数袁的罪状其实还是以陈伯达的这本书为底版。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陈伯达

先不管史实是怎么样的,脚趾头都能想得到这是个不合逻辑的命 题!“国”如果都已经被“窃”到手了,那他为什么要卖呢?卖给谁呢?卖了国他得到什么呢?钱吗?那“钱”重要还是“国”重要?如果把“国”窃过来就是为了“卖掉”的话,那窃来干嘛?反正也要卖掉也不属于自己。

正确的逻辑应该是“谁卖国也轮不到袁世凯卖国”,而且谁卖国袁世凯都会和他拼命。这条规律我觉得适用于任何朝代任何政府。打仗打败了割地赔款那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之间商业谈判没有经验也好没有筹码也罢签订了吃亏的条约那就当是交学费!所以千万不要再说“蒋**卖国政府”和“满清卖国政府”之类没常识没脑子的话。

我眼中的袁世凯,雄才大略,精忠报国;对外强硬,力争国权;对内和解,安抚政敌;一生少有失败(注意:不是从不失败)。个人修养不能说高风亮节,但还是恪守中华传统,首先自己不铺张浪费,生活也还算检点;其次对妇女同志也仁至义尽;不过子女教育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甚至被儿子袁克定给误了。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袁世凯

我认为陈伯达为代表的主流历史观对袁世凯的指控大部分站不住脚,只有一条是沾了那么一点边的,那就是“独裁统治,解散国会”。

今天就先说说第一条:出卖维新派。

对于陈伯达说袁世凯出卖维新派,我有一点疑问:陈伯达说谭辞同“密访”袁,袁说“诛荣禄如杀一狗耳”。这句话陈伯达是怎么知道的?既然是“密访”,商议国家大事,那应当是“屏退左右,低声密谋”才对。

退一万步,即使袁真的说了这句话,首先袁肯定不会告诉别人,其次谭辞同是抓了当天立即斩首,根本没有审问也没有招供或者传出来写悔过书之类,他和谁说去?我感觉这句话应该是后来抹黑袁世凯的人瞎编出来的,演义成分居多,根本不足信。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维新派人物合影

另外当时袁刚刚擢升候补侍郎,也就相当于副部长,根本没资格立即觐见慈禧。而且如果他真的告密了,那事后应该论功行赏加官进爵才对。可后来他立即被打发回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说明袁根本不可能出卖维新派,充其量也就是不支持罢了。首先这第一条指控我就觉得不可信。

我个人感觉本来康有为谭嗣同这帮所谓的维新派就是瞎胡闹,有点像后来的西安事变,完全打乱了国家发展的计划。本来国家经过洋务运动,已经朝着正确的近代化方向发展。可戊戌变法这一闹,原本已经掌握了各部门权力的汉人大臣被排挤,清廷再次重用端方,良弼这些还算温和但是能力不足的满族官员,使得国家的发展又一次陷入停滞。

第二条罪状:投机革命。

我就不明白,当时所有人包括满清统治者都意识到清朝气数已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怎样以最小的代价改朝换代而已。革命党闹暴动和袁世凯逼宫是一样的道理,为什么前者是革命,后者是投机革命?革命又不是请客吃饭,搞不好要杀头的,有什么好投机的?

实际上武昌起义是一个很偶然的事件。没有组织,没有纲领,没有计划。只是几个下级军官孙武(这哥们还到处吹牛说他是孙文的弟弟!)等人被上级发现了有革命倾向,要被抓起来杀头了,赶紧搞个兵变保命而已。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自称“孙文弟弟”的孙武

起事规模并不大,按道理说完全不至于闹到不可救药。但清朝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所有人都不再想拼命去维系这样一个摇摇欲坠的腐朽帝国了。再加上各种因素,终于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虽然意义重大,但说到底也就是一根稻草而已。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武昌起义胜利

起义军都是一些基层士兵,没有威望也没有经验和能力来掌控局面,于是推举了南洋军协统黎元洪来主持大局。黎元洪并不是历史书上说的那样无能饭桶,而是当时南洋新军的代表人物(清朝的新军系统除了袁世凯的北洋系以外,在武汉张之洞还有一部分新军,号称“南洋新军”,只不过规模要小得多,只有一镇一协也就是一师一旅;北洋军则是著名的北洋六镇。)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张之洞创建的“南洋新军”

黎元洪是个识大体知进退的聪明人,接下这个活他第一件事就是要考虑怎样让革命成功,不然失败了可是要满门抄斩的!而当时有意愿接过这个摊子的只有两个人:一是袁世凯,一是孙文。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南洋新军黎元洪协统

那我们来看看武昌起义的时候袁世凯和孙文分别在哪里。

袁世凯1908年就被载沣打发回河南项城老家去了,整整三年都在隐居。但他还是通过电报控制着五镇北洋军(第一镇不归他管,统领铁良直接听命于朝廷)。而孙文在干什么呢?据孙文自己说他在凤凰城一个餐馆里刷盘子,实际上孙根本没有刷过盘子。海外的革命党人筹来了大笔的革命资金,生活不是问题,再怎么样也轮不到孙文去刷盘子。

其次我们看看袁世凯和孙文当时的实力怎样。

袁世凯被贬三年,仍通过电报遥控北洋五镇六万军队,每一个军官的升迁调动都是由他说了算。49年蒋中正下野后在溪口架设电台遥控指挥八成也是从这里学的。另外袁世凯背后有一大帮富商和外国银行的支持。简而言之就是有钱有枪。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小站练兵时期的北洋六镇将领

而孙文在黄花岗起义中耗尽了所有的经费(据说20万美元左右)并且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中坚军事人才。呵呵,其实革命党所谓的军事人才也就是帮会里面的打手而已,几乎完全没有受过正规军事训练。只剩下胡汉民、陈其美、张静江这几个铁杆跟着他。另外党内的黄兴、宋教仁、章炳麟这些大佬们根本不服孙。孙文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文没有美元千万战舰百艘,文惟有革命精神”这样空洞的口号。也就是说孙文要啥没啥,连党内都摆不平。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惟有革命精神”的孙文集团

再看看袁世凯和孙文的履历。

袁世凯打过仗(早在朝鲜时期就和日本人打仗),搞过外交(出使朝鲜,处理日俄战争),管过行政(山东和直隶),办过大学(北洋五大学堂),修过铁路(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是袁世凯主持修建的,詹天佑是总工程师而已),首创警察制度(控制天津)。治国经验和能力可以说当时无人能及。

孙文,没啥好说的,不过我觉得他有一点比袁世凯强:英文估计比袁世凯好点!后来孙和袁见面的时候说要修十万英里铁路,把袁世凯都听傻了!就是现在我国这样以全球最快速度修铁路也达不到十万英里这个规模。这说明孙在治理国家方面是完全没有经验甚至没有概念的。

那么革命已经闹起来了,各省纷纷独立,谁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呢?很简单,谁有实力谁来接手啊!谁来管理这个国家呢?谁有能力谁来管理啊!

果然袁世凯复出掌权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控制清廷,安抚百姓,南北议和,而不是军事打击南方各个闹独立的省份。否则谁能挡得住北洋军?一开始南方还矫情不愿意谈,结果袁世凯一声令下,号称“北洋之犬”的冯国璋半天就占领了汉口。而且整个辛亥革命其实也没死几个人,有记载的全国各地加起来也就是百把人吧。当袁世凯已经掌握了基本上所有的军事政治经济资源了以后,手下46个将领们一个通电就把清朝结束了。这难道不比一场内战把中国打得稀巴烂要好得多吗?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半天打下汉口的冯国璋

而且袁当了大总统之后是一心办共和,应该说当时全国人民都心向共和。首届内阁除了段祺瑞等少数几个北洋系的人以外,大部分部长都给了国民党,而且都是有权力的。另外国会也给国民党去控制,也没说组织个“北洋党”去搞选举。这怎么能叫做“投机革命,窃取权力”呢?权力本来就该归他嘛!袁让张謇起草的清帝退位诏书简直就是典型的创新和伟光正。全世界从来没有哪次朝代更迭是以这么文明的方式完成,基本没流什么血,没有象俄国那样生灵涂炭。清帝退了位袁不当总统谁当总统?我看是光明正大,名至实归。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南通海门才子张謇

反观孙文和他的革命党

搞了两三次百人级别的小暴动,一闹就失败,一失败就跑日本或者租界躲着,或者干脆远程遥控,让小弟们挡子弹去,号称“远程革命家”。这种人有什么资格谈掌权?一听说革命有戏了,赶紧回来发声明。自己想当总统,就搞了一个总统权力巨大的“临时约法”。后来袁世凯当了总统以后,又操纵国会搞了一个国会权力巨大的“中华民国约法”。简直视宪法如儿戏!这种本身没有能力,对国家毫无贡献却一心只想着夺权的人才叫做野心家,寸功未立却时刻想着夺取国家大权的行为才叫做投机革命。

我眼中的袁世凯之一——“窃国大盗”称号的由来

“远程革命家” 孙文

我实在不明白,陈伯达睁眼说瞎话,怎么七十年过去了还有那么多没脑子的人跟着瞎起哄。并不是说需要什么新的翔实史料来证明一些有争议的东西,因为这一考究就没完没了了。我们就按照正史的说法,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出与正史完全不同的结论。

至于陈伯达说袁世凯刺杀了宋教仁,我认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至于谁的嫌疑最大,下一回我们继续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