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平水韻具體指的是什麼,有那些具體要求?

心聲戀筆


平水韻使用要明確兩點要求。一是寫格律詩押韻可以按平水韻對漢字的歸韻來進行押韻,寫格律詩押韻一般是押平聲韻,平水韻的106韻,其中平聲韻分出來了30韻,所以用平水韻寫一首格律詩,各個押韻字都要在這30個平聲韻的其中之一個韻部內,而現代新韻一般是18韻或14韻,那麼,同樣是這些漢字,平水韻分韻更細,新韻分韻更概括,所以用平水韻寫詩押韻的要求更嚴,押韻的難度更大。二是寫格律詩必須按照平仄句式來寫,一首律詩八句,每一句的每一個字的聲調平仄都是按照相應的平仄句式規定了的,那麼按平水韻寫格律詩,其每句各字的聲調平仄也必須按照平水韻的歸韻。因為平水韻的歸韻是對聲調相同和韻尾相同以及韻母主要元音相同或接近的字作歸類,聲調相同的字才歸在一個韻部,這樣作詩的聲調平仄也是平水韻的各韻部給明示了的。如果所寫的詩僅僅做到按平水韻押韻,而沒有按平水韻定聲調平仄,那也是不符合要求。平水韻是唐宋時期的漢語音韻,那時的聲調是平 上 去 入四聲,而由於語音的變化,那時的入聲字到了現在已經變成了其他聲調,所以用平水韻來定格律詩平仄,識別過去的入聲字成了一個難點。因為古入聲字很多變成了現在的陰平或陽平調,寫詩時如果古入聲字未識別出來,那就可能把仄聲字當作了平聲字用,導致按平水韻作詩的平仄錯誤。比如:覺 夕 德 踢 一 七 傑,這些字現在都是陰平或陽平調,但是在平水韻中它們是入聲字,即屬於仄聲。古入聲字在南方一些方言中還有保留,在北方方言中則消失,所以識別古入聲字北方人難度更大,基本上是憑背和記的苦功夫。


小竹馬1


平水韻,是根據唐初許敬宗奏議合併的韻,所以,唐人用韻,實際上用的是平水韻。

隋朝陸法言的《切韻》分為193韻;北宋陳彭年編纂的《大宋重修廣韻》(《廣韻》)在《切韻》的基礎上又細分為206韻。但《切韻》、《廣韻》的分韻都過於瑣細,後來有了“同用”的規定,允許人們把臨近的韻合起來用。

到了南宋,原籍山西平水(今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人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就把同用的韻合併,成107韻,同期山西平水官員金人王文鬱著《平水新刊韻略》為106韻,清代康熙年間編的《佩文韻府》把《平水韻》併為106個韻部,這就是後來廣為流傳的平水韻。

平水韻的基本要求:每個韻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絕詩用韻,其韻腳的字必須出自同一韻部,不能錯用。

PS:寫宋詞,除了《平水韻》,也可依照《詞林正韻》。今人寫詩作詞,直接參看普通話版的《中華新韻》亦無不可。


坯逆翹楚的盜閒居


平水韻完善於我國古代詩詞創作的鼎盛時期,所以古人用韻和確定字的平仄關係基本上都基於平水韻。拼音是現代漢語範疇。平水韻中的同韻部的字為同韻(106個韻部),相當於現代漢語中同韻母的字為同韻一樣。由於漢語的進化帶來的變化,同一字其古韻和現代新韻不一定相同。漢語中的韻還有個重要因素即聲調,拼音中有一二三四,四個聲調。古漢語中的聲調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其中“平”為平聲,“上去入”為庂聲。現代拼音聲調“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但是平水韻中的平仄關係並不與現代拼音中的平仄關係一一對應。所以我們創作時可以參考平水韻,也可依現代新韻,但研究古詩詞時應參考平水韻。

沈大哥


謝邀,簡單地說,"平水韻"由宋末平水人劉淵刊印而得名,根據唐人用韻的情形,把漢字劃分成106韻部,每個韻部包括同韻的若干字,作為律詩絕句的規定韻腳,韻腳不能錯用其他韻部的字。每個韻部含什么字,可以查閱平水韻表。


楓林晚霜葉


鄉出鳳凰雙喜對,國生師帥九尊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