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學長寫給學弟學妹的畢業致辭:多些反求諸己,少些狂妄自大

每年的這個時候,輿論場都會呈現兩種景觀。一種是高考成績公佈,金榜題名的學子忙著報志願、選大學;同時,這也是大學畢業季,校長、院長們紛紛作畢業致辭,寄予離校學子最美好的期待。

畢業致辭由此成為此一時段的流行文本。或深情,或詼諧,或深刻,每每有精彩致辭刷屏。

校(院)長們的致辭浸透著一生的經驗,想必會是畢業生們前行的錦囊。而如果,讓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給學弟學妹們致辭,會產生怎樣的效果?

今天,沸騰君就組織了這樣一場實驗。我們約請四位不同高校的畢業生,作一組模擬畢業致辭。或許TA們不比校(院)長們來得高屋建瓴,情緒飽滿,但過來人的經驗,或許也能產生切實的教益。

四篇致辭,以饗讀者諸君。

本文是來自中山大學政治系2007級學生陳迪的致辭《多謝反求諸己,少些狂妄自大》。其他三篇《北大學長給學弟學妹的畢業致辭:勇敢地去做“社會人”》《人大學姐給學弟學妹的畢業致辭:認識你自己,建立自己的護城河》《山大學長寫給學弟學妹的畢業致辭:別因自己不是名校出身自卑》點本公號亦可查看。

多些反求諸己,少些狂妄自大

想必大家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句話:等到某零後(過去說的是80後,現在常說的是90後)登上歷史舞臺了,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好了。

當真如此嗎?

如今最年輕的一批80後都已經快30歲了,大多數市場化機構的中堅力量恰恰就由80後組成;最年輕的一批90後也都已經完成高考了,現在我們社交網絡言論空間裡最活躍的話語方式都由90後所定義。

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掌握了相當職業與財富話語權的80後,是否讓我們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的改變?

答案或許並不樂觀。

在過去,“先富帶動後富”是優勢地位者的本分,貧富之別被理解為源自歷史境遇的差距並理所應當由社會共同克服;而在今天,貧困更經常被很多人理解為來自個體的天資愚鈍與不夠努力,“你弱你有理嗎”成為社會達爾文主義者圍剿弱勢者的集結號。

在過去,“婦女支起半邊天”、鼓勵女性的職業發展、歡迎女性競爭體制與行業裡最重要的職位,是毋庸置疑的先進價值;而在今天,“女性權益”在社交網絡上被一些人汙名,但凡一點反歧視、反刻板印象、反性別暴力的努力,可能都要被貼上“田園女權”的標籤。

類似的列舉可以無限延長下去。但這其實只是為了說明一點:80後、90後的長大,年輕人年歲的增長,可能並不會讓我們發生根本的變化,更莫論必然會變得更好。

我們這一代,到底與上一輩有什麼必然的不同、或應該有什麼必然的不同?僅僅是自幼就能夠使用互聯網、手中時刻耍著一臺智能手機、習慣在社交網絡上留言點贊,就足以構成讓我們優異的理由了嗎?當然不可能。

我們確實出生在一個好時代,我們是從一開始就成長在父輩幼時難以想象的物質極大豐富之中的。我們習慣了這一切,我們將追求增長與財富增值視作理所應當。但是,一種真正經受得起檢視的生活方式,絕不應該僅此而已。

我們將如何看待市場競爭中的失意者?我們是如何理解、如何解釋自己的成功的?若你已然小有所成,若你已然優勢明顯,你對於當下不容忽視的階層差距與資源分配不均到底持如何態度?你認為絕對的競爭邏輯應該無限蔓延,直至勝者全取、敗者盡歿,社會即叢林嗎?

我們是如何看待弱勢群體、以及各種意義上的少數派的?你認為包容不同的存在,鼓勵他們發出聲音,讓他們也能為自己而自豪且不再為社會主流視而不見,這重要嗎?

我們的血脈裡都是流淌著上輩上上輩的文化基因與歷史經驗的。我們既會繼承許多優良的品質,同時也會遺留諸多偏狹與倨傲。

作為年輕人,作為大學畢業生,作為即將主導我們社會共同未來的預備役與生力軍,如果我們尚且不能保持清醒、自覺與緊張,如果我們停止了反求諸己,那麼,“我們會做得比前人更好”終將鏡花水月,反而會更多一分狂妄自大、傲慢盲目而不自知。

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對你周遭人更可靠的夥伴、成為一個對哪怕萍水相逢者也足夠良善的陌生人、成為一個對社會的良性發展更有益處的成員,這會是一場貫穿我們整個人生的修行。大學畢業,這路才剛剛開始。

編輯: 新吾 實習生:楊林鑫 校對:陸愛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