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系長篇連載,發表的是我在學習《繪畫構圖學》一書時所作的學習筆記和紀要,記錄了自己的部分學習心得,收集了部分該書沒有收入的、而我覺得挺好的圖例。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第四章 構圖的形式心理

構圖的形式心理,即構圖的形式感。形式感是人們對構圖形象產生的視覺心理反映。當一幅畫面中只有一個物體時,無論它處在什麼位置,它都是視覺中心,所以,形象在畫面空間中存在形式是構圖形式的基礎,構圖形式取決於對其選擇和組合結構,不同的組合結構關係使人產生不同的形式心理。

構圖形式心理的運用,對畫家感情和畫面內容的表達至關重要。畫中的“情”主要是通過可視的形式語言傳遞給觀眾。客觀事物的視覺美點,畫家對此產生的心情感受,必然要在構圖中尋找相應的合適的形式語言來表達。形式語言準確表達畫家的真情實感,也就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和審美價值。

第一節 空間的形式心理

一、方位的形式作用

構圖中,形象在畫面中所處的方位不同,可以使人產生不同的空間感受、不同的空間力感和運動感。由於形象具有量感,因而它關係到畫面的均衡與穩定。

以圓點為例。由於圓點無方向的變化,在構圖中只有位置的不同,因而會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當圓點位於畫面的中央時,上下左右的空間力感達到完全均衡,所以該點給人以懸浮在空間的感覺,畫面位置也由於點的位置形成上下、左右空間的對稱平衡而具有穩定感(圖109A)。圖109B中的點使人產生向上飛昇的運動感。畫面空間失去A圖所具有的對稱平衡,因而畫面也隨之增加不穩定感。C圖中的點使人產生下降的運動感,在點的“重力”作用下,畫面產生重心偏移的不穩定感。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09

點在畫面中的飛昇與下降的感覺產生的原因,源於人的知覺經驗與聯想的作用(上為天,下為地);源於畫框邊線的引力作用(靠近邊線的點有被其吸引的力感);源於人的生理上的反映(看上下不同問題時,視覺肌肉運動的感受不同)。

但是,如果在語言的指導下,說B中的點正在下降,C中的點正在跳起,人的感覺也會隨之相應出現。這是因為圓點無方向性的緣故。

這種飛昇下降兩種感覺交替出現的情況在圖110中反映得更加明顯。但是由於線的形態不同,A、B圖給人以一種飄動的感覺,C、D圖給人以快速的下降或衝騰發射的運動感覺。

圖110

如果圖中的形象有明確的方向性,或是具體物象,人對它的運動感覺,隨著形象的方向而明確,即使形象加上視覺後象的暗示,這種方向感覺在任何語言指引下也不會改變(圖111)。

圖111

構圖中的人物形象的方位具有同樣的形式心理作用。而且,當人物形象在同一位置的情況下,由於人的知覺經驗的重要作用,因此,人物動態和定向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感覺(圖112)。所以,在表現人物時,方位動態的配合是很重要的。

圖112

人物靠近左右邊線,其方向產生的形式心理是不可忽視的。圖113中的兩幅畫,人物的動態是完全一樣的,但是由於在畫中的位置不同,給人的形式心理的感受就不同。因此我們在繪畫構圖時必須考慮物象在畫面中的合適位置。一般情況下,人物面對的前方要空得較多,這樣可給人以舒展感(圖114)。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3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4 法國 巴斯蒂安·勒帕熱《垛草》

方位還會影響人對形相性格的感覺(圖115)。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5

傾斜的線,給人以傾倒的不穩定的運動感(圖116A)。如果靠著邊框線,則好像有物體的依託,而產生了相對的穩定性(圖116B)。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6

畫面物象的整體結構與畫框傾斜時,使人產生晃動和令人眩暈的不穩定感(圖117)。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7畫面物象的整體結構與畫框傾斜時,使人產生晃動和令人眩暈的不穩定感

如果物象定向改變為倒立時,使人產生可怕的不穩定感(圖118)。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8

二、空間力感

視覺的組合特性,使形象間產生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心理力感。形象成組、成形是互相吸引的關係,反之則是互相排斥的關係。組合成形是元素間力感的聯結。

1.形象間相互吸引與排斥的力感。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19形象間相互吸引與排斥的力感

2. 引力的聯結作用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0引力的聯結作用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1引力的聯結作用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2引力的聯結作用

3. 力感的加強或削弱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3力感的加強或削弱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4力感的加強或削弱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5 珂勒惠支《農民暴動》組畫

三、面積的形式作用

形象位置和畫面分割面積,對構圖來說至關重要。

面積包含:畫面分割面積,形象佔有面積

1. 畫面面積的抽象分割

直線中間分割,使畫面成為左右或上下對稱相同的兩個面積,畫面平衡。

豎線分割成為兩個豎向的矩形,使畫面增加豎向的因素。

水平線分割成為兩個橫向的矩形,使畫面增加橫向的因素。(圖126)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6直線中間分割,使畫面成為左右或上下對稱相同的兩個面積,畫面平衡

直線偏移分割為面積不等同的兩部分,產生大面積向小面積推移壓向的感覺,大面積佔有對視覺刺激的優勢(圖127)。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7 直線偏移分割為面積不等同的兩部分,大面積佔有對視覺刺激的優勢

斜線分割,使畫面成為角形面積的組合體,各角形面積形式作用將隨斜線的角度和底邊的大小而不同,有不穩定的視覺感受,有較強的動感(圖128)。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8斜線分割,有不穩定的一邊

曲線分割,成為不規則的曲線形,凹凸部分互相補位,凸起部分有向對方凹處伸延突進、且為凹方圍攏的感覺,畫面流動,活潑(圖129)。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29曲線分割,成為不規則的曲線形,顯示其曲線形的特性

弧線分割的面積,使畫面成為半圓形和半環形的兩部分組合體,半圓形伸向半環形且為其所包圍,半環形將隨弧線的伸延而呈收攏或開放之勢(圖130)。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0 弧線分割,使畫面成為半圓形和半環形的兩部分組合體

線在畫面內閉合性的分割,使其成為完整的形存在於畫面中,其形的四周為畫面空間所包圍。由於人的知覺的選擇性,使其成為知覺對象,並顯示其自己形相的特徵,成為構圖的主體的基本形,其餘面積成為背景空間。圖形與背景有分離的感覺(圖131)。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1線在畫面內閉合性的分割,使其成為完整的

形存在於畫面中,其形的四周為畫面空間所包圍。

兩條以上的線的分割,畫面呈現三個以上的不同形狀、不同大小的面積,其形式感將隨著線形的複雜而複雜。且因分割的形在畫面中的位置不同,引人注意的程度也不同。線的交叉點,即面的結合處成為注意的中心(圖132)。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2 兩條以上的線的分割,畫面呈現三個以上的不同形狀、

不同大小的面積,線的交叉點,即面的結合處成為注意的中心

2. 形相佔有面積的形式作用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3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4

3. 具象與畫面空間的關係

構圖中抽象分割的面積的形式感,往往由於具象化而為人的知覺經驗所代替(圖135)。只有當畫面形象相對具體時,對畫面分割面積的形式感才因知覺經驗得以具體化。抽象面積的形式作用也是知覺經驗的心理反映,尤其是以色彩有別的面積比相同的色彩面積更能引起人的聯想,形式感更強(圖136)。當畫家利用這種形式感進行構圖時,就更能喚起人的知覺記憶,有助於內容的表現(圖137、138)。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5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6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7 列賓《伊萬雷帝殺子》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138 珂勒惠支 《寡婦》組畫

4. 形象動勢與空間面積的關係

具象繪畫構圖應重視形象動勢與空間面積的關係。構圖中的人或物直立於畫面中,面向左或面向右時,往往將畫面分隔

成向背的兩個空間面積。當人或物位於畫面正中時,左右形成對稱的空間面積,畫面顯得嚴正而呆板,面向的空間小於背向的空間。一般情況下,構圖中人物面向空間的面積要大於背向的空間面積。這樣可以使人感到畫中人或物有活動的餘地的舒展感覺。觀眾的視線也可以隨著人物面向的眼神或動勢的引導而順勢向其前方移動,便於內容的展開聯結和深化意境(圖139)。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39施馬裡諾夫《你入神地在路邊凝視什麼》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0 格列柯夫 《機關槍馬車》

四、視域定向、視高與視平線的作用

在一定的透視狀態下的寫實繪畫構圖,隨視域定向、視高與視平線位置的不同,會使觀眾產生不同的形式心理。

1. 視域定向的作用

平視:視平線位於畫家站立時看出去的效果,引導觀眾視線向視點集中,使觀者感到景物平易自然,與地平面垂直或水平的物體給人以穩定感(圖141)。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1 [法國] 馬奈 《弗裡-貝熱爾酒吧間》

仰視和俯視則是在平視基礎上仰頭或低頭的觀察效果。

仰視的效果:如果是畫人物,會使其產生崇高感;若畫景物,由於視點的降低,近大遠小的透視感比較明顯(圖142)。但是由於垂直與地面的物體呈現傾斜,使畫面產生動感(參見:《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5)-- 繪畫構成原理(之三) ,圖94-A)。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2 [意大利] 拉斐爾 《西斯廷聖母像》

俯視效果的構圖,可使視野開闊,便於佈置和展示覆雜宏大的場面和多層次的人物群像。“以大觀小”,產生深遠的視覺感受。如圖143和圖144,這些人群處在視平線以下,場景較大,很有氣勢。 但是由於垂直於地面的物體呈現傾斜而是人產生不穩定感,且由於物體有縮短的感覺而不易判斷其高度(參見:《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5)-- 繪畫構成原理(之三) ,圖94-B)。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3 [德國] 柯勒惠支 《織工隊》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4 陳逸飛與魏景山合作 《佔領總統府》

斜視效果的構圖,由於表現的物象整體結構與畫面框架有傾斜關係,給人以在歪斜的航船上看東西一樣,有晃動和極不穩定感(圖117)。

2. 視高與視平線位置的作用

視高與視平線規定了物象在構圖中的陳布方式和透視狀態。視平線在構圖中的位置對主題對象的形式作用影響很大,對畫面空間表現起著一定的支配作用。不同畫面地平線位置相同,由於視高的不同,其形式感覺也有差異。

① 低視高的視平線位置

視平線位於被畫人物的腹部以下。

如將其視平線置於畫面下部,地平線壓得很低,近處物體有拉近的感覺,高大的物象易形成仰視效果。畫外景時,天空佔畫面大部分面積,給人以豁亮的感覺,人物在天空背景的襯托下,形體輪廓顯明。地面上的景物形象近大遠小透視變化大,近處的物象在大小對比及天空的襯托下顯得格外突出。畫家常用此法表現英雄人物或領袖形象,給人以俯身仰視的崇高感覺(圖145、146)。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5 蔡亮《貧農的兒子》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6

如將低視高的視平線抬高或置於畫面上部,天空縮小地面加大,易於描繪很近處物體,且給人以與物拉開距離的感覺(圖147)。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7 曾善慶 《海》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8 蘇 阿.傑涅卡 《水兵的反擊》

② 高視高的視平線位置

視平線位於被畫人物的頭部以上。

如將視平線置於畫面上部或高於畫框上邊,所描繪的人物景物多在視平線一下,形成近於俯視的效果,便於佈置和展示覆雜宏大的場面和多層次的人物群像(圖149)。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49 李可染 《魯迅的故鄉紹興城》

高視高的視平線置於畫面中間或偏下時,在風景畫中時有出現,將地平線壓低,地面的景物只能表現中景或遠景,大面積的開闊天空往往成為畫面表現的主體。中景或遠景由於無近景的對比而有拉近的感覺(圖150)。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50 [俄] 列維坦 《弗拉基米爾卡——流放者之路》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51 朱乃正 《青海長雲》

③ 一般視高的視平線位置

視平線位於被畫人的頭胸之間。

一般情況視平線置於畫面中間偏上或上部,畫面構圖形象給人以平易自然的感覺(圖152)。

《繪畫構圖學》學習筆記(連載7)——構圖的形式心理(之一)

圖152 伯賽 《女護士》

當視平線置於畫面下部或將畫面上部加大,則使構圖增加“仰視”因素。反之,則增加了“俯視”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