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几台破机器,这个村的村民被日军挨个杀了十几人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开始,我们的全面抗日也随之兴起。

在这一背景之下,1937年冬,《晋察冀日报》创刊,创刊时报名为《抗敌报》。1941年,更名为《晋察冀日报》,社长叫邓拓。

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几台破机器,这个村的村民被日军挨个杀了十几人

邓拓

邓拓是个大才子,幼年家学良好,天资聪慧,对文学艺术尤其敏感。同当时众多青年才俊一样,邓拓很早就投身了革命 。

1930年,邓拓参加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于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考入上海法政学院社会经济系学习,在这段时间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2年12月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虽说他是一文弱书生,但骨子没有丝毫被弯曲。1933年9月,在父亲和三哥邓叔君多方托人努力营救下被保释出狱。1937年,第二次被捕,同年8月被释放出狱(国共第二次合作)。

出狱后的邓拓于1937年进入晋察冀边区,担任了《晋察冀日报》的社长。

晋察冀的条件非常苦,闭塞的环境,使印报纸的很多条件都没有。报社刚办起的时候,邓拓在冀中搞到一副四号铅字,但种类和数目都极少,有不少文字只能用符号代替。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之下,这份报纸还是办得很出彩,有社论、有国际国内新闻、有时评;同时还有《老百姓》、《子弟兵》等副刊。很多著名的抗日故事就是通过《晋察冀日报》社的采访报道为众人所知,例如著名的《狼牙山五壮士》。

共产党的报纸和共产党的部队一样,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与老百姓走得近,和百姓一起吃、一起住,同百姓建立了很深厚的情感。有时候由于办报的任务重,周围的百姓都会自觉加入到他们的报纸印刷中。后来老乡们回忆当时帮助印报纸时,形象地说:“摇一圈就是一张,甩的快了,摇一次,可以转两下,一出就是两张。”从这些老乡们的回忆中不难看出其军民之情是何等的友好。

由于这个报纸的影响力太大了,日军好几次都会特意奔着这份报纸而来,不惜长途奔袭或是长期围困。当然,日军的囚笼政策没有把八路军困住,这份八路军的报纸他也没办法。针对此恶劣环境,邓拓提出了游击办报的观点,敌人来的时候把设备就地掩埋,敌人一走就迅速回来继续出报。一旦出现稳定的二十四小时,必须出一期报。

当时报社所在的村子叫马兰村。

当时,由于日军就在附近,报社人员早撤了,百姓也不敢在村里住。

1943年农历10月19日,驻孟家台的鬼子突然撤走了,挪到距马兰十几里地的麻棚村。10月21日凌晨,鬼子又从麻棚撤到距马兰20多里的下庄村。大家以为这股从五台县来的日军可能会经下庄返回五台,于是放松了警惕,回到了村中。不料,日军杀了个回马枪,把一村人都捂住了。

日本人知道这里就是邓拓办报的地方,于是将40多名青壮年男女押进一间破房子里,开始严刑拷打和审问。日本军官坐在炕上,一个穿着日军“黄皮”的汉奸翻译问:“你们谁是马兰村的,邓拓和他的报社在哪儿,八路军的机器在哪里埋着?可不论问到谁,人们都回答不知道。只见日本军官挥了挥手,几个端着刺刀的兵就过来在人们的身上乱刺。百姓身上的棉衣,很快都变成了红色,但依然没有一人说出报社的去向和埋藏的物资。

后来日军拉着马兰村的赵国义、王梦玉等四个人,让他们领着找八路军藏东西的地窖。

四个人领着他们村里村外地瞎转悠,鬼子气急之下,当场就枪杀了王梦玉,并剥下另外三人的衣服好一阵毒打。马兰片游击组组长万寿山不忍心让同胞受难,便领着鬼子打开了自家的地窖。地窖里除了一点儿粮食、旧衣旧物外,没有鬼子想要的东西。日本军官认为万寿山耍弄他们,喊了声,“你的狡猾狡猾的!”他挥了挥手,几个鬼子举枪围住了万寿山,并用刺刀在他的光身子上乱刺乱挑,万寿山破口大骂,“狗日哩,杀了老子,也不告诉你们东西藏哪儿。”

鬼子见打不开局面,便把人押到了下庄,都关进了地窖,并在窖顶泼了冷水。

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几台破机器,这个村的村民被日军挨个杀了十几人

整整一夜,没有一个人愿意说。第二天天亮,气急败坏的日军把26人绑起来,跪成一排,挨个审问。其中12人被折磨致死,可见场景之惨烈,然而有用的信息 日本人一句也没有听到。

付出了这样大的牺牲,朴实的村民在回答为什么要不顾性命去护机器时,只简单地说“因为他们是好人。”

邓拓得知此事之后,异常激动,马兰村也成了他永远的牵挂。此后不久,老百姓用命保护下来的这些简陋机器,印出了最早的《毛泽东选集》。

邓拓长女邓小岚为了圆父亲给马兰村做一些事的梦,进马兰村支教八年,村中事能帮就帮。她自己说,她也是马兰后人。

为了保护八路军的几台破机器,这个村的村民被日军挨个杀了十几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