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具体焚了什么书?

勇达父子兵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改革,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等,但这些改革措施实行起来举步维艰,困难重重,遭到一些复古派人士的阻挠,他们以上古前朝的制度来妄加评论,诋毁污蔑秦始皇的法律、政令。秦始皇忍无可忍,他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决定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除了史馆所藏秦国史记外,别国史记一律烧毁,博士馆藏图书除外,私人收藏的儒家经典一概送官府烧掉,下令后三十天不交者罚修长城,聚众谈论《诗》《书》者一律斩首,以古来否定当今者灭族。


焚烧的书有《诗经》《尚书》《易》《礼》等等,《诗经》多歌颂历代君王,秦始皇小肚鸡肠有点不乐意;《尚书》记载上古圣王的治国理念,秦始皇认为自己“功高三皇,德过五帝”,以前的帝王不配称圣王,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另有一本《道经》的书,其中写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个字,字字扎心。


秦始皇焚书不是烧掉所有的书,只烧掉儒家所谓的反书,像百家语、史书、医药、农业方面的书就没有被烧掉,他是有选择性的焚烧,后世好多人冤枉和误解了秦始皇。


所谓的焚书就是儒家与法家斗争的牺牲品;孔孟之道的儒家是尊古的,主张分封诸侯,也就是封藩,而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求新务实,他认识到春秋战国之所以诸侯纷争完全是分封制惹的祸。荀子等法家学派主张中央集权,下面实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的焚书意在维护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理念,只有统一思想,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使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改革顺利进行。虽然维持了秦朝的统治,但不利于长治久安,从而加速了其政权的灭亡。

焚书坑儒成为秦始皇残酷暴政的证据,被后世人文学者骂了2000多年,而汉武帝独尊儒家,罢黜百家,让儒家有有用武之地。他们得势后,把矛头直指秦始皇,千古一帝也就遗臭万年。

遗产君


焚书坑儒,当时叫做“焚诗书,坑术士”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第一次出现“焚书坑儒”这个词,之后“焚书坑儒”就代替了“焚诗书,坑术士”。

那么焚诗书,坑术士到底是怎么回事?

先说焚诗书,这事发生在公元前213年,那时候大秦已经成为帝国4年了,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国宴,七十位博士集体上前敬酒。领班周青臣拍马屁说:陛下改诸侯分封制为郡县制,国家不用打仗了,人民可以长久的太平了,这功德从古至今无人能比!这话秦始皇听了很高兴!

但是就有不开眼的,一个叫淳于越的博士说:周青臣是在拍马屁!商周之所以传国千年,就是因为分封制,因为分封的子弟功臣可以和国君互相照应。你实行郡县制,一旦有人造反,你只能自己应付,没有人和你相照应!

这话秦始皇当然不爱听,好在他没有当场杀人,而是问丞相李斯:你怎么看?

李斯说:“不同的局势有不同的管理方法,现在天下已定,老百姓就该好好种地,知识分子就应该好好学习法律,别有事没事就言必称上古,来惹是生非,迷惑百姓!过去就是因为各执一词,才有的诸侯并起,天下大乱,结果还不都是不中用,反而咱们大秦一统天下!所以咱们既然统一了天下,那就再统一思想。"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令到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引号内的两句是引用的《史记*李斯传》中的原文)。

由此可见,秦始皇为了禁止以古非今,非议国事,才和李斯下令:除官方藏书、秦国国史,以及医药、卜筮、农作之书外,私人所藏文艺哲学诸子百家之书都被“收去”了,“收去”不是烧了,当然也有可能是烧了,但没有全烧,毕竟后来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那这段时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典籍遗失了呢?因为项羽,七年后,项羽屠咸阳,焚秦宫,秦国官方收藏的无数典籍,除了萧何收藏的那些,全被烧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坑术士是发生在公元前212年,焚诗书的第二年。原因是术士都是坑货,从秦始皇那里骗了巨资,说是帮秦始皇求仙,结果自然都失败了,失败后还不消停,私下议论秦始皇如何残暴,如何专权,而且卢生、侯生还带着无数秦始皇求仙用的资材逃了。

这事别说是残暴专权的秦始皇了,就是佛祖也不乐意啊,骗了我,还骂我,还偷我的东西逃跑,你跑得了么?你以为你们都是徐福?于是秦始皇怒了,460多个术士全都被活埋了。

那卢生、侯生都叫生,不是术士么?是术士!汉朝之前,儒生,术士都就叫生。

那为什么坑术士最后成了坑儒呢?

第一、秦始皇好鬼神,而且术士借鬼神之名,可以轻松的从秦始皇那里得到很多好处,所以一些儒生为了功名利禄,就混进了术士的队伍,谁成想反被秦始皇给坑杀了;

第二、术士都是读书人,那时候儒学早已经遍地开花了,术士基本上可以说是准儒生了;

第三、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末年孔子10世孙孔安国都说“焚书坑儒”了,所以焚书坑儒就流传了下来。




Callme不韦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件要商量。祖龙魂死业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20世纪四十年代,解放前的重庆有个文人叫郭沫若,他一口气写了十篇文章,对墨子、韩非子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还结成了一本书,就叫做《十批判书》,其中称赞孔子“是顺应着当时的社会变革的潮流的”,而秦始皇则被骂得很惨。一位伟人看完《十批判书》,也觉得郭沫若的说法不靠谱,就专门写了一首上面那首七律来反驳。

这首诗的意思大家都看得明白,核心意思就是:焚书坑儒的说法其实很不靠谱。

其实按照现在的眼光来看,秦始皇是杀了一批招摇撞骗的“大师”,还处理了一批帮“大师”摇旗呐喊吹喇叭的文人——这些文人用自己手中的笔为江湖术士搞宣传,就像不久前某些文人写的《发现黄帝内经》、《大气功师出山》、《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样,明明是睁着眼睛说瞎话的“神话故事”,却被包装成了“报告文学”。

书归正传,我们来看一看“焚书坑儒”事件的真相:当年科学技术不发达,一些被统称为方士术士的巫师神汉就像雨后路边的狗尿苔(一种蘑菇,据说是狗撒尿的地方才长),一个个露出头来招摇过市。在这批方士术士背后,跟着一大群儒生整理他们的“思想”“学说”,换几粒“金丹”,赚几个稿费——术士们把从秦始皇那里骗来的金银财宝分给他们一点。

而且这帮儒生正像老人家所说的那样“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拿了秦始皇的钱,背后却聚集起来说坏话,甚至诋毁秦始皇的为人和治国理念:“秦始皇这个人刚愎自用,就知道杀人放火灭六国,活在世上就是个祸害,这样的人咱们可不能真去给他求仙药!”其实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那些江湖骗子根本就求不来什么仙药,所谓的“蓬莱”“方丈”“瀛洲”等仙山,不过是东海上的几个小岛,要说上面有点猴子椰子还可能,至于神仙,那也就是梦里想想,那些“大师们”比谁都清楚:神仙是吹出来的。

这帮术士和文人联起手来,那影响还是相当大的,不但老百姓在文人的生花妙笔之下相信了世上有仙山,连秦始皇都被忽悠了,大把大把的金子银子(也学是铜钱珠宝)装满了“大师”们的腰包。但是拿钱不干事(也干不成事)的方士术士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露馅,于是在骂了一顿秦始皇之后纷纷跑路,把个秦始皇气得七窍生烟:“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市(徐福)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

秦始皇这段话的意思是:老子只是烧掉了一些没用的坏书,但是那些文人和方士术士我都给了他们很好的待遇,但是花了成千上万的钱,别说什么仙丹,连句好话也没换来。这帮穷酸和骗子骂我也就算了,他们还用自己的歪理邪说糊弄老百姓,这种事,叔叔可以忍,婶婶也不可以忍,给我查!

一听秦始皇要追查,那些先得到风声的“大师”们一个个脚底抹油——两袖金风跑掉了,只剩下那些吹喇叭抬轿子的文人和“大师”的徒子徒孙被御史给抓了起来。

这些小角色可没什么骨气,还没等鞭子落到他们身上,就什么都招了,而且为了表示自己“认罪态度良好”,还开始了狗咬狗“传相告引”,一下子就咬出四百六十多人来,这些人当然犯了欺君之罪,按照法律都被砍头示众,然后挖了个大坑埋了起来,没有让他们暴尸荒野。

其实关于“焚书坑儒”现在已经有了公论:烧掉的是六国官方书籍,那些书的主要内容就是骂秦始皇和大秦帝国,放在任何朝代都是要被禁毁的,而且秦始皇也没杀书籍的作者。被杀掉的六百四十人,实际都是招摇撞骗的方士术士——那些为骗子写文章的儒生其实也应该算半个术士,不过那种人现在叫“科普作家”、“网络大V”。

而真正的儒生还是过得很滋润,在秦始皇驾前,就有七十个“博士”在拿着高工资高谈阔论,有的还重操旧业,兼职干起了方士术士,继续大忽悠。


半壶老酒半支烟


秦始皇焚烧的书籍不计其数,华夏文明经秦朝14年的时间遭到重创,历史有明确记载,历代人对文物的发掘,更加证实了这个历史事件。具体记载如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等书籍明确记载焚书事件。

1、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由上可知:秦始皇焚烧了除医药、占卜、种植之外的大量书籍,连昔日诸国法令的书籍也焚烧了,学法令要向当朝官吏学习。

2、西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由上可知:秦始皇焚烧了历代典籍,可以想象先秦历史的诸多典籍在秦朝遭到焚烧,特别是夏商周时期的典籍,如今只能通过考古发掘进行探究,大多深埋地下,流传至今的典籍甚少,我们只能通过其它遗留书籍略知一些信息。

3、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由上可知:秦始皇推行法治,采用严刑峻法,不尊大道。我们知道周代是“以德治天下”,“礼乐”辅之,推行王化,慎用刑法。因此“以德治天下”相关典籍被大量焚毁.

历年出土的文物也证实了秦始皇焚书是真实存在的。

比如1973年马王堆汉代古墓出土的帛书《老子》,1993年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老子》,与现存传世版本的《道德经》大有出入,其原因很有可能是秦始皇一统六国后,采用法家治天下,对周代典籍大量焚烧所致,道家典籍损毁最为严重。

综上所述:秦始皇焚书,焚烧的重点是秦代以前关于政治、文化、历史方面相关书籍,比如歌颂先王的《诗经》、《尚书》、诸子百家思想有关书籍、各国史书等。秦始皇焚烧书籍不光有史书记载,而且随着相关文物一一出土,更加证实这一历史事件。


道一有三


谢悟空邀!

汹涌澎湃的学术思潮中的四大学派,发展到秦统一六国的时代(公元前三世纪),道家已边缘化,因为其本身无组织,也反对跟人竞争;墨家也告没落,原因是理想太好,要求过高,必须有殉道的精神,多数人做不到。

只剩下儒、法两家对抗,两家的学者都渴望得到秦始皇的垂青,法家的方向是向君主分析利害,提出具体方案;而儒家拒谈利害,只讲仁义。简言之,法家向前看,儒家凡事崇古。因为秦自商鞅变法起尊循的是法家学说,丞相李斯又是法家巨子,与始皇治国理念吻合,所以始皇采纳李斯的意见。儒家学者不甘心,不但和李斯等人辩论,还到处散布他们的学说,惹恼了秦始皇。于是下令焚书。

焚毁的主要是六国收藏以及散落在民间的儒家《诗》、《书》。超过六十天不焚烧者,脸上刺字,罚做苦工。两人以上谈论儒书的,一律处决。但中央政府图书馆收藏,供博士们研究的儒书,以及其他学派的著作,跟医药、卜卦、种树的书籍,不在焚毁之列。虽然秦始皇对儒家学者和学说进行了无情的打击,但仍准许博士们研究。最大的破坏恰恰是项羽攻占咸阳,纵火烧城,政府所保存的图书,包括儒家的以及其他学派的很多书籍,才永久消失。后世文人专骂秦皇,不骂甚至美化项羽,大概是缘于项羽是失败的英雄,惺惺相惜吧。





武丁仗剑决云霓


因年代久远,很多人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都有一些误解。这也是形成秦始皇暴君形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真实的历史情况又是如何呢?

1.史书典籍中,除《秦纪》以为,六国史书一律烧掉;《诗》、《书》、百家语除博士官收藏以外,其他藏书皆集中到郡,由官员督察烧掉。

2.农书、医药等不在禁书之列。

其实,始皇焚书很好理解。说白了这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于不同政见的士人的残酷镇压。一方面可以维护秦朝的统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对于维护统治是很有必要的。但在另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的统一却扼杀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使得文化领域万马齐喑。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秦朝因焚书造成了一定的缺少。但更多的是在秦代,文化的延续性出现了一定的断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