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房住,沒人住,這是大環境到底怎麼回事?

小武是我在一次開發商答謝會上遇到的,具備一定的投資頭腦,一個農村來的孩子,經過在鄭州的8年打拼,目前已經有了兩套住宅。

第一套是剛需盤,在管城區買的房子,當時畢業沒多長時間,算是強行上車,買了一套69㎡的小兩房,當時的價格還是7000左右。

第一套房子雖小也算是兩室了,夫妻兩個也能住。隨著時間推移,兩人的收入也在慢慢提升,也有了孩子,就有了換房的打算,當時的第一需求就是空間大、4室、有衣帽間、景觀好、物業好、交通方便。

打算歸打算,但是需求不是特別緊急,就慢慢找,慢慢看,一看就看到了16年。那一年的瘋狂大家也都熟知,恐慌情緒蔓延的兩人,通過結清房貸-離婚-析產-抵押的方式解決了第二套房子首付的問題。這套房子也還不錯,以上的需求都滿足了,也一併解決了孩子的幼兒園和小學的問題,兩人就又復了婚。

原本此事應該告一段落,可是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吃過房產紅利的人是絕不會滿足所持有房子的數量,另外他們還想解決中學的問題。可是在限購的前提下,買第三套房子是沒辦法了,就只能考慮公寓、寫字樓、商鋪了。

寫字樓:我的建議是直接 pass掉,鄭州的寫字樓市場已經飽和多年了。一路之隔的寫字樓和商鋪的價格能差一倍,大量寫字樓入市,導致庫存量過大。雖然個個都自稱高端,“生態“、“智能“、“稀缺”、“奢闊”等廣告詞彙充斥眼球,但都經不起市場的考驗。2017年上半年鄭州辦公市場成交40.42萬㎡,供過於求明顯。整體存量高達147.69萬㎡,去化週期為23個月,去化壓力較大。

《我不是藥神》裡,警察把買藥的人帶回警察局,讓大家交代藥販子到底是誰。沉默了一會,一位老太太站了出來,握著警察的手說:“別再追查印度藥了,行嗎? 我不想死,我想活著。”

最近,一位購房者李先生跟筆者說,買了一套超低價的新房,身邊不少同事也買了。雖然有瑕疵,但現在深圳房價這麼貴,“我們有房住就好。” 這讓筆者想起了那位老奶奶。

在深圳,這類“超低價”房更多是通過“以租代售”籤長期租賃合同的形式進行銷售,且並非只有少數民企在操作。無論是央企還是國企,無論是商業用地、工業用地,還是旅遊用地,不同的土地性質,同樣的做法普遍存在。

沒房住,沒人住,這是大環境到底怎麼回事?

純粹的租賃合同,對於小業主而言,有三個隱患:一、沒有學位;二、無法融資進行抵押貸款;三、退出機制不明確。另外,租戶沒有所有權,購房者無法享受房產增值帶來的收益。小開發商存在跑路風險,那有央企背書的大開發商是否就能一本萬利了呢?觀瀾一新房均價2.5萬/平 周邊在售新房均價4.5萬/平

這套“超低價”房位於龍華觀瀾。“我們7棟樓,有6棟商務公寓是一棟樓一本房產證,戶型為67-139平1-4房,約745套商務公寓。單間物業沒有產權,現在賣40年使用權,籤租賃合同,單價2.5萬/平,如果有證就不是這個價格。”現場銷售跟小編表示,該地塊屬於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應當年土地出讓合同要求,項目無法分割轉讓,只能籤租賃合同。

沒房住,沒人住,這是大環境到底怎麼回事?

據現場算價,83平三房折後總價約217萬,首付五成,貸款五年,只能做信用貸款,年費率6.69%,即年利率接近12%,月供2.4萬元/月。

沒房住,沒人住,這是大環境到底怎麼回事?

觀瀾樓盤相關負責人表示,“租賃合同籤20年,剩下20年免租到土地屆滿,合同裡會明確購房者對房子的權益,包括未來房價增值收益與萬一遇到拆遷獲得的補償都是給業主,租賃合同可以拿去備案獲得積分入學。

未來轉讓只需要給原始合同2%更名費即可。”這世間有黑、有白、也有灰。如果你瞭解深圳的房地產市場,會發現認知一直被顛覆。過去被唾棄,如今成為香餑餑的不只是“以租代售”房。供給與需求,逐利與道德,沒有完美的是非界線,作為個體的我們要做的是儘量保護自己,少受傷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