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一代名相房玄齡是濟南章丘人還是淄博臨淄人?

陌路衝浪


唐代名相房玄齡的故鄉是濟南。

房玄齡之父房彥謙墓至今矗立在濟南市歷城區彩石街道辦事處彩石村村北,古人講究落葉歸根,房玄齡父親及其家族墓地所在,證明房玄齡故鄉就是濟南。

高繼習先生在《房彥謙籍貫考》一文中,對房彥謙和房氏家族有過翔實而深入的研究,據該文所述,房彥謙應生於東魏武定五年(547),少年時曾長期居於歷下,18歲闢為齊州主簿,後在北周攻打青齊時被任為齊州治中。據其本傳記載,他曾組織武裝在齊州備戰,以抵抗北周軍隊,但齊主在青州投降,他便中止備戰,歸家隱居,至隋開皇七年才重新出仕。隋大業十一年(615),房彥謙卒於涇陽令上,此後可能停柩未葬,並曾移柩於洛陽,至唐貞觀五年(631年)才在朝廷賜予的隆重禮儀中,與其夫人的靈柩一起被“從京師洛陽殯所送至本鄉”,而其本鄉,即是“齊州亭山縣趙山”一帶。也就是彩石和孫村交界處的趙山。葬房彥謙的人是房玄齡,父因子貴,房彥謙下葬時,朝廷給予厚遇:“近代以來,恩榮褒贈,未有若此者也”,送葬的人多達兩千餘人。

(房彥謙墓前石碑,已被巨型磚塔保護起來)

另外,房彥謙墓往東約一公里,至今尚存清河太夫人墓,墓前立有《唐隴西李氏清河太夫人之碑》,她是房玄齡從祖房子曠的夫人李氏。房子曠是房彥謙的從叔,官至隋常州別駕,早故。李氏的兒子房仁裕(591—666)是隋末唐初的大將軍,封清河郡公,贈幽州都督、兵部尚書,諡號“忠”,陪葬昭陵。母以子貴,李氏因子之功,於貞觀九年(635)被封清河太夫人之號,永徽二年(651)病故於長安。高宗李治聞之,詔曰:“前大將軍房仁裕母亡,喪事所須,並宜官給。”次年二月十五日,房仁裕撫母靈柩歸葬故鄉,高宗又降敕書曰:“前左領軍府大將軍房仁裕,既還鄉葬母……迎道人力傳乘等,務使賙濟。”這些詔書內容,都被寫入碑文,碑文中的“舊域”、“還鄉”、“至鄉”、“歸葬”等詞,都說明趙山一帶就是房仁裕的故鄉。而從碑文“貞觀年中,碑已先樹”句看,李氏葬前,其夫房子曠早在貞觀年間已埋葬於此,所以李氏是“歸葬”,與夫合葬。

房彥謙去世16年,房玄齡仍將其靈柩輾轉千里歸葬家鄉;而清河太夫人歿後,房仁裕更是不遠數千裡從長安將母親靈柩送返故鄉,與父親合塋,且把自己早夭的兒子,也就是母親最心愛的孫子房先貞陪葬在身旁,其“落葉歸根”的思想十分明顯,而且房彥謙碑有“安厝於本鄉齊州亭山縣趙山之陽”句,說明南北朝及隋唐時期的趙山附近,確是清河房氏一族遷居青齊後的聚居地。“自十六國南燕時,房氏先祖房諶從清河流寓濟南後,在此處已居住200年,繁衍數代,早已將濟南作為他們的故鄉”。而房玄齡本人,18歲時就被齊州舉為進士,此後長期在隋唐中央政府任職,直到貞觀五年,送父母靈柩歸葬故鄉趙山。

家族居住地一般都離家族墓地不遠,對於房氏家族具體的居住地,高繼習先生也在文章中大膽推測,“除歷城古城外,可能的地點還有兩處,皆在趙山附近,一處是趙山西側數里的邢村,另一處是緊靠趙山北側的頓邱一帶。”高繼習在文章中寫道:“邢村位於房彥謙墓西側3.5公里,至今房氏仍為該村最大姓氏,其宗譜自稱是清康熙年間自臨沂’回遷’至此,可見其更遠的祖上曾居此地。這是一座很古老的村落,村中有靈鷲寺,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相傳始建於唐代。……邢村北側1公里為唐冶村,該村也多有房姓村民……唐冶一帶相傳曾為李世民徵高麗時冶煉兵器的地點之一,故而得此村名。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因為這一帶歷來就是濟南地區鐵官的重要採礦區……而邢村之得名,又或許與房玄齡曾被賜爵邢國公有關?”另一處可能的地方是孫村西端的西頓邱一帶,“該村東南方向與東頓邱、南頓邱村接壤,三個村子皆緊靠趙山之陰,而趙山之陽即為房彥謙墓,僅有一座小山相隔。其與邢村、唐冶村也僅有西部的圍子山相隔。據考,這裡曾是劉宋頓邱郡郡治、北魏頓丘縣縣治。……這緊鄰的三個頓邱村,其地下應該埋藏著一座南北朝時期的頓邱城遺址。……如此,與房彥謙墓、清河太夫人墓相隔最近的城址,在北魏時期無疑就是這座頓邱城。理論上來說,房氏畢竟是富庶的世族,在亂世中,其居住地應該是具有嚴密防守的城市。因此當時房氏家族若要在趙山附近居住,頓邱城會是其最佳選擇。”

那麼房玄齡自己的墓為什麼不在濟南呢?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去世,終年70歲。太宗為他廢朝三日,冊贈太尉、幷州都督,諡曰文昭,陪葬昭陵。房玄齡墓碑如今在陝西,是昭陵陪葬碑之一,根據宋代歐陽修、趙明誠的考證,碑文書寫者是褚遂良。高宗即位後,還下詔讓房玄齡配享太宗廟庭。


濟南時報


近日有網友提問:歷史上的一代名相房玄齡,是濟南章丘人還是淄博臨淄人?為什麼現在兩地人都在爭房玄齡的故里?

1、房玄齡是誰?

《新唐書》載,房玄齡是齊州臨淄縣人。18歲考中進士,唐太宗為秦王時,就授房玄齡為王府記室、臨淄侯。玄武門之變中,房玄齡引薦杜如晦同謀大計,二人穿方士服潛入秦王府深夜議事。事成後房玄齡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功居第一。

唐太宗曾對群臣說:“房玄齡有決勝於帷幄中的安邦定國之功,如同漢代蕭何論功行賞時,要排在其他武將之前一樣。”後來房玄齡升為尚書左僕射,監修國史,先後獲封魏國公、梁國公,加銜太子少師、太子太傅。居宰相之位15年,是唐太宗的左膀右臂。

房玄齡晚年多病,死前上疏唐太宗,認為“如果高麗違禮失節,陛下誅之是對的;如果高麗侵擾百姓,陛下滅之也是對的;如果高麗是後世的禍患,陛下除之也是對的”,並稱不要為了一雪隋朝舊恥、為新羅人報仇而耗空國力,要允許高麗改過自新……

唐太宗接書後對兒媳高陽公主說:“此人生命垂危,還在為國事擔憂!”房玄齡死後其子房遺愛繼承爵位,娶高陽公主為妻,任職右衛將軍。高陽公主驕橫,漸失唐太宗寵愛,與僧人辯機亂搞,唐太宗怒斬辯機。唐高宗時,房遺愛和高陽公主被長孫無忌審理後,以謀反之罪誅殺、賜自盡。

2、齊州臨淄縣在哪裡?

史料記載,房玄齡是齊州臨淄縣人。對於“齊州臨淄縣”,濟南人認為是指章丘區,淄博人認為無疑是指臨淄。那麼,房玄齡到底是章丘人還是臨淄人?回答這個問題,要首先搞明白三個地域概念:濟南郡;齊州;臨淄。

濟南郡設置於西漢初年,郡治在東平陵城(今濟南章丘區)。東漢時恢復濟南國,西晉永嘉年間,濟南郡的治所西遷至歷城(今濟南歷城區)。

北魏時,濟南郡改名為齊州,隋唐時延用,下轄濟南郡、太原郡等。 齊州在歷史曾叫臨淄郡、齊郡。宋時,齊州的治所改為濟南府,下轄臨淄等地。

臨淄在秦朝時屬齊郡,治所在臨淄,一直延續到西漢末年。新朝王莽改臨淄為齊陵,從屬於濟南郡,臨淄也成為濟南郡的郡治。此後,臨淄先後從屬於青州、益都。

從春秋戰國時開始算起,山東的政治中心從臨淄、青州、濟南一路西遷,而濟南最終成為山東首府,也是從東平陵城、歷城、濟南府一路西遷。

3、房玄齡是哪裡人?

知道了上述的本個地域概念,以及它們的變遷後,再來回答“房玄齡是哪裡人”是哪裡人就簡單多了:以古人的視角,他無疑是濟南人。而且,據考證他的故里就在章丘區相公鎮。

但是以今人的視角,房玄齡還是臨淄人。臨淄作為地理區域名詞的名氣太大了:《戰國策》載:戰國時期齊都臨淄有7萬戶人家,可瞬間組織21萬大軍。臨淄人富庶,普通人家會吹竽、鼓瑟、擊築、彈琴,人們鬥雞、賽狗、賭博、踢球,生活十分愜意。臨淄街上車水馬龍,車軸相接,人們摩肩接踵,衣襟連起來可成帷帳,衣袖舉起來可成幔幕,擦一把汗可以成雨……

確實,相對於明朝才成為山東首府的濟南來說,臨淄的輝煌歷史見諸於史端。因此,在濟南人認為“齊州臨淄縣”是指濟南章丘的時候,臨淄人認為,臨淄確實隸屬過濟南郡、齊州,但臨淄就是臨淄,它不是濟南。


指動濟南


不請自來,對於這個問題,我有權威的答案!房玄齡家鄉是現在的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西彩石村!

我村域內有一座大墳,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房彥謙‘’之墓。房彥謙是房玄齡的父親!墳上有一座墓碑,碑文是唐朝,太子右庶子,安平男,李白藥撰文,太子率更令,渤海男,歐陽詢書丹。

碑文有如下記載;

1...安措於本鄉齊州亭山縣趙山之陽

2...公之將葬,恩旨重疊,賵贈優渥,特異恆御公及夫人,並令所司營馬輿,各給四馬,從京師洛陽殯所送至本鄉。

本鄉就是本來的家鄉之意!

房彥謙字孝衝,(公元547--公元615),生於隋朝,死於唐朝。唐著名宰相房玄齡之父。房玄齡在貞觀年間,地位顯赫,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下詔追封房彥謙為,使持節都督,徐.泗.仁.譙.沂.五州諸軍事徐州刺史。貞觀四年十一月又追封為臨淄公‘食邑千戶’諡號“定公”貞觀五年(631年)三月由京殯所至本鄉。此時,房彥謙已經去世15年了,才送回本鄉安葬!

由此記載,可知房玄齡本鄉就是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西彩石!

我還有房氏後人提供的證據。限於篇幅不再贅述。一直到今天房玄齡的後人依然回鄉祭祖!

但是有人說是章丘,有人說是臨淄,這是因為我們彩石鎮歷史上曾歸屬與臨淄管轄,也曾歸章丘管轄,朝代的更替,名稱也不一樣!造成房玄齡故鄉歸屬的混亂,現在我明確的告訴大家,房玄齡的故鄉是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西彩石村!房氏自“房諶”到“房玄齡”有九代居於濟南市歷城區彩石鎮西彩石!


微智微澤



據史實資料考證是同一地方而已,歷史變遷地域性變化造成現代與古代在認識與理解上的段差。

房玄齡(579年—648年),名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今山東濟南) 人。在凌煙閣上的唐朝重臣中,其中有一個就是曾任唐朝開國宰相的房玄齡。這個房玄齡就是章丘人相公莊人。發源於淄博博山區的東巴漏河,自相公莊鎮寨子西龍灣頭入漯河,很難想象得到,就是這條不起眼的河流經過的這片土地,曾經哺育出大唐王朝的一名宰相。唐朝初年 名相。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授羽騎尉。房玄齡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後,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參與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長孫無忌、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並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房玄齡為中書令;貞觀三年(629年)二月為尚書左僕射;十一年(637年)封梁國公;十六年(642年)七月進位司空,仍綜理朝政。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齡病逝。因房玄齡善謀但有些優柔寡斷,而杜如晦處事果斷不善謀略,因此人稱“房謀杜斷”。後世以他和杜如晦為良相的典範,合稱“房杜”。


youtubo1012509563


房玄齡出生於公元579年齊州臨淄,那時候章丘還叫高唐呢。高唐於17年後公元596改名章丘。

以古人重視出生地原籍的習慣,如果出生地不是齊州臨淄那就會寫齊州高唐,而不會是齊州章丘。

至於相公莊乃至成了相公鎮,也是現在的叫法,在明初都是外來移民建設而成。

所以,房玄齡出生於齊州臨淄是定性的,古籍都是這麼記載的,要不會記成齊州高唐或齊州歷城。

再比如,房玄齡同時代的濟南名人秦瓊秦叔寶,當時記載是齊州歷城人,為什麼不記載成齊州臨淄人呢?難不成到了現在也可以說是臨淄人?

中國人自古講究落葉歸根,雖說大部分人死後是歸葬故里,但也有很多因素造成不能歸葬故里的,房玄齡就陪葬太宗昭陵,那你還說房玄齡是陝西人?房父的葬墓在何地,也改變不了房玄齡出生原籍是臨淄的事實,要不古人會直接記載成齊州歷城,或者是齊州高唐人,古籍在哪兒呢,還說成濟南人?

爭奪古名人的籍貫也要重歷史事實,把臨淄歸到濟南就讓人徒增笑資,那是十里八里的路嗎?相比古人最起碼重視自己的出生原籍,現在的人是人不要臉就自以為天下無敵。


as998


《舊唐書》記載“房喬,字玄齡,齊州臨淄人。”房玄齡是臨淄人無疑,可能是臨淄以前屬齊州即濟南郡,而章丘與臨淄靠近,才會出現濟南章丘說。


飄逸的歷史


謝邀。史書記載房玄齡為齊州臨淄人。我們來分析下,齊州就是現在的濟南,臨淄指淄博北部地區,也是齊國故都。我們再來看章丘名稱的來由,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為章丘縣,取縣北山章丘為名。

而房玄齡生於579年,比章丘改名還早17年,故不可能出生於章丘,應生於齊州臨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