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员工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问题员工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企业界基本上有这样的共识:20%的优秀员工产生80%的绩效,而20%的问题员工产生80%的问题。资源是稀缺的,与其在绩效不佳的员工身上浪费时间与精力,还不如将其淘汰出局,这样才能保证在优秀员工身上投入更多的资源。

这种看似正确的思路却忽略了一系列问题:现在的问题员工,过去和将来都有问题吗?问题员工在其他企业是不是有问题?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处理问题员工,对问题员工不加区分地处罚甚至开除了事,看似保持了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制度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却被掩盖了。管理者会发现,刚处理了一批问题员工,另一批又出现了。

我们不妨把问题员工看作一面镜子,由于他们的存在,使管理者能清楚地看到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

问题员工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1.他们真的有问题吗?

当管理者认为员工绩效不佳、行为反常或者反复出现过失的时候,往往会给他们贴上问题员工的标签,这样的误诊率是相当高的。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导致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因此,管理者必须谨慎地使用问题员工这个标签,因为这样会使问题员工看起来有更多的问题。而从行为方面鉴定问题员工,必须是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表现出问题,并且对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做出非正常的反应,才可以判断是员工个人方面的原因。比如,员工绩效不佳,我们仅仅看到的是员工的绩效结果,但很难看到员工为达到这个绩效结果所做的努力。因此,当我们发现员工绩效不佳的情况时,立即做出“是问题员工”的判断是多么的不充分。

2.问题员工是怎么来的?

出现问题员工,首先要追问的就是不符合要求的员工是怎么招聘进来的。如果人力资源部招聘的员工老是出现问题,我们就应该怀疑其专业水准,或者是责任心出了问题。因此,人力资源部应该从招聘渠道、招聘甄选的内容、招聘测试的信度和效度、招聘的程序、招聘信息的发布等诸方面找问题。

招聘的最大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招聘方和求职者都向对方展示了自己最好的一面,而有意无意地隐藏自身的不足,再由于招聘甄选的时间和成本因素,双方都很难全面了解对方。进入工作阶段后,用人单位发现了员工更多的缺点,员工也发现了企业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完美,双方都产生较大的失望和心理落差。员工的组织认同感降低,离心力增加,绩效低下,成为问题员工。

3.薪酬是否公平?

员工不仅仅关注薪酬的外部公平,即本企业的薪酬水平同其他企业的相比较时的竞争力,也关注薪酬的内部公平,即企业内部不同工作之间、不同技能水平之间的报酬公平性。因此,薪酬必须与企业所在的行业、所处的地位和员工的贡献相匹配,否则,就会导致大量的员工行为问题。

企业在薪酬管理中能否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员工,极大地影响着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进而影响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取心甚至员工的去留。不管是外部公平、内部公平,还是员工个人公平方面,如果让员工感觉到了他的贡献与他的收入不相匹配,或他的贡献与收入和其他人相比不公平,那么,员工会丧失工作热情,或者做出一些有损组织的事情,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

问题员工的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

4.绩效考核有没有问题?

绩效考核程序不公正是导致问题员工的最重要原因。考核的内容是否得到被考核者的认同?考核者的主观偏见如何得到限制?当不了解的人相互打分,或者员工不知道哪些方面被打了分,员工对于自己的考核结果只有被动接受,那么,员工肯定会对考核的有效和公正性产生怀疑,以致出现大量行为问题。

绩效考核对企业文化的破坏也会导致员工行为问题增多。绩效考核是一个不错的外来工具,当绩效考核的原则与指标与企业文化出现冲突时,对企业文化的破坏是显而易见的。员工的绩效固然重要,应成为员工业绩考评的主要依据,但企业同时也应了解员工是怎样获得绩效的。有的员工通过欺骗的手段来增加销售额,虽然绩效不错,但却违背了企业的诚信原则,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大于其个人业绩的损失。在做绩效考核的时候,可以对员工进行强制排序,但做完排序以后,不一定要淘汰员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