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风云(四)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王士珍

人生际遇往往变化无常,妙不可言,如果告诉你,一个冒名顶替的军校学员,不仅没有受到查处,反而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中,凭借自身的努力,位居陆军统帅,之后又官至政府总理。这样的事情你一定不肯相信,但在清末民初的中国大地上恰恰就出现了这么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被誉为“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的王士珍。

北洋风云(四)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王士珍

王士珍像

王士珍 字聘卿,号冠儒,直隶正定(今河北正定)人,生于1861年7月14日。年幼的王士珍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15岁那年,王士珍被正定镇台叶志超看中,收在属下当勤务兵。光绪十一年(1885年),清政府在天津建立武备学堂,从各军中挑选中下级军官集训深造。叶志超辖下有名叫黄士珍的福建籍军官被选入册,不知道什么原因,临近入学,黄士珍不辞而别,叶志超心急如焚。正巧这时,勤务兵王士珍进屋送茶,平时叶志超就对气质儒雅、办事精明的王士珍颇为赏识,有心提拔。寻思在南方口音中,“王”、“黄”不分,于是就让王士珍冒名顶替黄士珍。就这样王士珍进入了中国新式陆军的摇篮——天津武备学堂。从此,王士珍开始了他与中国历史变革不可分割的一生。王士珍进入武备学堂后,勤奋努力,成为第一期学员中的高才生,深得武备学堂总办荫昌的赏识。

光绪二十年(1894年),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协助镇压。6月,王士珍随叶志超奉命赴朝助战。7月25日,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爆发了丰岛海战,清军损失惨重,撤至平壤驻防。9月15日,侵朝日军兵分四路猛攻平壤的中国驻军,中国官兵和朝鲜军民奋勇抗击。王士珍率领炮兵坚守在城上顽强反击,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当王士珍得知左宝贵牺牲的消息时,他亲手操炮,轰击日军。由于敌我兵力及装备都相差悬殊,日军形成了对平壤的四面合围之势,清军被迫撤出平壤,而这场战争也成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前奏。在战斗中,王士珍身受重伤,左手无名指被炸掉,额头左上部被弹片击中,但仍顽强作战。平壤失陷后,全军仅凭王士珍手中的地图制定的撤退路线,连夜杀出重围,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惨剧。

北洋风云(四)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王士珍

北洋三杰

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朝野上下极感耻辱,但也刺激了他们的自救之心。他们认为日本人之所以打败他们,就在于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大力学习西法,训练了一支精良的军队。而清军主力湘军、淮军训练废弛、战术凋敝,已经毫无战斗力。如果不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新式军队,统治将难以为继。1894年11月,清政府成立“督办军务处”,命袁世凯开始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王士珍也在老师荫昌的推荐下,成了这只新式陆军的学堂监督,同时来到这支部队的还有段祺瑞和冯国璋二人,他们和王士珍一起,在后来被称为“北洋三杰”。王士珍刚到小站的时候,袁世凯见他身体瘦弱,不爱言谈,并没有认为他有奇特之处。但是通过跟他交往,议论军事,发现王士珍面面俱到,对于练兵,非常有见解和规划,袁世凯非常高兴,立刻委以重任,把他聘为讲武堂的总教习。王士珍训练军队很有一套,对士兵不打不骂,以恩德感人,如果军官犯了错误,他也从不当着士兵的面责问军官,以保持士兵对军官的尊重。他还极力培养士兵的绝对服从效忠意识,让他们相信袁世凯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只有听命于他,才能升官发财。由于王士珍做事细密、周到,而且不张扬,深得袁世凯的信赖,有关军中的成绩考核,人事的升降黜陟,多与王士珍商议。王士珍感激袁世凯的知遇之恩,竭力辅助袁世凯训练新军。他完全按照近代德国陆军的营制、操典训练士兵,聘请德国军官担任教官和督操官,全部使用外国造新式武器。这对当时落后的中国军队走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奠定了北洋军阀的基础。

北洋风云(四)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王士珍

左起:王士珍、袁世凯、徐世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王士珍任军事参谋。时山东数十州郡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王士珍为袁世凯提出了一整套镇压义和团的策略:先行劝解,然后以武力相威。如仍不从,再捕杀首犯,解散胁从。袁世凯采纳了此建议,并让王士珍参谋山东全省军务,在王士珍强势镇压下,各路义和团死伤惨重,纷纷撤出山东境界。在义和团时期,王士珍为袁世凯的进一步飞黄腾达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自己也水涨船高,仕途平步青云。由于王士珍为袁世凯立了汗马功劳,袁世凯为此向慈禧保荐说:“王士珍随臣当差多年,军务知之最悉,对朝廷切实可靠。”于是,王士珍很快便兼任了第六镇统制官,授正黄旗蒙古副都统,赏头品顶带。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清政府为了检阅新军的编练效果,展示其新的军事力量,决定在河南彰德举行军事演习,即会操。王士珍以军令司正使负责会操。彰德会操引起外国列强的极大关注,英、美、俄、日、法、奥、德、荷、比等国家纷纷派人来观阅。袁世凯自然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吩咐王士珍一定积极准备,确保万无一失。阅兵开始后,当中外参观者看到队伍整肃,军容壮盛,无不啧啧称赞,皆曰:“法令之严明,战术之娴习,中国前此未有也。”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得知彰德会操成功,极为高兴,亲自召见王士珍,予以奖赏。 这时王士珍的声望远在段、冯二人之上。是年冬天,兵部和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王士珍被任命为陆军部右侍郎。

北洋风云(四)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王士珍

王士珍手迹

在清朝末年,王士珍很得朝廷的重用,官至一品提督,以及为恩宠。清朝灭亡后,王士珍竭力为皇室争取优厚待遇,后来辞官回到了正定老家。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上了民国大总统。此时,“北洋三杰”中的段祺瑞、冯国璋的势力逐渐坐大,跟袁世凯离心离德,而段、冯二人也明争暗斗,袁世凯为此昼寝难安,便想借助王士珍这位“龙”头大哥压制二人。袁世凯数次请王士珍担任要职,但都被拒绝,随后派儿子袁克定用专车去正定请王士珍。临行前,他嘱咐袁克定说:“聘卿不来,弗许归”。但是袁克定也失败了。最后还是段祺瑞设计,以朋友之道邀请王士珍来车站会晤,然后强行架上火车开往北京,王士珍不得已参见袁世凯,立即被授予陆军上将军衔,后来设立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任命王士珍为六大办事之一,实权在段祺瑞、冯国璋等众人之上。

虽然王士珍不想选择政治,但政治却偏偏选择了王士珍。后来的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事件,王士珍都是重要的参与者,直到最后冯国璋出任总统,力邀王士珍组阁,王士珍又一次心不甘情不愿的“被选择”了,但这次王士珍仅仅出任总理三个月的时间,便在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中被击倒,从而永久的退出来政坛的是是非非。

晚年的王士珍厌倦了政坛的纷纷扰扰,选择了闲云野鹤的日子。不时以北洋元老的身份主持慈善活动、维护社会治安,为北京免遭战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北洋风云(四)北洋三杰之“北洋之龙”王士珍

王士珍故居

王士珍为人非常低调,他曾说:自己也曾年少轻狂,后来遇到李鸿章,发现李的智慧才干,不知高出他多少倍,可是却天天被人骂。从此便收起狂妄之心。王士珍行事低调,有这样一个笑话:王士珍当上总理一直很忙,秘书怕他累着,就在某戏院前排给他定个总理预留席,让他有时间就去看戏。一天,正好没事,王士珍就去看戏了。戏院管事的一看,一个土了吧唧的老头坐在总理席上,就说:“这是你坐的位置吗?赶快起来,总理马上要来。”结果戏院老板等了半天,也没等到王士珍,后来才知道那个特别土的老头就是总理。


1930年这位“北洋之龙”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他遗嘱中说道:深盼邦人君子,一致祈祷和平,俾统一之局,早日实现,予虽在九泉,亦所心安。道出了他毕生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