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路口镇:麻林豆腐

原料:豆腐、香菇

特色:外内嫩,细腻柔滑,原汁原味

做法:取黄豆,入温泉水,磨制豆腐;小火浇油,豆腐切三角形状;煎制两面金黄,待焦香弥漫,入适量泉水,熬制5-6分钟;放佐料,油,盐,酱油,出锅,葱花切末,撒之,即可食用。

相传在公元前一六四年,中国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偶然之中,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了豆腐。从此,普通黄豆被彻底改变了命运,而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也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入口爽滑的极品豆腐,自然离不开一口好水,而温泉水正是不二之选。

麻林桥豆腐,一般取麻林桥两河之中的小河里的水酿造。传闻很镕以前,麻林桥是水运畅通、人声鼎沸之地。一天,众多盐船经过,土地公公略施小计,让盐船的盐悉数倾卸在此,自此,人们传闻小河里水,比大河里的水,每担重四斤。用此水磨豆腐,更是柔滑细腻。

在麻林桥,自古便是取黄豆,用温泉水磨制豆腐,小火煎制两面金黄,待焦香弥漫,入适量泉水,熬制片刻;佐以油、盐、酱油等最寻常的调料,葱花切末,红椒切碎,撒之,即可食用。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福临镇:影珠山烤香猪

原料:香猪

特色:巴马香猪,肥瘦适中,肉嫩皮脆

做法:严选4-5月,二十斤左右香猪;秘方腌制,一小时左右;烧炭火,烤制,四小时左右,待表皮焦脆,香气弥漫,少许香菜点缀,即可食用。

在中国人几千年的饮食文化中,特别湖南,猪肉占据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位置。说到烤香猪,自然是长沙县福临镇的影珠山烤香猪,严选4-5月、二十斤左右巴马香猪,因其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味美甘香,早在宋朝便是皇室贡品。

烤香猪的做法,源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传闻很早以前,归家的农夫发现院子着火,所有家当一烧而空,悲痛之余,忽闻奇香飘来,翻开废墟一看,自家的猪,被烧得皮焦肉脆,香气弥漫,顿时食欲大开。他顾不上悲伤,一品此间美味。于是,烤香猪的吃法慢慢流传下来。

福临镇的烤香猪是天赐的特色经典美食。以上好鲜嫩的小香猪为原料,在配好的味料汤中稍事浸泡,然后放炭火上烤,边烤边上蜂蜜,约四小时即可食用。烤熟的香猪外表金黄油亮,尝起来外部焦黄发脆,内部绵软鲜嫩。

品质决定口感。香猪从广西巴马引进,骨细皮酥,肉质细嫩,味美甘香,被誉为猪类的“名门贵族”,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的美名。巴马香猪性野早熟,耐粗饲,爱吃草。引进过来后的巴马香猪不喂精饲料,只有杂粮和青菜等青饲料,对环境不会有破坏。一般的瘦肉猪几个月能达到上百斤,而用青饲料喂养的巴马香猪4-5个月才能长到20-30斤。这个重量的香猪最适合进行烧烤,因为超过这个体重范围的香猪皮下脂肪层过厚,烤制的时候脂肪流失多,产品率低,同时产品的油腻感强,风味欠佳。

烤香猪比较有讲究,一定要注意火候,要将猪肉烤干,同时要边烤边蘸佐料和油,防止烧焦。经过3-4个小时的烧烤,一头色香味俱全的“福临烤香猪”即可大快朵颐。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双江镇:红烧黑猪肉

原料:黑猪肉、海参、菜心、白糖、桂皮、花椒

特色: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入口即化,口齿留香

做法:取肥瘦相间五花肉,清水烧开,捞出,沥干;切成丁,热油锅,反复煸炒;撒适量白糖,调制浓郁色泽;八角、桂皮、尖椒依次入锅;慢火,熬制两小时;待香气四溢,肉质软滑,汤汁黏稠后,烫菜心,与海参摆盘,出锅即可。

说起红烧肉,大家都会想到毛主席。世人都知毛主席钟情红烧肉。毛主席在品尝这道菜时,曾说:“吃红烧肉可健脑,增强记忆力。”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部署一次大的战役,他经常夜以继日地工作。一旦前方传来胜利消息,主席往往会对警卫员李银桥说:“想办法,给我搞一碗红烧肉来吃。”据记载,毛主席在指挥三大战役时,就对李银桥说:“你只要隔三天给我吃一顿红烧肉,我就有精力打败敌人。”毛主席把红烧肉当成了运筹帷幄、克敌制胜的滋补品。现在,红烧肉已成了湘菜系列独树一帜的主打产品,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在长沙县双江镇的饭桌上,少不了一碗红烧黑猪肉。它最大的特色就是食材选自双江镇特有的罗代黑猪。灵巧的主妇一般取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先过水焯,将猪皮上的毛烫掉;把焯好的猪肉切成丁,放入两成半油温的锅内翻炒,然后将两勺半的白糖制成的糖水炒制;放入八角、桂皮、尖椒,用慢火熬煮两小时。虽然制作过程长,但是这样做出来的“红烧黑猪肉”吃起来“肥而不腻、瘦而不柴”。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北山镇:杂烩汤

原料:老鸡、鹌鹑蛋、墨鱼、猪肚、木耳、竹笋、鱼丸、蛋卷

特色:原汁原味,鲜香嫩滑,口感丰富,营养滋补

做法:备好老鸡和龙骨,大火烧汤,小火煨制三小时;取高汤,依次放入鹌鹑蛋、墨鱼、猪肚、东北小木耳、竹笋、鸡肉;鱼肉剁碎,自制鱼丸,入高汤;摊蛋皮,卷入肉泥后,蒸熟,成蛋卷,入高汤;香菜和红椒丝点缀,出锅。

杂烩汤,又名“十全十美”或者“全家福”。在北山,每逢红白喜事,热闹的餐桌上,自然是少不了一碗寓意合家幸福的杂烩汤。

正所谓“唱红的腔,厨师的汤”。一碗融合各种荤素食材,呈现各自独特美味的汤,不仅是调料所能赋予的滋味,对食材的质量和厨师的手艺要求甚高。用老鸡和龙骨、排骨,文火熬制三小时,才得高汤。用适量肉沫、蛋清和生粉,自制柔滑肉丸;鱼丸则选用野生草鱼肉,口感顺滑;再配上猪肚、墨鱼、竹笋、蛋卷、真姬菇、木耳、竹笋、鹧鸪蛋,鸡肉等特色食材,一碗原汁原味、鲜鱼嫩滑、口味香醇的杂烩汤就可以热腾腾地端上桌了。

北山镇的杂烩汤由来已久,不断改良,在传统制作的基础上,放入了蛋卷和自制鱼丸。鱼丸选用的是草鱼肉,一条3斤多的草鱼只有一斤鱼肉,将鱼肉剁碎后加入肉沫、蛋清和生粉。在肉沫和鱼肉的比例上,冬天和夏天有不同,冬天肉沫要多放些,夏天则要少放些。鱼丸和汤是这道菜成功的关键。高汤是用老鸡和龙骨、排骨熬制而成,熬高汤这个过程就需要耗时三小时。

将高汤熬好后,放入猪肚、墨鱼、肉丸、真姬菇、木耳、竹笋、鹧鸪蛋、鸡肉,最后在放入鱼丸和蛋卷就行了。这样熬出来的汤原汁原味、鲜、香、嫩、滑,且营养丰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北山镇:农家扣肉

原料:五花肉、梅干菜

特色:虎皮金黄、入品即化、肥而不腻

做法:大火,入清水,五花肉下锅,煮透;表层出油,熟透后即可出锅;热油,炸至表层金黄色泽;适量梅菜,入锅炒制;五花肉入碗,铺梅菜,开大火,蒸熟;使用时,将碗倒扣盘中,即可享用。

农家扣肉,又称梅菜扣肉。北宋年间,苏东坡居惠州时,专门选派两位名厨远道至杭州西湖学厨艺。两位厨师学成后,苏东坡又叫他们仿杭州西湖的“东坡扣肉”,用梅菜制成“梅菜扣肉”,果然美味可口,爽口而不腻人,一时成为宴席上的美味佳肴,流传至今。

在长沙县的北山镇,每逢过年过节、办酒席或是招待贵宾的大场合,餐桌上必定会有梅菜扣肉这道菜。

做好“农家扣肉”这道菜,最关键是食材的选用。这道菜主要选用辣椒、五花肉和梅菜。五花肉选自土猪,不喂任何饲料,辣椒、梅菜均为自制。上等的原材料和独家秘方不仅保证了这道菜的原生态,更让它秀色可餐。

选好上等的食材后,烹饪流程则相对比较大众化。先把五花肉煮至出油熟透;然后将肉炸出金黄的虎皮状;炒制梅菜;将梅菜和肉一起蒸,可根据个人喜好控制蒸的时间。五花肉的酥和梅菜的香完美融合,成就了一碗香而不腻,酥而不烂的农家扣肉。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江背镇:江背大片肉

原料:五花肉、姜片、青红辣椒

特色:地道五花肉,肥瘦相间,油而不腻,色泽浓郁,焦香四溢

做法:精选上好五花肉,入清水,适中火候熬制;猪肉Q弹软滑后,捞出,沥水;按纹理切片,厚度适中;入油锅,大火,爆炒;待猪肉表层微焦,油层透亮;推至锅边,用锅中余油煽香青椒、姜片、蒜片;少许秘制谷酒调味后,至酱香浓郁,出锅。

大片肉,从回锅肉改良而来。传说起源于清代末期,由成都一位姓凌的翰林发明。据说,凌翰林仕途失意,回到家乡成都后,祭祀先祖。遵照传统礼仪,祭祀祖宗以猪肉为尊。用作祭祖的猪肉,先要煮熟,不能放盐,以示不忘食物的本原,表达对祖宗的尊敬。祭祖之后,就将祭肉切片放入炒锅翻炒,又加入各种佐料,没想到其味香美无比。左邻右舍纷纷仿效改进,大片肉就这样慢慢诞生了。

江背大片肉,与回锅肉略同,比回锅肉略大块。据说很久以前,村民很少吃肉,如果在款待客人时将肉切得大块一点,就说明主家很实在,到后来,大片肉就慢慢流传下来。

做这道菜必须讲究火候,五花肉要顺着纹理切,还要放点谷酒。除此之外,食材的选择也特别重要。选用的都是农村中的土猪,就是不喂养饲料的猪。其他佐料也是农家的,属于原生态健康绿色食品。

制作这道前,要准备好五花肉、青椒、大蒜、生姜等食材。首先将半肥半瘦的五花肉煮熟,然后切成2寸方块大小,放到滚烫的油锅里翻炒,顿时油花四溅香满房。待肉炸得焦黄,便加入自家酿制的谷酒去肉腥味,沥掉多余的油,倒入本地青椒、大蒜、生姜爆炒入味,再加入豆瓣酱和酱油炒匀上锅。最后,一道色泽艳丽,香气扑鼻的大片肉即可出锅。

肥而不腻的江背大片肉,作为江背最典型的美食代表,如今已成为当地寻常百姓家招待贵客的必上菜品。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长沙县的十二道名菜(二)

江背镇:青椒甲鱼

原料:葱、姜、青红辣椒、甲鱼、酒

特色:肉滑嫩不腻,裙边软嫩爽滑,汤汁浓郁鲜香,为上乘滋补佳肴。

做法:甲鱼切块后,净锅添油,烧至七八成热。投入适量葱、姜,放入甲鱼块,随即烹入绍酒,略煸后倒出洗净。然后再放入葱姜及清水,入甲鱼,一道炖至熟烂。精盐少许,适量青椒入锅,待片刻汤汁浓郁,鲜香四溢,出锅即可。

甲鱼,历来就属楚乡名菜,湖南人食甲鱼,至少有两千多年历史。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招魂》有云:“腑鳖炮羔,有拓浆些;酸鹄膊凫,剪鸿鸽些,露鸡懦端,历而不爽结。”意为:文炖甲鱼,烧烤羔羊,调味有甘蔗的甜浆;醋烹天鹅,红烧野鸭,鸿雁灰鹤煎得酥黄,蒸凤鸡,焖肥龟,香味浓烈而又吃不伤。

在湖南人餐桌上,甲鱼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不仅营养丰富,更具“补劳伤,壮阳气,大补阴之不足”的滋阴补肾功能,其甲其肉均可食用。明代李时珍更把它视为名贵中药,纳入《本草纲目》。

江背青椒甲鱼选用山塘野生甲鱼,宰杀后放尾血,去内脏,开水稍烫后去掉表面皮衣,从裙下边切开,冲洗干净切成块,青椒切滚刀待用。将甲鱼放入沸水锅内,大火氽3分钟,去掉浮沫后洗干净。在锅内放入猪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葱、姜、蒜爆香,放入氽好的甲鱼、加浓汤、香料,中火爆25分钟后加入小青椒、调料,大火稍收汁即可。

这是到江背镇必吃的一道菜,肉质鲜美,风味香浓,营养丰富,是滋补良品,具有养阴、清热、平肝等功效。甲鱼有较好的净血作用,常食可降低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