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前幾日陳建斌,蔣勤勤二胎出生的消息上了微博熱搜,陳建斌在接媳婦出產房時的一臉緊張讓陳建斌如何愛護蔣勤勤的聲音在網上持續不斷,只是妮妮的關注點並不在他們,而是想到了這即將又是一位要上國際學校的小星二代了。

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兒童的英語啟蒙已經是現在的家長很關注的一個教育重點。只是這條路上的深坑太多,家長一不小心就在孩子的英語啟蒙上掉到坑裡了,這一掉坑浪費了時間,浪費了錢,更重要的是可能會因為方法的不正確使孩子對英語產生了抵抗情緒,如果真的出現了這種情況,那就尷尬了。本篇文章蒐集了一些家長在英語啟蒙上遇到過的坑,希望各位正在糾結如何給孩子做英語啟蒙的家長們能在看過之後躲開這些坑。

一、“轟炸式”磨耳朵

很多家長對網上流傳的“磨耳朵”很是痴迷,隨時隨地的為孩子播放英語,家裡、車上、吃飯聽,遊玩的路上聽、睡覺前聽……只要是聽,就是英語,只要有時間,英語就是背景音樂般循環播放。也不管孩子是不是能聽懂,願不願意聽。直到有一天發現孩子竟然對英語出現了習慣性“免疫”才發現“磨耳朵”反而把孩子對英語的興趣磨沒了,然後說“磨耳朵”簡直就是騙人的,殊不知是因為自己方式不對的原因。

這樣“簡單粗暴”的磨耳朵,孩子無法理解自己是在聽什麼,卻又不得不聽,就如同把不會游泳的孩子扔到水裡告訴他,你自己學吧,在水裡待得多了就會遊了。可實際上,游泳並不是在水裡呆的時間久了就能學會的,反而增加了孩子對水的害怕和厭惡。簡單粗暴的磨耳朵也是如此。

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二、“機械式”讀繪本

一些家長在拿到繪本以後不用幾分鐘的時間就讀完了,尤其像《大衛不可以》、《我媽媽》、《我爸爸》這種很簡單的繪本時,一分鐘都不用就讀完了。而且很多家長在陪孩子讀繪本時會中英文穿插著讀,那麼究竟這一分鐘的閱讀對孩子而言有什麼意義呢?

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此外,繪本的選擇上很多家長看著網上推薦怎樣的便隨便買來就開始讀,不會考慮買回來的繪本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齡段,也不瞭解孩子所處階段語言學習的特點,又如何能談趣味性和遊戲性呢?

機械式的陪孩子讀書,不管孩子聽懂了多少,吸收了多少,這樣的讀繪本也只是讓家長自己得到一個心理上的安慰而已。

三、“撒手式”上外教課

一些家長認為自己不會英語或者是在嘗試了自己教孩子學英語不見效果之後,便急於把孩子交出去,不是去了英語培訓機構就是給孩子請外教。只是,且不說很多英語培訓機構存在很多問題,教學質量有待考慮,就算是給孩子單獨請了外教,孩子每週也就上課的時候能與英語接觸,其他時間除非家長也能科學的給孩子做英語啟蒙,不然效果可能就真的是微乎其微了。所以若有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培訓班或者是請外教,一定要多花費點精力。

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四、只買“有趣”的故事書

一些家長認為要讓孩子讀書,就要讀有趣的故事書,不然會沒有閱讀的興趣。於是給孩子買的都是故事類英語繪本。但是根據美國州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CSS),兒童讀物被大致分為了兩類:文學類(fiction)和信息類(nonfiction)。這兩類讀物對孩子基礎技能的培養的側重也是不一樣的。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只喜歡讀帶有卡通插畫的故事書,不愛看有實際照片的信息類書籍。而其實大部分知識和信息都是來源於非虛構類作品(nonfiction),為了加深對這個世界的瞭解就不能不讀非虛構類作品。尤其對小朋友來說,閱讀非虛構類作品是特別有必要的。

家有孩子的父母請注意:要學好英語,請在路上避開這些坑!

如果在給孩子選書一定不能“偏食”,否則會很容易讓孩子在今後接觸nonfiction類別的讀物時,產生抗拒的情緒。

以上四個坑,你是否也曾遇到過?或正在經歷怎樣的坑?歡迎下方留言與大家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