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關中平原在歷史上也有記載稱"天府之國」呢?

曹佔仁


首先看看關中平原的地理環境。關中平原,也被稱為渭河平原,關中平原南北兩面環山,呈現出封閉型地勢。渭河平原是以渭河為中心形成的衝擊平原,由於是衝擊平原地帶,因此土壤肥沃;同時,關中平原之上,分佈著大量渭河的支流,比如千河、洛河等,而以長安為中心的附近,又有涇河、灃河、灞河、澇河、潏河、滈河、滻河等等,這七條河流,連同渭河一起,被稱為“長安八河”。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渭河平原不僅地勢平坦,以平原為主,而且土壤肥沃,河流密佈,灌溉條件十分便利。不僅如此,這裡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適宜,氣候亦有利於農業的發展。種種以上的地理條件,足以支持關中平原成為古代北方最發達的農業區之一。

不僅如此,在先秦時候,人們在渭河流域所進行的水利工程,比如舉世聞名的鄭國渠,亦對關中平原農業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因此綜上所述,關中平原作為古代北方最為重要的農業經濟區,被稱為“天府之國”也是很正常的。


識小錄


謝邀!歷史上確有把關中平原稱作"天府之國"的記載,《戰國策.秦策》記述縱橫家蘇秦和秦惠王的一段對話:"大王之國,西有巴屬、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關於關中平原乃天府之國,在《史記.留侯世家》中亦有記載:"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這是張良在定都關中問題上向劉邦講的一段話,從以上兩段記載看,關中是被稱為天府之國最早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關中平原被稱為天府之國,其實蘇秦和張良已經講的很清楚,沃野千里,人民富足,經濟發達,環山水繞,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除此之外,我個人理解,一是從地形上看,關中四面環山,西有大散關,東有函谷關,北有蕭關,南有武關,守可以據敵於四關之外,攻可以東進逐鹿天下,是天然建都的好地方,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非常重要,自古是兵家常爭之地。二是從風水看,關中平原北依秦嶺,北鄰渭河與黃土高原相接,東有灞水和潼關相連,西接隴山,境內水系發達,古有八水繞長安之說,秦嶺在中華民族龍脈位置居中,關中平原南有秦嶺的庇護,北有渭水的滋養,風水條件極好。三是從農業和經濟情況看,關中平原氣侯溫和,四季分明,利於農作物生長,關中地區古代水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渭河、涇河、灞河、滻河、灃河等八水貫穿其中,可供人們生活和生產飲用,關中境內黃土肥沃,東西長約七百多里,南北寬窄不一,可謂沃野千里,自古有八百里秦川之美譽,農業生產自古比較先進,自然經濟在當時也比較發達。



關中平原在古代號稱天府之國,絕不是徒有虛名,蘇秦和張良對關中平原的讚美也絕不是心血來潮,他們騙現在的人行,他們騙不了秦惠王和漢高祖劉邦,另外古代周秦漢隋唐在關中平原腹地建都,也證明了關中平原天府之國的美名,至於後來天府之國為什麼被成都平原取代,我認為主要與人們肆意破壞和無窮開採有很大關係。謝謝!


知未是也


事實上,關中平原在歷史上,從無記載稱為“天府之國”。

所謂"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土",乃出自西漢初年,劉邦帳下,留侯張良所言。

那麼這句話中,幾個地名究竟對應哪裡呢?

1、“崤函”對應:崤指崤山,函指函谷關;

2、“隴蜀”對應:隴即指今甘肅地區,蜀即指今四川地區;

3、“金城千里,天府之土”對應,那麼,西漢初年,“金城”與“天府”,究竟是指哪裡呢?

答案是:西漢初年,設金城郡,治所即今甘肅蘭州。

蘭州黃河渡口黃土高原,早已不屬於西安關中平原,距離西安一千公里有餘,高鐵也要跑三個半小時。

既然“天府”與“金城”對應,那麼顯然也不在關中平原。

那麼“天府”在哪,張良認為能與甘肅(隴)的治所蘭州(金城郡)對應呢?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那就是四川(蜀)的治所——成都(天府)。


希望某些人能吸取“正龍拍虎”、“西安肉靈芝太歲”事件的教訓,凡事不要想當然,更不要編造歷史。


用戶67724358697


因為關中平原是最早的天府之國啊。

所謂天府之國,就是條件好。我們看關中是中國人最早的發祥地之一。

著名的藍田人就位於關中,大概距離今天一百多萬年,其實現在還有新的發現,關中古人類的歷史可能有二百萬年。

這個就讓日本人流口水啦,他們造假一個七十萬年的都被發現了。

那關中有什麼優勢,為什麼成為中國最早的天府之國呢?

其實,這個原因在戰國就有人解釋了,誰呢?謀士範睢。

他說:大王之國,四塞以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帶涇渭,右隴蜀,左關阪,奮撃百萬,戰車千乘,利則出攻,不利則入守,此王者之地也。

他說的是秦國, 秦國的基本盤就在關中,這裡是四塞之國,地理位置極佳,自己形勢有利就可以攻出去,打不贏就從傳送門函谷關傳送回來加血補藍,等於秦國立於不敗之地,這都是關中給他的優勢。

而天府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其實也是說關中。

那是縱橫士蘇秦跟秦惠王說: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這裡面就講秦國是天府,當然,這個天府比較大,還包括了四川等地,但秦國的核心區域應該還是關中,所以關中更是一個天府之國。

所以有得關中者得天下的說法,關中也是最肥的地方,關中王也是最牛的王,劉邦跟項羽就為這個差點打起來,而項羽不守關中,而回老家,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張良就說了: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可見秦漢時期,關中才是大家公認的天府之國。那什麼時候變到成都,變成四川了呢?在三國時期,開始有人提了,這個人就是諸葛亮嘛,他說: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從這開始把四川當成了天府之國,而歷史證明,四川也確實是一塊奇地,叫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容易搞割據。

容易搞割據的原因之一,一是地理易守攻難,自成一塊,二是物產豐富。

而在2008年時,《中國國家地理》還專門評了一個十大新天府,最終成都排第一,這樣關中就把這個名號正式讓給了成都。


腦洞歷史觀


一提到天府之國,大家下意識的就會說是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

但誰都不會想到的是,最早稱為“天府之國”的並不是四川盆地,而是秦朝管轄範圍內的關中平原。

關中地區,自古水系發達,因此農業發達,是中國最早被稱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的地方。

自古以來,關中平原就有“陸海”、“天府”之稱。

大秦開鑿鄭國渠,一時間富甲天下,時下便有“金池湯城,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的美譽。

《戰國策·秦策》中有蘇秦的一席話:

“大王之國,西有巴蜀、漢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東有餚、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

由此可見,此處的天府指的所有秦國治下的包括關中、西蜀在內的所有土地。

《史記·留侯世家》裡,張良就用天府來形容關中,內容如下:

“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然而,從此時開始,天府之國的稱謂慢慢向四川傾斜。

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唐朝李白的那首詩: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雲山如錦繡,秦間得及此間無。”

這首詩,讓秦地和蜀地進行了對比,最後以蜀地勝出為結果,也漸漸的,曾經關中平原的稱謂“天府之國”,成了蜀地成都平原的稱號。

由此可見,“天府之國”的稱謂範圍先是指的關中平原,而後又指的包括成都平原在內的秦國領地,最後才慢慢又精確到了成都平原。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中央臺的紀錄片有提到 大家看看。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f51cd4f84c04bbab4ad3b0d8da10b9cd\

辣個藍人丶丶


根據考古發掘和文獻記載,渭河流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河流,在八千年前的大地灣時代,先民發明了農耕生產,而開闊的關中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河流縱橫,適合農作物的生長,因此,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到周王朝時期,關中平原得到很好開發,是當時東方農業最發達的地區,被譽為天府之國。後來,在戰國時期秦國又開發了成都平原,因為四川盆地是亞熱帶地區,一年兩熟,物產比關中地區還豐富,到了漢朝時期,就把成都平原稱呼為天府之國。


太興真人liuyu


提問有問題,天府之國 這個詞是因為關中而誕生,就是最早用這個詞的就是關中。如果最早形容關中是天府之鄉,後面其他的地方肯定引用的是天府之鄉。其他地方多有高仿之嫌,多有和關中較勁之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