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周行詳解:P2P平台存在的風險

經過監管的洗禮,P2P平臺已經有很大的調整,變得更加合規,很多不良平臺也有序的退出了市場。但是凡是投資就有風險,風險決定了我們的本金安全,所以不容得我們忽視。那麼,現如今的網貸市場還存在怎樣的風險呢?我們又應當如何避免呢?

1、信用風險:作為P2P平臺,主要起到的是中介作用,即只收取少量中介費撮合雙方交易,所以對於借款人的信用情況以及還款能力要有一個準確的評估,這就需要平臺有較高的風控實力。

2、流動性風險:出於防範風險和增強流動性的需要,P2P網絡貸款平臺一般將出借人的資金拆分為若干份額,出借給不同的借款人使用。正是這個特徵導致出借人的每筆資金交易都較為複雜,資金的真實流轉狀況難以辨識。P2P網絡貸款平臺很難對每筆資金的來源狀況和流向進行核實,導致不法分子利用P2P網絡貸款平臺從事非法活動。

3、信息安全:為確保交易雙方身份的真實性,P2P網絡貸款平臺往往要求客戶上傳自己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包括個人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工作單位、財產狀況、電話號碼等。如果P2P網絡貸款平臺沒有對客戶的個人信息做好保密措施,那麼將極易造成個人信息的洩露和濫用。

4、操作性風險: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進入門檻低,導致許多平臺的公司組織架構不健全,相關的部門設置不完整,大多數平臺沒有相關的風險控制部門,也沒有相關的風險管理技術和人員,對平臺運營中的風險不能有效的識別、評估、控制、化解。P2P網絡借貸平臺內部控制不完善,平臺在信息披露管理方面,信息不透明,不對外公佈相關的經營信息。

5、監管缺失風險:雖然目前我國監管部門出臺了一些針對網絡信貸的法律法規,但是網貸正式興盛時期,監管條文不會面面俱到,還有待在未來的實踐中繼續摸索,繼續完善。

針對以上P2P平臺的這些風險,最關鍵的是投資人要提升自己的風險防範意識,加強投資理財方面知識的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同時借款人也要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質,增強還款意願;對於平臺而言,要主動擁抱監管,主動接受監督,加強借款人的信用審核,完善自己的風控體系,創造更優越、更安全的投資環境;而在法律法規方面,要持續貫徹落實相關的監管法規,完善個人徵信體系,加大徵信體系的共享,讓失信的人無處遁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