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为啥被评价为目光短浅、志大才疏!

平原君赵胜是赵武灵王之子、赵惠文王的弟弟,和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齐国的孟尝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作为战国末期顶尖人才的四人,为了对抗秦国的强横霸权,他们在列国间纵横捭阖赢得好大名声!而剥开这金玉其外的包装,平原君却只能得到后世史学家一个目光短浅,不识大体的评价……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为啥被评价为目光短浅、志大才疏!

战国四公子四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礼贤下士、广招宾客,动不动就是门下有几千个小弟。然而有的人是真的求贤若渴,而有的人却更在乎富贵地位。平原君就被战国四公子之首信陵君给鄙视了。

著名的“窃符救赵”发生后,信陵君就暂居赵国。在赵国信陵君魏无忌听说混迹在赌徒中的毛公和酒馆伙计薛公有才有德,便立马前去拜访与二人交往,三人相识非常愉快。平原君听到了这件事,就对他的夫人说:“原本听说你弟弟魏公子是一个大贤士,可是现在他却和赌徒酒馆伙计混在一起,看来他也是一个无知的人!”魏无忌听说后长叹一声说:“平原君和别人交往也只是显摆他的富贵啊,并不是真的求取贤才,我早就听说了这二人的贤名,所以与他们交往,平原君却认为是耻辱?”说完就准备离开。此事发生之后原本平原君门下一半门客都去追随了魏公子。

平原君看不起地位低下的人这也仅仅是其私德有亏,而另有一件事却因其目光的短浅,不光给其留下了目浅的名声,更是绝了国家的未来,祸国殃民匪浅。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为啥被评价为目光短浅、志大才疏!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的野王,野王被打下来之后,韩国的上党郡就变成了一块飞地,孤悬于本国之外。上党郡却不愿投降秦国就对赵国抛出了橄榄枝,上党太守派使者对赵王奉上了降表。然而这却给了赵国一个难题,到底要不要接受?赵王很眼热就问计于平阳君赵豹,平阳君给赵王泼了一盆冷水,认为接受了上党郡就会交恶于秦国,秦国很强大,会有大祸。但是就这么放弃赵王又不甘心,他又问计于赵胜和赵禹。他俩都认为不要白不要,平时用兵百万,打个几年都不一定能拿下一座城池,现在坐在家里就有现成的十七座城池,这么好的机会不要白不要!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为啥被评价为目光短浅、志大才疏!

听了他俩的话后,赵王就下令接收了上党郡,并且大大奖赏了投降过来的官吏百姓。他也知道秦国不好惹,派了廉颇率大军进驻长平,抵御秦军。果不其然,秦王知道了赵国摘了秦国的桃子大怒,派遣大军进攻,长平之战就此爆发。廉颇还是很厉害的顶住了秦国压力并未溃败,而之后赵王却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换帅赵括被白起打的打败,坑杀了45万赵兵。长平之战后邯郸被围,幸得楚国春申君、魏国信陵君及时救援,赵国逃过了亡国之危,但是却被一下打断了脊梁骨从此以后沦为了二流国家。

战国四公子平原君,为啥被评价为目光短浅、志大才疏!

献策接受上党郡是平原君一生最大的污点,着眼于眼前小利,却断送了赵国的国运。花费偌大代价取得的上党郡却仅仅享用了三年就被夺走(公元前260年初,秦军就占领了上党)得不偿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