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POW、POS和DPOS的多中心化程度分析

共識機制和衡量多中心化的指標

POW、POS、DPOS,BFT-DPOS(EOS用的)是共識機制,這些機制是決定誰能生產區塊,並拿走區塊獎勵和手續費。

POW叫工作量證明機制,任何都可以購買礦機,加入競爭挖礦,這是沒有行政門檻的,只有資金門檻,可以使用技術優勢、組織能力來增加競爭優勢。

區塊鏈:POW、POS和DPOS的多中心化程度分析

POS叫股權權益證明,是依據持幣量和持幣幣齡來衡量誰能生產區塊,任何人都可以購買幣加入挖礦,持有幣量是唯一的競爭優勢。

DPOS是在POS機制上加入一個“行政門檻”,通過社區選舉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生產區塊,成功選舉後,再按幣量來排序生產區塊。選舉是有數量上的上限規定,比如比特股是101個區塊生產者,EOS是21個。

BFT-DPOS是在DPOS的機制上,再加入一個生產區塊的順序,即規定所有區塊生產者必須按照特定的順序來生產區塊,同時刪除了按幣量來競爭生產區塊。本文不討論拜占庭容錯機制BFT,我還不瞭解,但這個明顯就是為極為有限的多中心化設計的。

再來講共識機制和多中心化的關係,這裡的多中心化是指“區塊生產者的多中心化(下稱為節點)”,包括:

節點數量;

節點地理位置分佈;

節點所有者的所屬的文化分佈;

節點所有者是否是同一利益共同體分佈。

POW如何影響區塊生產者的多中心化

POW的機制可以保證任何有技術優勢、智力優勢、和資金優勢的人都可以加入進來競爭挖礦。所以你可以看到比特幣挖礦上會有很多吊絲逆襲的故事。包括吳忌寒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生變成了鉅富。我認識的從挖礦發財的人非常多。

POW的這種可以依據技術、智力和資金三種力量來充分市場競爭的環境,可以催生出區塊生產者文化屬性各種各樣的多中心化。比特幣的礦工就形成了完全對立的小區塊黨和大區塊黨,最著名的就是bitfury這樣的國外大礦工就是小區塊黨,國內的吳忌寒就是大區塊黨。這種機制更是造成全世界各種政治環境不同的人都可以加入進來,挖礦是世界各地分佈的。

POW的機制可以避免形成區塊生產者屬於同一利益共同體。比如比特幣的利益共同體就在挖礦這一領域分化出來多個利益集團,比如有些礦工希望長期利益,希望比特幣能夠長遠發展,推動比特幣擴容,吸納更多的用戶,但擴容會傷害礦工挖到的手續費的數量,而有些礦工則希望獲得更多的手續費,則阻礙擴容,以獲得更好的短期利益;而還有些利益集團則希望將比特幣主鏈的礦工費推高,以將用戶引導到側鏈和閃電網絡。這就是充分利益集體多中心化。

有一個更為明顯的POW催生不同的利益共同體進入這個生態就是,很多礦工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比特幣,他們只關心挖礦能不能賺錢,他們甚至和礦池合作,叫礦池直接使用支付寶給他們付人民幣。礦工同時存在只挖人民幣的,挖到幣就賣成人民幣的,死屯幣的,炒礦機……這些都是不同的利益共同體。這樣形成了非常充分的多中心化。

POW機制也因為存在智力、技術優勢會對格局造成巨大的影響,也因此行業領先者的壓力是一直存在的。從2014年國外的Ghash.io礦池一度佔到51%的算力,但沒幾個月就消滅了,現在Ghash.io都不知道去哪了;到烤貓一度佔有全網30%以上的算力,現在呢,烤貓都跑路了;現在是比特大陸佔有全網絕大多數算力,但比特大陸的優勢能保持多久呢,我們拭目以待。這也是多中心化的一個表現。

POW對節點的數量,這是一不精確的指標。因為每一個區塊生產者主體,可以建立無數的節點,而且他們必須在全球建立足夠多的節點來獲利競爭優勢。從這個角度說,POW會催生節點的在數量上的多中心化優勢,但會導致多個節點歸屬為同一個主體,甚至是同一個個人。

但POW機制天然地因為會超著資源優化的方向進化,容易形成巨頭,並且巨頭可以對小礦工形成巨大的優勢,小礦工就無法生存。所以POW會存在區塊生產主體專業化方向發展。這是經濟運行的必然,體現在挖礦經濟門檻越來越高,規模化,公司化。這會導致區塊生產主體數量上變少,違背多中心化。

區塊鏈:POW、POS和DPOS的多中心化程度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