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的名字來源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故事嗎?

汪青蘭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湘潭縣還未出世。漢朝起設湘南縣、臨湘縣,而湘潭縣分屬這兩縣,漣水以北屬臨湘,以南屬湘南。三國時期隸屬衡陽郡,湘江以東的陰山縣分出西部另立一縣叫湘潭縣,自此湘潭的名字就為人知曉了。



但何以取名叫湘潭呢?拘史書記載,明嘉靖縣誌曾說過:地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唐改為湘潭,因以潭名也。清光緒縣誌也說,時更於陰山西立縣,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淵名潭也。這大概就是歷史上的最早描述了。

大家都知道湘潭的檳榔是很有名的,相傳還有一段歷史故事呢!早在宋代,湖南有一官人被貶至海南萬寧,常於檳榔林中飲酒消愁。一日在林中偶遇檳榔仙子所化身的美貌女子,並與之相親相愛,兩人互贈檳榔果為海誓山盟之物。後來,官人帶著有孕的妻子回湖南,且將檳榔果贈予親朋好友。當時湘潭、長沙一帶大鬧瘟疫。凡吃了檳榔果者無一染病。於是求果者日眾,檳榔仙子大展神威,終保一方平安。後來百姓表奏朝廷,官人不但官復原職且加升三級。數年之後,檳榔仙子所生貴子中狀元,封官晉爵,世代富貴相傳。由此相傳檳啷果是神奇異果,不僅能防病治病,而且成了婚宴喜慶、升官發財的吉洋之物。


關注邵陽那些事


湘潭人嗜好嚼檳榔之習俗,傳說,竟與清順冶屠城有關。

“湘潭”之名的來源。一說為此地臨湘江之曲且多“潭”,遂名“湘潭”;另一說則較為合理,得名於昭山邊、湘江中的湘州潭,古名昭潭,該潭實為滾滾湘江中一較深的流潭,因與周昭王相系而盛名於世,故唐朝以此賦名,昭潭所域古垣為“湘潭縣”。

湘潭從南朝開始建縣,史約1500多年,是著名“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三湘水秀,智者頻有;湖南山奇,仁者多已。蜀大司馬蔣琬、湘軍統帥曾國藩、書畫巨匠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勳彭德懷、抗日名將宋希濂等皆出於古城湘潭。

歷史上,湘潭既是人傑地靈之地,又是個挺悲催的地方。為何悲催?數被屠城!湘潭人愛嚼檳榔的習俗,就源自一段與屠城有關的歷史故事。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濟爾哈朗率清軍攻克湘潭,以邑人多貳於聖朝為由,悍然屠城血洗;自26日至29日,殺戮無數、屍橫枕籍、湘江映血,全縣存者,不足百餘。街衢生蒿萊,白骨遍城野,磷火飄忽、萬千鬼哭。

《湘潭縣誌》有載:"六年正月,萬騎自長潛渡,屠其城,屍墳起,與垣簷平。"屠城畢,民眾收屍淨城。一老和尚將口嚼檳榔避疫之法,教給一位來自安徽的程姓商人,商人依此法在城中收屍。估計當時,眾人也皆用此法避疫收屍,於是,嚼檳榔習俗作為湘潭檳榔文化,就慢慢地延續下來。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注“劍雄品評文史經濟”的頭條號,可以閱讀系列古典詩詞、現代詩歌、對聯、經濟、美文、軍事、歷史等品評鑑賞文章。原創不易(已與維權騎士簽約),期待關注,謝絕盜載。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湘潭地處湖南中部,湘江中游,與長沙、株洲各相距約40公里,成“品”字狀,構成湖南省政治、經濟、文化最發達的“金三角”地區,是廣大內陸地區通往廣州、上海等沿海地區的重要通道之一。

關於“湘潭”名字的來由,,最早的文字記錄是根據明嘉靖縣誌:“地瀕湘水,境內有昭潭……”,唐朝後正式改名為湘潭,因以潭名也。追溯到清光緒年間的縣誌說:“時更於陰山西立縣,反又近湘,故曰湘潭。”潭:覃也,非以澄淵名潭也。

後來,因為湘潭境內盛產湘蓮,固有別稱為“蓮城”,又稱為“潭城”。

在漢代,湘潭市境內有了第一個縣誌——湘南縣並構築縣城,也就是如今的湘潭縣石潭鎮古城村。唐代,湘南縣並構築縣城轉移至洛口,也就是現在的湘潭縣易俗河鎮。南宋,湘潭縣治由洛口(易俗河)移至如今的觀湘門直街,正式建立湘潭市城。

湘潭由於其悠久的歷史發展,被譽為“小南京”、“金湘潭”。“湘中靈秀千秋水,天下英雄一郡多”,在偉大的歷史長河中,湘潭地區產生了許多著名人物!古有蜀漢名相蔣琬,晚清重臣曾國藩,文化名人齊白石,一代領袖毛澤東、開國元勳彭德懷、著名將領黃公略、開國大將陳賡、譚政、今有政壇風雲人物宋楚瑜、馬英九以及娛樂人士汪涵,張丹丹等人

湘潭這塊美麗的土地上,大自然造就了昭山、東臺山、雨湖、韶山等秀麗迷人的風景;歷史塑造了象雲門寺、關聖殿、魯班殿那樣的名勝古蹟;培育了一大批曾國藩,齊白石,毛澤東這樣的歷史名人,實屬“福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