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盛隆植保無人機爲農業保駕護航,共創新輝煌!

在萊盛隆植保無人機LSL系列產品之前,整個行業沒有人會想到,植保無人機的載重量能夠去到30L、60L,甚至達到80L。因為,當時行業的最大載重不過20L。萊盛隆大載重植保無人機的出現,改變了行業的產品格局,更推動行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從研發到成功生產,再到落地於新疆、東北、河南等農業大區,僅僅只是用了不足4年的時間。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創始人的羅文星和胡漢明,其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對於整個項目的推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為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的羅文星,有著20年的動力電池、自動化機械製造工作經驗。而胡漢明則曾參與電池行業標準制定,擅長於產品的可靠穩定性設計和管控,是電子產品、電池生產和銷售的動力能源專家。

一、為新農業發展保駕護航

創始人的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固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從根本上來看,大載重植保無人機的成功研發,得益於萊盛隆為新農業發展保駕護航的高度決心。

新農業的發展,要求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大力發展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農業新模式;從而提升作業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和提高農產品的生產能力。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更多地應用現代化的生產設備,為其保駕護航。其中,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農藥噴灑,就是非常關鍵一環。

因為,灑藥環節在農作物生產過程中,是最為重要的,這一環節做得不好,就很容易遭受病蟲害。可令人遺憾的是,如此重要的環節,受制於沒有合適的設備,機械化水平卻很低,遠遠達不到新農業的要求。

為此,就要研發出更大載重的植保無人機,從而進一步提升灑藥環節的效率。這是兩位創始人的一種理想,更是萊盛隆全體成員,即便困難重重也要完成的崇高事業。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為農業保駕護航,共創新輝煌!

二、研發過程困難重重

然而,研發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諸多波折,甚至一度陷入到流產的困境。這是因為,一直阻礙著行業產品升級的最大“攔路虎”電機問題,出現在了研發團隊的面前。

電機技術是動力系統的核心,而動力系統如何則決定著載重量的高低。不能在電機技術上取得突破,研究就不可能取得收穫。受困於這個問題,產品的研發停滯不前,甚至不少的人因為覺得看不到成功的希望,選擇了放棄、轉身離職。

在研究項目面臨流產的困境,萊盛隆並沒有灰心氣餒,而是一直堅信能夠攻克這一困擾了整個行業很長時間的難題。

不斷的反覆實驗,不斷地失敗再來,嘗試了各種方法、花費了將近兩年的時間之後,萊盛隆終於一舉攻克難關,研發出了擁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電機,徹底解決了“大載重”的問題。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為農業保駕護航,共創新輝煌!

三、共創新輝煌

研發產品不是目的,而是起點;幫助農業生產者解決作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提升作業效率,從而助力於新農業的發展,才是真正的目的和終點。

雖然“新農業”的概念已經提出了很久,並且也逐步在全國各地落實開來,但實際上,進程卻不夠理想,農業生產過程中,效率低、消耗高、收益不佳的碎片化小農生產方式和農藥粗放式噴灑,仍然佔據主流。

相比起小載重,萊盛隆的大載重植保無人機,無論是單次作業、日作業還是月作業量,都得到了質的提升。比如65L植保無人機,最大單次作業面積可達120-150畝,日作業面積可達3000到4000畝,相當於120個勞動力的工作量。

萊盛隆植保無人機為農業保駕護航,共創新輝煌!

在萊盛隆大載重植保無人機的保駕護航之下,農業生產者可以輕鬆解決大田作業的噴灑農藥的問題,從而改變傳統的粗放式噴灑方式,實現規模化的農業生產,大幅度提升生產作業效率,共創農業新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