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樊梨花這樣的人嗎?

老伍171179904


樊梨花和薛丁山都是文學人物,歷史上並沒有其人其事。

樊梨花形象最早出現在唐代,見於各地史志稗史,後以傳說、話本的形式在全國各地流傳。清代乾隆年間中都遺叟雜採歷代民間傳說、角本子編纂成講史小說《說唐三傳》,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徵西全傳》,從李道宗謀害薛仁貴開始,一直到薛剛反唐、薛家大團圓結束,上下薛家三代人,其中系統的介紹了樊梨花薛丁山的故事。

但中都遺叟到底是誰也有待考證,只能從中都兩個字推斷有可能是洛陽人。

《說唐三傳》採用章回體,整體類似於評書,讀起來朗朗上口,且人物關係簡單,特點鮮明,尤其是其中薛丁山三打樊梨花等情節,在民間影響力很大,由此衍生出《寒江關》、《馬上緣》、《三休三請樊梨花》、《姑嫂英雄》、《梨花掛帥》、《梨花巡營》等大量戲劇。京劇、婺劇、豫劇、越劇、秦腔、粵劇、崑劇、黃梅戲、歌仔戲都有類似版本。

《徵西全傳》中的樊梨花,不但英姿颯爽,本領高強,還敢愛敢恨,和花木蘭、穆桂英、梁紅玉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之一。愛聽評書的網友可以看出,樊梨花的形象與穆桂英有諸多相似之處,人物性格、故事設定都有雷同,不排除在演義過程中有交叉成分。

那麼樊梨花是否又歷史原型呢?據考證也是有的。

(1)平陽昭公主

平陽昭公主是李淵的三女兒,也是李世民的姐姐,柴紹的妻子,她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當年李淵太原起兵,平陽昭公主與老公柴紹配合李世民一起攻佔的長安,娘子關就因為她在此駐軍而得名,她也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諡號的公主,更是中國封建史上唯一一個由軍隊為她舉殯的女子。

據《唐會要》記載:

“高祖第三女平陽公主。義兵起,公主於鄠縣莊,散家資招引山中亡命,得數百人。起兵以應高祖。略地至盩厔武功始平,皆下之。每申明法令,禁兵無得侵掠,故遠近奔赴甚眾,得兵七萬人。公主間使以聞,使者至,高祖大悅。及義軍渡河。公主引精兵萬餘,與太宗會於渭北,與其駙馬柴紹,各置幕府。營中號為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以獨有軍功,每賞賜異於他主。及薨,追諡曰昭。”

“明德有功曰‘昭’”,諡平陽公主為 “昭”。這就是後世稱她為“平陽昭公主”的由來,由於《新唐書》《舊唐書》對她的事蹟語焉不詳,甚至連姓名八字都沒有記載,後世對她有許多演義,黃易《大唐雙龍傳》中的寇仲念念不忘的李秀寧公主就是以她為原型。樊梨花演義過程中明顯吸收了平陽昭公主的事蹟。

(2)和政公主

和政公主是唐肅宗李亨三女兒,她三歲喪母,由韋妃撫養成人,顏真卿說她:純孝過人,幼而聰惠,事韋妃如所生。和政公主也因此很受李亨的喜歡。

安史之亂中和政公主和唐玄宗一起逃亡四川,蜀軍首領郭千仞有反心,把唐玄宗包圍在玄英樓,和政公主身先士卒,和老公一起拉弓搭箭,射殺叛軍,一直堅持到援軍到來。

代宗時期,和政公主不幸死於難產,《新唐書》記載是“

翌日,免乳而薨”,代宗十分悲傷,說道:餘此妹,國之鴻寶。方期雲如何,祝降時喪?天實為之,胡寧忍予!

顏真卿親自撰寫墓誌銘,其中對和政公主極盡溢美之辭,以顏真卿剛正不阿的性格能如此讚美,可見和政公主卻有過人之處。

當然,樊梨花的形象還雜取了許多歷史人物,隋唐脫胎於五胡亂華,胡人血統濃烈,性格豪放,女性地位得到空前提高,而大唐從中後期開始連年戰亂,百姓期待各種英雄出現,樊梨花的巾幗形象正是在此時逐漸形成,並最終在《徵西全傳》中完成塑造。



日慕鄉關


大唐奇女樊梨花,妙比虞姬挽中華。演武場中嬌有此,同心樹下媚無邪。山泉緩緩量分寸,風雨蕭蕭洗夢槎。一品威寧教子切,古今巾幗旨堪嘉。。



話說這樊梨花女英雄,與穆桂英,花木蘭,梁紅玉合稱我國古代四大巾幗英雄。她的事蹟家喻戶曉,但唯一感到遺憾的是,在正史中竟然沒有一丁點痕跡,只存在於地方史志和稗官野史的筆下。

這樊梨花基本活躍在唐朝貞觀年間,生在西突厥,嫁了大唐名將薛丁山為妻。在文學作品中,她貌如海棠花,身跨桃花馬,腰纏九鳳朝陽刀,手提風嘴梨花槍,所向無敵,和丈夫薛丁山並肩作戰,平定了西突厥叛亂。在高宗時期,被封為咸寧侯,鎮國一品夫人,名震八方。



我們都知道文學作品中的樊梨花,已然充滿神話色彩。不過我還是強調一點,就連薛丁山此人,在史書中也查無蹤跡。那薛仁貴膝下五子,長子薛慎言,次子薛慎惑,三子薛楚卿,四子薛楚珍,老五薛楚玉。在這五位兒郎裡,只有長子和老五曾是武將,官居高位,而且一生事蹟和薛丁山有所關係的還是薛慎言,他曾經抗擊西突厥,大破土藩軍,軍功顯赫。也許他就是薛丁山的原型吧。



至於樊梨花的兒子薛剛呢,和他老爸薛丁山一樣,在正史中查無此人。勉強有點關係的可能也就是薛嵩了,他是老五薛楚玉的兒子,曾在安史之亂時跟隨安祿山,但不久就投降了大唐。不過他反唐是玄宗皇帝,而薛剛反唐是和武則天有關。

我是一煙水闊文史號,如果喜歡文學歷史對聯,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


一煙水闊文史號


有一個不存於古史的人物,婦好,自《春秋》至明史,其名跡不顯。現代考古發現其墓,發現甲骨其生平,為殷商武丁妻,戰功超邁古王,史來第一巾幗。

英雄固不許見白頭,但恨後人不見、我少年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