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兵山與金兀朮——那些你不知道的鐵嶺民間傳說

調兵山市位於鐵嶺市西北34公里,南距瀋陽90公里,是1982年建立的新興煤炭工業城市。

原來叫鐵法市,2002年更名為調兵山市,因市區西面有座山叫調兵山。這座調兵山,因傳說宋、金時代,金國元帥金兀朮曾經在此調兵遣將而得名。

調兵山與金兀朮——那些你不知道的鐵嶺民間傳說

調兵山市的西部丘陵山區為燕山餘脈,東部是遼闊的遼北平原。資源豐富,山川秀麗,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

市內建築新穎,街道整潔,路樹成蔭,花壇遍佈,是全國衛生先進城市和遼寧省園林城市。

據考證,調兵山屬“紅山文化鏈條”部分,具有豐厚的文化積澱,在此出土有新石器晚期泥陶、石器,有商周時期陶器,有遼金時期佛像等。市內景觀很多,著名的有兀朮古城、新湖公園、明月禪寺、月亮湖、調兵山公園等。

福音《詠兀朮城》詩云:

兀朮當年調金兵 此地今修兀朮城

青瓦青磚現青史 古香古色蕩古風

雲飄旌幟揚遺韻 日照樓臺煥新容

劍影刀光成往事 歡歌笑語舞昇平

調兵山與金兀朮——那些你不知道的鐵嶺民間傳說

兀朮城是以金兀朮當年在此調兵遣將的傳說而建造的一組仿古建築群,坐落在市區的西部,佔地176畝,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

城門樓高大宏偉,類似山海關“天下第一關”城樓。高六丈有餘,寬十數丈。城門洞上圓下方,高二丈許,進深近三丈,城牆上起重簷門樓。

調兵山與金兀朮——那些你不知道的鐵嶺民間傳說

城內一條街道,自東向西370餘米。街道兩旁皆為遼、金時代宮殿式建築,清一色青磚青魚鱗瓦,飛簷斗拱,雕樑畫棟,硃紅抱柱,刻花格窗,前廊後梢,外部裝飾全部採用仿遼、金彩繪。建築佈局南北對應,風格一統。五步一亭,十步一景,樓臺相望,殿閣連通。

街中路燈全部為古代樣式,道路全用青石板鋪就。古城東門建有金代人物臘象館。在這裡既可以感受到悠遠的文化古韻,又可以遠眺山上之壯麗風光。流連之際,油然而生懷古之幽情;俯仰之間,潛滋暗長建功之壯志。

調兵山與金兀朮——那些你不知道的鐵嶺民間傳說

傳說當年,金兀朮率領金軍要吞併宋朝。

一天來到這裡,他登上調兵山縱目四望,見一座座山峰相連,形成一個個巨大的山的套環,圍著調兵山延展,調兵山居於最中心。以調兵山為核心的群山俯視著東方的遼河平原,形成一個巨大的天然屏障。

這是從金國進入遼河平原,繼而進入中原的一條咽喉要道,又是與中原對峙的最後一道天然屏障。再看這裡,地形複雜,山連山,山中有溝,溝中有塘,滿山樹木,山下還有一條小河,山中還有幾個清泉,正是屯兵、藏兵、操練軍隊、調兵遣將,窺伺時機,進攻中原的好地方。

於是下令,在此選擇地勢,安營紮寨。他的中軍大帳就紮在調兵山上。他在這裡操練部隊,哨探軍情,調兵遣將,一次次向宋朝發起進攻。

調兵山南面,有一座當地最高的山峰,叫兀朮峰,與調兵山遙相對望,並且有坡路通到調兵山上。傳說金兀朮當年在這座山峰上設立嘹望臺,觀察軍情。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情況,在這裡能夠看得清清楚楚,並能通過坡路或者別的辦法及時傳遞給中軍大帳知道。

調兵山與金兀朮——那些你不知道的鐵嶺民間傳說

在調兵山下東側,現在有一條街叫兀朮街,相傳是當年金軍將官家屬的居住地。金兀朮領兵駐紮在調兵山,與宋朝軍隊作戰,不是一天兩天的時間。軍隊將官,尤其是一些高級將領,要有家屬隨軍侍候。金兀朮就安排她們集中住在調兵山下,相距不遠,生活方便。後來在這裡出土的多面銅鏡也是證明。銅鏡是雙魚圖案,現在鏽跡斑斑,但是在當年,一定是明明亮亮,能夠映照出月貌花容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