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岳飛當年被宋高宗和秦檜害死,給他定了非常明確的罪名,史書也清楚地寫明瞭,可後世為何對這個罪名諱莫如深,百般迴避呢?直到現在,很多與岳飛相關的資料也對此事閉口不提,反倒去大肆宣揚和定罪無關的莫須有,這其中到底有何緣由?

為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岳飛

岳飛幾乎家喻戶曉,對中國人的影響極大,這樣一位人盡皆知,引起廣泛關注的大人物,應該說沒有什麼可以隱瞞的住的事情,應該是沒有什麼神秘感了。可是我發現,絕大多數人竟然不知道岳飛當初岳飛死於什麼具體罪名,這個就有點太不正常了。這樣一個大人物的死,牽動了億萬國人的心,死因是一個重大問題,但絕大多數的人都忽略了這一重要細節,豈不是怪事?今天我就個人對此事的看法與大家分享一下原因,看看有沒有道理。

首先我先把岳飛被處死的具體罪名先拿出來,然後再進行分析;【法寺稱:“《律》:‘臨軍征討,稽期三日者,斬。及指斥乘輿,情理相切要害者,斬,系重罪。其岳飛,合依斬刑私罪上定斷:合決重杖處死。】這才是高宗趙構和秦檜給岳飛安的罪名。這個罪名記錄的非常清楚,但後世在談論岳飛時大多避而不談,那我們就有必要分析一下,這個罪名對岳飛而言,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秦檜

首先對號入座,看看岳飛是否存在這方面的問題。當初金兵進攻順昌,劉錡告急,高宗趙構命令岳飛前去救援,紹興辛酉,虜人有飲馬大江之謀。大將張俊、韓世忠欲先事深入,惟岳飛駐兵淮西不肯動。 以親札趣其行者凡十有七,飛偃蹇如故。最後又降親札曰:“社稷存亡,在卿此舉。”飛奉詔移軍 三十里而止。岳飛確實違抗了朝廷的調令,這個基本是史實,連岳飛的孫子嶽柯在《金佗稡編》裡都沒有否定這一事實。只不過這件事情當時並沒有被深究,因為岳飛後來還是派人去救援了,但是去的太晚了,人還沒到,人家劉錡露臉,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取得了著名的順昌大捷,大破金兀朮的鐵浮屠,把金兀朮打的屁滾尿流。不過小說把大破鐵浮屠的功勞給了岳飛而已。

為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大坡鐵浮屠的劉錡

那麼另一項罪名呢?指斥乘輿,這個在唐代就列入大罪,進入十惡的行列,在古代即便是大赦天下,這個罪也不在赦免之列。岳飛有沒有犯到這一條就很難說了,這個罪名本身就是一個概念很模糊的東西,指斥乘輿中的乘輿指皇帝的馬車,指斥乘輿可以理解為指著皇帝的馬車罵街,暗指拐彎抹角的罵皇帝。所以可以把所有對皇帝不滿的言論都強加在這個罪名之下。岳飛說過【官家不修德】,這就是岳飛指斥乘輿的罪名由來。其實在指斥乘輿這個罪名下有個解釋,就是情理切害者斬,非切害者徒二年。岳飛這句話嚴重不嚴重,其實就是上邊一句話的事。如果較真,非得上綱上線,岳飛就是死罪。

為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至此岳飛被殺的罪名都清楚了,抗命那個未造成太大影響,當時也沒有追究。宋朝的政治環境是非常寬鬆的,對皇帝發牢騷的多了去了,比岳飛這個嚴重的也比比皆是,但很少有人會被追究處理,指斥乘輿的罪名也算不大事。從這些情況來看,岳飛的這兩項大罪都是可有可無的,不追究就什麼也不是,但要追究起來,岳飛可能死三次都不夠。因為岳飛不聽調令不只是這一次,以前也發生過,不但岳飛有這種情況出現,其他人也出現過。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古代並不算是呢麼大事。岳飛的死不是因為他犯的罪行不可饒恕,而是高宗和秦檜想讓他死,這才是重點。

岳飛死的冤,不是因為給他定的罪名不符,這個罪名擱誰身上都百口莫辯,可塞萬人之口。而是因為岳飛根本不是因這個才被處死。真正的原因錯綜複雜,今天不做分析,我們只需知道不是因為岳飛犯了這兩項罪才被處死,而是因為想處死岳飛才給他對號入座找了這兩項罪名就可以了。

為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宋高宗趙構

出於以上的原因,岳飛的死使很多人痛心和惋惜,但又實在無法在罪名上給岳飛開脫,痛心岳飛死的人們想樹立岳飛這個標杆,作為萬人楷模,就必須讓所有的人認同岳飛死得很冤枉,怎麼辦?絕口不提岳飛被殺的原始罪名,強調莫須有這個本不是罪名的罪名,喚起人們的同情和憤慨。這個叫什麼,這叫春秋筆法,效果相當顯著,除了個別研究歷史的,經常翻閱史料的人以外,普通人幾乎都不知道岳飛到底因為什麼死的,並對莫須有這個和岳飛死基本不相關的東西深信不疑。

為什麼世人對岳飛被處死的真實罪名諱莫如深?

風波亭

在古代,史書不是單純的記錄工具,他不屬於自然學科,古人賦予它太多的功能,他是教化人的工具,所以在記錄時會賦予它強烈的使命感,會為他注入太多意識形態的東西,但作為歷史,真實性還是要注重的,只不過在描述上多用曲筆,會有輕重取捨,正因為如此,歷史才那麼的有趣,才那麼值得人去品味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