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潭中學軼事

葵潭中學軼事


人的一生之中,中學年代是很難忘的,那是因為處於一個從少年到青年的時期,不大不小的階段。尤其是在鎮一級的普通中學,更能體現那時社會及教育的真實狀態。

葵潭中學,位於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學生主要來自葵潭鎮,西嶺礦及周邊的鄉村,包括溪口,門口葛,吉鎮,餘家寮,青坑,瓷窯,螃蟹,頂寨,南照埔,三池埔,石陂仔,塗牆墩,土角寮,北山埔,千秋鎮,新光,石田,頭屯,新聯,兵營,陂美,葵亭,圓墩,長埔。僅僅是這些村名,就非常有鄉土特點,那些村落,都圍繞著龍溪及其水系,種植水稻,水果,養雞養鴨養魚,是魚米之鄉及水果之鄉。

在七十年代,葵潭中學招收四個年級學生,初一,初二,高一,高二(那時,初中與高中都只讀二年),每個級四個班,每個班約四十多人。學生分為二類,一類是屬於城鎮有居民戶口的,經濟比較好的,是比較牛逼的。包括葵潭鎮,西嶺礦,其中,汕頭罐頭廠還在葵潭辦了一個分廠,叫惠來罐頭廠。他們的子弟也在葵潭中學讀書,他們來自城市,口音,衣著,舉止都與我們不一樣,西嶺礦來的都是食皇糧的工人階級後代,家庭有固定收入,屬於比較有錢的。

農村的學生就比較辛苦了,全家的經濟收入全部靠農業收入,那時,農村不能搞副業,沒有自留地,只能在公社的生產隊種公家的地,靠工分到年底分糧食。他們讀書要交學費,(那時,學費每學期才幾塊錢,內宿也是每個月幾塊錢,也不需要其他學雜費及課本費)。學校每週星期六下午放假,星期天下午回學校。他們為了交學費及住宿費,就會到山上砍柴或拔草或砍些松柏樹枝作為燃料,挑到鎮去賣,或者砍一串香蕉挑到葵潭賣,換錢交費。這些鄉村距離中學都很遠,挑著一百多斤的擔子要翻山越嶺,走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然後還要去市場賣,男女都一樣。

學校的三餐,學校上午是煮一大鍋稀飯,到窗口排隊憑票去買,中午及晚飯是食堂提供蒸飯服務,不炒菜,也沒有湯,每頓用餐大約有幾百人,只有二名廚工,食堂準備了幾十個圓形的竹製大籠,每個人自己用瓷砵或搪瓷大碗自己洗米,添水,然後放在蒸籠裡,如果萬一水打翻了,那你就沒飯吃了。有時候,還有些人會在飯缽裡放雞蛋與飯一起蒸,但經常是去拿飯時,雞蛋卻沒了。多年以後,同學聚會,我提起這件事,鎮的同學說,他們幹過這件事,他們在廚工把蒸熟的飯竹籠搬出來,未下課,同學們未到之前,就拿幾個雞蛋來吃,他們說,主要是那時肚子太餓了。 每逢週末,在大山通往中學的山路上,都可以看到葵中的學生成群結隊,嘻嘻哈哈,挑著柴火或者地瓜與米在路上走。那時,單車也很少,都是靠走路的。

中學的老師有不少都是大學畢業後分配過來的,從大城市一下子到鎮,諸多不習慣。他們都是青年小夥子,也沒什麼可吃,有時,他們肚子餓了,就學我們去田裡抓青蛙,但他們卻不知道毒蛇也喜歡青蛙,青蛙會把蛇引過來,所以,他們在抓青蛙時,看到毒蛇也在那裡,他們開頭也不怕,因為他們從未看過真的活的毒蛇,就衝過去想把毒蛇趕走,毒蛇根本不怕他們,就站起來要去咬老師,幸虧有學生經過,馬上叫老師走開,才避免了被蛇咬到。多年以後,老師移民美國,回國相聚時談起此事,很後怕。老師們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就娶了當地的姑娘,但是,老婆沒安排工作,幸虧學校不時會安排幾名臨時工,每個月大概有二十塊左右的工資,大家都爭得非常厲害。終於等到她們退休時,轉正了。也可以拿退休工資了。

在那個年代,我們沒大學可考(靠政治表現推薦,不需要考試),沒中專可讀,(也一樣靠推薦),畢業就等於失業,所以,老師們也明確告訴我們讀書也沒什麼用處,甚至到七七年高考時,老師還潑冷水,說像我們這些農村中學,沒希望考上的。說實在,他們說得有道理,本來,惠來縣的教育水準就比較一般,何況我們這農村中學,結果,真的是這樣,七七,七八年葵潭考區考上大學的不夠十人,記得是好像是考上了湛江水產專科學校二人,廣州中醫學院一人,廣東礦冶學院一人,中專就考上了不少人。那時,中學開七門課,政治,語文,數學,機電,化工,歷史,英語。但內容與現在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機電,其實就是現在的物理,化工,就是現在的化學,我們讀機械製圖,原子彈,甘蔗,硫酸,萬噸巨輪。。。。主要是我們製造了這些東西,就是狠狠打擊了帝修反,世界人民歡欣鼓舞。至於是怎樣造出來?什麼原理?隻字不提。所以,到一九七七年參加高考,拿到複習提綱以後,什麼都看不懂,因為沒學過,連聽都沒聽過,虧得一個七四年畢業的場友不想考,把課本借我,他的課本才有這些東西,我就自學,最後在七八年考上了。

讀中學時,每天六節課,還有勞動課及體育課,勞動課是挑河砂,或者幫忙食堂找柴火,也有去幫附近農村抓水稻的飛蛾。體育課就是散步,打籃球。學校也組織了男女籃球隊,參加每年一次的全縣中學生籃球賽。中學階段的女孩子最漂亮,尤其是汕頭罐頭廠職工的女兒,個個皮膚白白的,(不比農村姑娘黑黑的),花容月貌,大眼睛,身上還有淡淡的雪花膏清香,簡直就是天仙下凡。她們打完球后就會去學校後面的龍溪洗澡,龍溪水清如鏡,二岸都是竹林,河床都是沙子,她們真的就是仙女出浴,只聽見竹林裡傳來她們銀鈴般的笑聲,不久,她們就成群拿著臉盆,頭髮溼溼的走出竹林,就像《西遊記》裡面女妖精出浴一樣,那絕對是葵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每逢學校文藝匯演,女孩子們也是才藝展露,載歌載舞,但那時,沒有什麼爛漫的歌與舞蹈,只能唱革命歌曲,記得校花們在跳舞,舞曲是一首《延河畔上的女石匠》。歌詞是: 我們是公社的鐵姑娘,延河畔上的女石匠,鐵錘手中拿,鋼釺明有亮,修大壩我們戰鬥在水利工地上。。。

晚飯後,就是每天最休閒時刻,大家或者走路到離這裡大約一公里的葵潭公社逛街,或者去打籃球或乒乓球,更多的是在學校的大草坪上散步或三五成群坐在草地上聊天,那個年齡,喜歡憧憬未來,其實,大家都知道畢業就意味著失業,農村來的學生畢業後就回村種地,結婚成家。但是,大家對未來還是期望的,期望能走出大山,走出農村。而在當時,最有可能的途徑就是參軍。

學生宿舍,是上下鋪,每個床睡二人,塞得滿滿的,老師還不時查宿,有一次,同宿舍的溪口同學在蚊帳裡偷偷唱潮劇《春香傳》,突然,校團書記冒了出來,被逮個正著。批評,教育,沒收,佈置寫檢討,那小子正準備入團,出了這事後,就泡湯了,降低至落後青年了。

讀書期間,也有一些印象比較深刻的事情,記得剛入學那天,第一節課未開始之前,是文娛委員教唱歌,歌名是什麼,現在想不起來,記得歌詞是。。。天地新,山河改,大寨紅花遍地開。。。。但怎麼都沒想到,幾十年後,他成了很有名氣的神棍。

畢業以後,大家從此就天各一方,我特別懷念在大山裡面的同學,他們一直都在村裡,守著那一畝三分地,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慢慢變老。可能有的同學已離開了這個世界。特別懷念那幾個同學及老師,你在家鄉還好嗎?瓷窯的木輝,木春,還有吳城,友春,一說話就笑的利信同學,還有語文的鄭老師,數學其明老師,機電明通老師,運壯老師,包老師,化學廖老師,先平老師,英語方老師,政治光貴老師,汕頭的王老師,益碌校長,有祥校長。。。。

葵潭中學,是永恆的,龍溪水,千年不變孕育著這片土地,二岸的竹林,依舊是鬱鬱蔥蔥。但我們都是過客,像棲息在竹林裡的白鷺鳥一樣,一批又一批地換。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葵潭中學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