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以自我爲中心,教你成爲一個深受他人喜歡的人

人與人在感情上的融洽和相互喜歡,可以強化人際間的相互吸引。也就是說決定一個人是否喜歡另一個人的重要因素是,對方是否也喜歡他。人們往往喜歡那些喜歡自己,能夠給自己帶來愉悅的人。如果對方能夠給自己帶來快樂,就會有一種力量驅動自己去接近他;相反,如果自己在接近對方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好感與熱情並不能引起對方的回應,希望與對方交往的熱情便會隨之冷淡下來。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都希望自己的言行品貌能夠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欣賞,對方的良好評價能夠讓自己獲得社會交往和自尊的滿足,從而使我們產生愉悅的感情,自己也會以相應的友好態度回報對方,於是彼此的情誼便會更加深厚;相反,對那些厭惡我們的人,我們也同樣厭惡他。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教你成為一個深受他人喜歡的人

有一位年輕的老師剛接手了一個班級。這個班的同學不團結,老師早有耳聞。上課的第一天,老師給每人發了一張紙條,要他們在上面寫下自己最不喜歡的同學的名字。有的同學冥思苦想了半天,也寫不出一個;有的一口氣便能寫下一大串。老師把紙條收上來,經過統計後,驚奇地發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些列出人名最多的同學,往往都是最不受歡迎的人;而那些列出人名最少的同學,大多在班上人緣很好,極少有人討厭他。

俗話說:“巴掌不打笑臉人”,如果對方對我們笑臉相迎,美言相向,我們也不忍心讓別人的熱情受挫,遭遇到自己的冷遇。比如,一個男孩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心儀的女孩,每天給她發去一些溫馨的短信:“我愛你”、“我很想念你”、“沒有你,我只是一具軀殼”。世界上沒有不喜歡甜言蜜語的女人,或許她對他最初一點好感也沒有,日久生情後逐漸開始接納對方了。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教你成為一個深受他人喜歡的人

在日常交際中,我們用友善的態度對人,不要輕易說不好聽的話,避免隨意指責他人的缺點,這樣才能得到別人更多的信任與喜愛;我們在交往中要保持相對的理性,不要一味受相悅規律的驅動,只和對我們說好話的人交往,甚至落到奉承的陷阱裡。

人性中最強烈的慾望便是希望得到他人的敬慕。在生活中,我們若想獲得別人的喜歡,就要學會先去喜歡別人,將注意力從自己的身上轉移到別人的身上。因為,一個人如果以自我為中心,只是在乎自己的感受,他很難成為一個深受他人喜歡的人。

不要以自我為中心,教你成為一個深受他人喜歡的人

從某種程度上說,推銷員在推銷產品的同時,也在推銷他自己。當顧客對他這個人有好感時,自然會對他的產品產生莫大的興趣。若想獲得顧客的喜歡,首先要真誠地喜歡你的顧客,瞭解顧客的興趣愛好。當推銷員向顧客介紹產品的時候,如果能夠找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就能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達到自己的推銷目的。

不論是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還是商業上的談判推銷,只要我們能找到對方的興趣所在,就能迅速獲得對方的好感,為進一步的交往和談判奠定了基礎。當然,不論是讚美他人,還是迎合他人的興趣,都一定要發自內心的真誠,不能為了牟取某種不正當的利益,而去刻意取悅於人,那就不道德了。

在生活中,不要只和自己喜歡的人交往,要知道,在那些我們不太喜歡的人中,或許也有許多良師益友;也有一些人,我們在初相識時覺得話不投機,但隨著交往的深入,我們也會發覺那些原本不喜歡的人,也有很多可愛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