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寧陵|「呂集」曾爲大儒呂坤莊園?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鄉愁是什麼?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席慕容說:“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鄉愁,最好的載體是故鄉。而村落是我們民族的根脈,是農耕文明的精髓,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它是通向歷史連接未來的“軌道”,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沒有村落存在,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出發的,該走向何方。

“你家在哪裡?老家在寧陵。”在豫東古葛大地上,留存、散落著許多古村落古民居。寧陵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些古村民居承載著葛天氏的鄉愁、典韋的鄉愁、呂坤的鄉愁……,也留存著遠遷他鄉客家人的鄉愁和根在寧陵留居海外華人的鄉愁。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讀史覽志,以史為鏡,明辨得失,溫故知新。

大呂集

地理位置

大呂集村位於東經115°29′67″,北緯34°39′51″。位於劉樓鄉東北部,距鄉政府駐地4.1千米處。東至程樓鄉前張村,南接老樓村,西連胡店村,北鄰八里屯村。

名稱來歷

明初,村名永安集;後為明刑部侍郎呂坤莊園。隨著呂姓人增多,清末改名為呂家集。又因南有小呂集,故稱大呂集。清咸豐八年(1958)築寨,為全縣47個古寨之一,稱大呂集寨。曾為區政府駐地。

基本概況

分為呂南、呂北兩個村委。

呂南村委轄大呂集南部,有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1.6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590畝。總戶數340戶,總人口1430人。皆為漢族。村民收入主要來源務農、務工和經商。主要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有小學、幼兒園、診所各1所。有圖書室1間。有縣道北(關)—白(樓)路途經,南北走向,境內長1.5千米。有洮河流經,西北—東南走向,境內長2千米。

呂北村委轄大呂集北部,有5個村民小組。總面積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650畝。總戶數337戶,總人口1470人。皆為漢族。村民收入主要來源務工、務農和經商。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有衛生室1所。有文化廣場1處。有縣道北(關)—白(樓)路途經,南北走向,境內長2千米。有洮河流經,西北—東南走向,境內長3千米。農曆逢單有集,逢七為會。

歷史沿革

1949年屬二區。1955年至1958年9月為劉樓呂集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縣,為睢縣劉樓人民公社呂集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為劉樓鄉呂集生產大隊。1981年4月恢復劉樓鄉人民公社呂集生產大隊。1983年12月為劉樓鄉呂集村民委員會。1993年分為劉樓鄉呂南、呂北村民委員會至今。

村名故事

“呂集”曾為大儒呂坤莊園。在從寧陵城通往酒香重鎮張弓的途中,有一居於南北孔道的重要集市——大呂集。然而,在明代以前,這裡並不稱此名,而稱永安集,隸屬遷善鄉。

從稱永安集到改稱大呂集,與明代思想家、中原名儒呂坤有關。因為明代時,呂坤在此購置五百畝孝睦田,此後又不斷增置地產,此地便被稱為呂坤莊園。《商丘地區地名薈萃》第一編“政區聚落地名”載:“永安集,明刑部侍郎呂坤莊園。清末,因呂姓人增多,改稱呂家集。又因南有小呂集,故稱大呂集。曾為區政府在駐地。”到清宣統三年的《寧陵縣誌·集鎮》裡仍名“永安集,在縣南十二里”。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呂坤在永安集置孝睦田的時間為萬曆六年(1578),此年呂坤升任吏部文選司主事,以俸金和建坊金共計200兩,購500畝常稔田作為孝睦田(《呂坤評傳·呂坤簡表》)。關於置孝睦田的起因和目的,呂坤在《寧陵呂氏家志》“孝睦田記”中敘述:“每讀范文正公(范仲淹)《義田記》,吾甚愧之。”“田名孝睦者何?祀先人,恤同姓也。孝睦以田名者何?可常繼也。”

在歷代《寧陵縣誌》和《寧陵呂氏家志》中,只載呂坤置孝睦田,並未記載置於何處。根據莊園的概念,首要條件為有田地來判斷,稱呂坤莊園必有大量地產在此方可。筆者又聯繫寧陵呂氏族人,通過調查比對寧陵呂老家、何莊等多處與呂坤有關係的村莊,面積、位置均不符合置孝睦田條件,且家譜、口傳無載。故此,推定大呂集當為當年呂坤置孝睦田之地。對此,寧陵呂氏族人亦認為正確。

呂集作為曾經的呂坤莊園,為寧陵的慈善事業貢獻極大。呂坤大約在出任山西按察使期間,在家鄉寧陵縣聯合數位地方士紳,創設了“同善倉”(王衛平、黃鴻山《中國慈善史綱》)。“同善倉”是以向貧民施米為目的設立的倉庫。由呂坤和其他數人捐出自家剩餘的米穀,施捨救濟貧民。而呂坤設同善倉所需的糧食,便由呂坤莊園所出。

古今人物

康茂才,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麾下大將,曾居大呂集,其月牙斧在1984年,經閆屯武師康聖和獻於國家博物館。

正科級以上幹部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陳元直.曾用名葛陵。大呂集人。燕京大學畢業。1918年出生。1935年在北京參加“一二·九”學生運動,1936年在燕京大學參加“中華民族抗日先鋒隊”。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入延安抗大、魯藝學習。後任延安《解放日報》編輯、記者,《松江日報》總編輯、社長。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黑龍江日報社社長、總編輯,中共黑龍江省委文教部部長、宣傳部部長,黑龍江省第五、六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等職。從1953年起,為歷屆黑龍江省委委員。是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

陳洪業.1925年生,北京有色冶金設計研究總高級工程師。1951年4月參加抗美援朝,1976年至1978年赴阿爾巴尼亞援建鎳鈷擔純廠。

張新賢 曾任新鄉市副縣級幹部。

張 輝 曾任漯河市電業局副局長。

朱彥強 曾任商丘市審計局副局長。

張庚生 曾任寧陵縣人武部政委。

朱永勤 曾任原商丘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孫培合 曾任原縣鹽業局局長。

專業技術人才

尚千芳,男,1940年6月6日生,河南省寧陵縣劉樓鄉大呂集村人。自幼酷愛書畫,先畢業於淮陽師範學院美術系,後進修畢業於中國書畫大學。長期在縣文化館工作。除主攻書畫外,還擅長剪紙、篆刻、電烙畫、藝匠文字、裝裱等多門藝術。歷任縣政協委員,河南省商丘市地區美協會委員,商丘市花鳥畫研究理事,寧陵縣美協主席,張遷書畫院顧問,著名畫師。受齊白石的好友呂宜園老師、羅景泉老師、田顏卿老師親自指點。退休後,遷居安陽。現為中國甲骨文研究會會員,安陽市老年書畫協會會員,殷都區書畫研究會會員。

時松波.大呂集北村人,2009年自己建造了第一架飛機、2015年製造並駕駛飛艇飛天,現正第三次建造“土飛機”,並將再次駕駛自己的“松波號”暢遊藍天、飛躍母親河黃河。

革命烈士

王伍傑,男,1927年出生,1944年4月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48年11月,時任排長的他犧牲於淮海戰場。劉志清 男,1927年出生,1951年4月參加抗美援朝。1952年7月犧牲於朝鮮戰場。

文明新風

好媳婦:王俊琴 李素英 路桂蘭 郭先玲

好婆婆:李 靜 胡秀蓮 孔偉蘭 徐豔閣 蘇耐玲

好妯娌:孫玉霞 孫素梅 劉明榮 張冬梅

孝 賢:路桂蘭

村 訓

團結鄰里 尊敬老人

勤儉節約 崇尚文明

策劃:何為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老家在宁陵|“吕集”曾为大儒吕坤庄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