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在寧陵|這個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鄉愁是什麼?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席慕容說:“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鄉愁,最好的載體是故鄉。而村落是我們民族的根脈,是農耕文明的精髓,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它是通向歷史連接未來的“軌道”,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沒有村落存在,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出發的,該走向何方。

“你家在哪裡?老家在寧陵。”在豫東古葛大地上,留存、散落著許多古村落古民居。寧陵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些古村民居承載著葛天氏的鄉愁、典韋的鄉愁、呂坤的鄉愁……,也留存著遠遷他鄉客家人的鄉愁和根在寧陵留居海外華人的鄉愁。

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讀史覽志,以史為鏡,明辨得失,溫故知新。

讓小編帶您一起了解寧陵的“那些事”。

莊 樓

地理位置

莊樓村位於東經115°27′26″,北緯34°37′92″。位於劉樓鄉東部,距鄉政府駐地2千米處。東至路老家村,南接大楊莊村,西連劉樓村,北鄰胡舉村。

名稱來歷

清康熙六年(1667),此村是富戶莊萬元的外莊子,他有良田800畝,建莊時又蓋了兩所樓房,故取名莊樓。

基本概況

轄莊樓、路莊、前張口、後張口4個自然村,有7村民小組。總面積1.7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920畝。總戶數416戶,總人口1666人。皆為漢族。村民收入主要來源務農、務工和經商。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花生為主。主要工業後張口樓板廠。設。有幼兒園1所,有診所3所。有縣道程(樓)—周(堂)路途經,東西走向,境內長1千米。

歷史沿革

1949年屬二區。1955年至1958年9月為劉樓鄉莊樓生產大隊。1960年5月睢寧合併,為睢縣劉樓公社莊樓生產大隊。1961年7月恢復寧陵縣,為寧陵縣劉樓公社莊樓生產大隊。1981年4月恢復劉樓鄉莊樓生產大隊。1983年12月為劉樓鄉莊樓村民委員會至今。

村落故事

莊樓村約有200多年曆史,莊姓先人原居山東歷城,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歷城一帶擾亂嚴重,為避亂兵,莊姓先人攜家帶口南遷寧陵,至莊樓唯剩兄弟四人,老三遷往柘城馬信營,老二遷往黃崗,莊樓只留下兄弟二人,在此繁衍生息。由於莊姓先人兄弟四人勤於耕作,儉以持家,家境日漸富裕,蓋了一棟兩層小樓,此樓歷經百年,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才被扒掉,因那時能蓋起樓房者甚少,故當地人便以給此地取名莊樓。相傳另有一種說法,莊姓人是春秋時期,莊周的後人,莊周的後人有很多分支,一在河北,一在山東,一在山西,黃河兩岸都有莊氏的子孫。但年代久遠,俱已無從考證。姓氏文化,宗族譜系,是一個家族發源生息繁衍的歷史,它是種族傳遞的血脈,是民族生長的根系,同樣,莊家也有《莊氏族譜》,上面記載了莊氏家族200餘年的歷史。莊氏家族的家訓是:奉公守法做人,老老實實種田,不做傷天害理的事兒。

這個村還曾出過一個很有名的革命烈士,名叫賈兼善。據老人講,他是上級派到這兒來的一個地下工作者,時任寧陵柘城商丘三縣的黨委書記。他的公開身份是個教書先生,以這個身份作掩護,一邊教書,一邊搞地下工作。為我黨的革命事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後因有叛徒告密而被捕,任憑敵人毒刑拷打,他寧死不屈,敵人看從他口中得不到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便將他兇殘地殺害了。

古今人物

正科級以上幹部

路緒濤.商丘市梁園區謝集鎮黨委書記。

任長安.徐州市人民檢察院辦公室主任。

張興軍.柘城縣產業集聚區主任。

康新蘭.鄭州市信息產業局副局長。

莊業鵬.洛陽一拖集團銷售部部長。

劉紅彬.洛陽礦山機械廠財務總監。

革命烈士

路傳傑.路莊人,1929年出生,1951年4月參加抗美援朝,時任副班長。

文明新風

好媳婦:宋想芝.王秀梅.王緊緊

好婆婆:郭勤蓮.潘桂雲.吳運芝

好妯娌:張玉英.代可英.張.霞

孝 賢:馬 蘭

村 訓

孝老愛親 互幫互助 勤儉持家 發展經濟

策劃:何為

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老家在宁陵|这个村的村名可追溯到清康熙六年(166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