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老家在寧陵|用鄉愁記憶村落故事(五)

老家在寧陵|用鄉愁記憶村落故事(五)

鄉愁是什麼?余光中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席慕容說:“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鄉愁,最好的載體是故鄉。而村落是我們民族的根脈,是農耕文明的精髓,蘊藏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與自然生態景觀資源,它是通向歷史連接未來的“軌道”,是我國鄉村歷史、文化、自然遺產的“活化石”。沒有村落存在,我們就不知道自己是從哪裡出發的,該走向何方。

“你家在哪裡?老家在寧陵。”在豫東古葛大地上,留存、散落著許多古村落古民居。寧陵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這些古村民居承載著葛天氏的鄉愁、典韋的鄉愁、呂坤的鄉愁……,也留存著遠遷他鄉客家人的鄉愁和根在寧陵留居海外華人的鄉愁。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讀史覽志,以史為鏡,明辨得失,溫故知新。

讓小編帶您一起了解寧陵的“那些事”。

邏崗鎮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邏崗鎮位於寧陵縣西北部。總面積108.5平方千米,人口5.2萬人。距縣城16.5千米。東與石橋鎮相連,南與陽驛鄉毗鄰,西與民權縣伯黨回族鄉接壤,北與民權縣孫六鄉交界。鎮政府駐邏崗集,2012年12月遷移至東街開發區。邏崗鎮現轄邏崗東街、西街、南街、北街、西村、馬爾、張莊、郝堂、王衚衕、劉趙莊、李柿園、前屯、謝營、張節、鄭莊、二郎廟、解莊、北劉莊、呂莊、三丈寺、黃堯、雙廟、黃老家、常小莊、崔香吳、郭老家、吾園、小郭莊、孟集、大周莊、和樓31個村民委員會。

邏崗明代為中和鄉中四野;1912年屬西北區;1945年為邏崗鄉;1947年睢寧縣民主政府設邏崗區;1949年12月設邏崗鄉,屬五區;1956年8月撤區置鄉;1958年12月建人民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1997年12月撤鄉設鎮。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經濟概況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全鎮有耕地10萬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家畜家禽為主,有養雞專業戶70戶,養羊專業戶60戶,養牛專業戶50戶。經濟作物以種植蔬菜、花生為主,花生種植面積10萬畝,總產40000噸。工業初步形成了造漆、木材加工、建築材料、生物能源、化肥生產、彩色印刷為主的工業體系。有工業企業57家,職工1595人。重點企業有豫東電焊條廠、恆鑫新型牆體磚廠等8家,規模以上企業2家。其中,豫東電焊條廠是河南省重點企業。境內有註冊商業網點114個,職工260人。集貿市場22個,其中,花生專營市場3個,旺季日成交花生量最多1.5萬噸。年成交額115萬元。

社會發展

有鄉文化站和32個村級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30個,藏書9000冊,嗩吶班、腰鼓隊各2個。有幼兒園17所;小學22所,中學2所。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100%。有鎮衛生院,31個村級衛生所,床位152張,衛生專業人員92人,其中執業醫師15人,助理執業醫師17人,註冊護士10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6.4%。有張莊、鐵林、黃老家等科普網點15個,擁有各類科技人員400人。有學校體育場地3處。8個村安裝了體育健身器材。

基礎設施

有汽車客運站,日發80班次,日客運量1600人次。隴海鐵路境內長5千米,連霍高速公路、310國道境內總長度10千米。縣鄉公路2條,總長22.5千米。有郵政儲蓄所,投遞員32名,通郵率100%。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6個,移動電話用戶3.1萬戶,固定電話用戶4000戶,寬帶接入用戶2000戶。有三級河大沙河,境內長14千米;五級河有上清水河、黃茶排水溝、劉徐河3條,總長23千米。

鎮區市政建設

鎮區主要道路3條,其中東西向1條,南北向2條,人均擁有道路長度2.5米。投資15萬元安裝路燈100個。有供電站,主變壓器20臺,高壓輸電線路30條,總長200千米。鎮區綠地面積2.7公頃。綠化覆蓋率18%,人均綠化面積4.5平方米。

文明新風

近年來,邏崗鎮圍繞“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農村”這一目標,把移風易俗作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紮實開展了“移風易俗新風尚,文明寧陵正能量”系列主題活動,取得了明顯成效。

破除婚喪嫁娶陋習,杜絕群眾因婚、因事致貧的生活習慣,成為新一屆黨委、政府的重要目標。從擴大正面宣傳教育入手,大力宣傳移風易俗新風尚,利用農村文化骨幹隊伍和鄉賢、村賢骨幹隊伍及農村廣播、刷寫宣傳標語、橫幅、漫畫牆等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張貼明白紙、發放倡議書,簽訂協議書,在全鎮深入宣傳婚喪事大操大辦的危害。通過召開黨員幹部大會、專題座談會等形式給廣大黨員幹部群眾常打招呼、常敲警鐘,及時對有婚喪事大操大辦苗頭的人員說服教育,進行正確引導。開展道德講堂,將移風易俗作為必講內容。在農村通過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讓群眾入心入腦,樹立正確的婚喪事辦理觀念,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群眾“學新、攀省、比賢”新風尚,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當前,存在著“越是貧困戶、困難戶辦事的花費越大,反而富裕戶的花費不一定大”的怪現象。因為這些貧困戶不拿更多的彩禮就娶不上媳婦,很多時候不多花錢就辦不成事。為了不讓群眾因辦事致貧,不讓貧困戶辦事返貧,鎮黨委、政府先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移風易俗工作的落實。採用鎮領導包片、鎮幹部包村、村幹包組的網格化管理模式,通過詢問、走訪、座談等形式,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和基層群眾的意見建議,從群眾意見最大、反映最強烈的環節入手,在充分尊重傳統民俗的基礎上,採取“一村一策”制定村規民約的具體條款和婚喪事宜具體規定,並通過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充分醞釀討論、表決通過。目前,全鎮31個行政村分別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對宴請標準、桌數、人數,違約處理等都做出了明確規定。要求由村幹部黨員帶頭,從村內的貧困戶、低保戶推開,反對鋪張浪費,杜絕大操大辦,堅決遏制不正之風,大力提倡移風易俗,弘揚農村新風尚,改變大操大辦、講排場、比闊氣的不良風氣,讓群眾人人參與,自覺成為村規民約的制定者和踐行者,從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發展。

移風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廣大幹部群眾,是一項得民心、順民意的“民心工程”。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堅持把“堵”與“疏”有機結合起來,在加大治理的同時,加大整合資金投入,大力發展群眾性文化體育事業,廣泛開展生態文明村鎮建設、十星級文明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生活,用先進文化佔領鄉村的思想陣地。目前,全鎮已組建了文化體育協會,31個行政村都成立文化書屋,16個廣場舞蹈隊,1個戲迷俱樂部,1個太極拳協會,1個乒乓球協會,統一配備了音響、器材等文娛設備,每年舉辦各種文化體育比賽和活動8場次,把活動開展的繪聲繪色,極大的活躍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2016年,結合脫貧攻堅工作,充分整合各項資金,以“美麗鄉村文明家園”為抓手,重點對吾元、前屯、小郭莊、北劉、大周莊村進行了村容村貌整治,採取梯次推進、分類達標的方式向全鎮展開,在全社會營造了一個除陋習、樹新風的良好氛圍,在一定程度上也抑止了封建迷信、黃賭毒等不良社會風氣,對倡導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策劃:何為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老家在宁陵|用乡愁记忆村落故事(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