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小學名師梁艷:拯救不讀書的娃,暑假四步走

芳草小學名師梁豔:拯救不讀書的娃,暑假四步走

編者按:假期是“彎道超車”的黃金時段,查漏補缺、培養習慣、強化體質,都能讓孩子在下學期“宛如重生”。

閱讀習慣的培養、豐富閱讀的積澱更是令孩子突飛猛進的關鍵方法。家長們也普遍認可閱讀的重要性,但孩子只願手機不離手,對手不釋卷的體驗絲毫不感興趣,這要怎麼破?!

本期《名師訪談》,在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推薦下,我們採訪到全國“小學語文十大青年名師”、成都市首屆“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成都市芳草小學語文教師梁豔,來聽聽資深名師的超強可操作性建議!

芳草小學名師梁豔:拯救不讀書的娃,暑假四步走

梁豔,2015年度中國“星教師”、2016年度全國“小語十大青年名師”、中國教育學會理事

不輸在起跑線的最佳途徑,絕不是補課做題

蓉:閱讀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具體來說,小學階段的閱讀習慣培養與閱讀積澱,會為孩子賦予怎樣的能力呢?這是否能真正體現在學業能力和學科分數上?

梁:不論是哪一門學科,語文都是基礎。提升學業能力的關鍵,不在於補課與做題,而是閱讀能力。小學階段的閱讀,是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

有數據和現象顯示,班級裡知識最淵博的學生,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往往是最喜歡閱讀的學生。小學成績就優異的學生,往往是幼兒園就喜歡閱讀的。中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是在小學就大量閱讀的。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學校中幾乎每一科的知識都是通過閱讀來學習的。溫儒敏先生就曾說過,再不讀書,未來語文高考15%的人連題都做不完。

因為語文試題已經是8000字的閱讀量,數學的大部分主觀題題幹也較長。就閱讀量而言,高效的閱讀能力就已經是應試必備。這也是我們一再強調閱讀的原因。

另一方面,從知識儲備、身心發展、人格建構的角度而言,不讀書的孩子能夠認知的世界是讀書的孩子的很小一部分。很明顯,個人成長中,課堂知識只能傳授極少的經驗,大部分認知要來自課外的閱讀與實踐。

蓉:的確是這樣,人類一生能夠親自經歷和體驗的事物是有限的,但是閱讀、觀影都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張個人對自我、他人、社會、世界的認知。孩子通過這些形式去體驗豐富的情感,認識生活方式的多樣性,從而形成自己的心智與志向,這才是學習的本質。

暑期四件事 治癒不讀書

蓉:家長都知道讀書很重要,語文能力不論對於應試分數,還是職業發展都越來越重要,但是孩子就是不愛讀書,在暑假這樣充足的時間裡,家長們能做什麼將孩子引入閱讀的世界呢?

梁:這個困擾,很多家長都有,有三個建議可以給到大家。

第一,是營造家庭的閱讀氛圍。父母們要經常帶孩子去圖書館、去書店,讓孩子浸入在書本的世界裡。豐富的書籍種類、漂亮的書本封面、柔軟的書頁質感、沉浸的閱讀者,都能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魅力。

當然,家庭閱讀氛圍,更重要的是,父母也有閱讀的習慣。這種行為本身也是在告訴孩子,閱讀是有趣味的,有必要的。這種認知與行為都會傳承給孩子。

蓉:其實孩子不愛閱讀,家長應該反思自身,是否給孩子樹立了終生學習、終生求知的榜樣,家長熱衷麻將、手遊,孩子也必然有樣學樣。家長傳承給孩子的,不僅是關於閱讀的認知和行為,還有求知的慾望、探索世界的方法。

梁:的確是這樣。第二個建議是希望父母經常買書,最好是能有藏書的習慣。不論家中有書籍多少,幾十本也罷,上百本也好,沒有書籍的家庭,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家長要知道,任何投資的回報都比不上投資在閱讀上所得到的回報。

購書類別要儘可能豐富,不能僅僅停留在教科書、教輔書,人文社科、自然科學都應該有所涉獵。

第三個建議,如果孩子在13歲以前,父母可以陪伴孩子閱讀,大聲朗讀給孩子聽。文字、音韻、故事都會在孩子腦海中留下印記。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證實,給孩子朗讀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因素。通過父母的朗讀,孩子會漸漸喜愛上這樣的親子方式,也會為書籍本身著迷。

第四個建議,家長務必要為孩子留下充足的閱讀時間!最常見的情況是,一到假期,家長就會讓各式各樣的補習課程填滿孩子的假期生活。但是我一直強調的是,提高學習分數的方式,不是題海戰術,不是補課戰術。不是月薪三萬都撐不起孩子的暑假,就是讀書這麼簡單。

閱讀的深度,最終決定了孩子的語文能力

蓉:梁老師所說的讀書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好方法,但很多家長也想問,為什麼孩子愛讀書,閱讀量也不錯,但是都沒有體現在學科分數上,也沒有顯得更聰明。這是什麼原因呢?

梁:這關係到閱讀的方法問題。在假期裡,我們都建議孩子們讀一些有難度的書籍, 我們倡導的真正的閱讀,一定是對艱深書籍的挑戰。

孩子的閱讀,要儘可能的廣聞博覽,既要讀一些繪本、漫畫、童話,也應該有科普、傳記、神話、歷史等等。真正的閱讀,一定是豐富的。

為什麼有些孩子讀了很多書沒有變聰明,理解能力沒有變強了,有一個原因就是閱讀深度沒有達到。

蓉:有深度的書應該讀,但是孩子讀不懂,這應該怎麼辦呢?

梁:借用統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先生的話,孩子的閱讀,是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懂多少算多少,一知半解的讀。父母要相信孩子在這種深度閱讀的過程中,理解能力可以變得這個越來越強。家長不能心急,要給孩子成長的時間和空間。

親子閱讀這樣做,孩子能力提高,親子關係升溫,事半功倍

蓉:在閱讀方面,父母除了能為孩子選書,在閱讀過程中,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的閱讀習慣與方法呢?或者說,親子閱讀應該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實現呢?

梁: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家長可以和孩子共讀一本書。很多父母憂慮孩子大了,親子交流變得少了,變得困難了。其實親子溝通要講究方法和質量,如果對話僅僅侷限在吃飯穿衣這樣的領域,孩子也會覺得無聊厭煩。

親子閱讀是一種最有效的溝通方式。父母與子女在共讀一本書的過程當中,可以就書中人物經歷、情緒表達進行交流,這樣的對話是有質量且由意義的。

如果家長確實沒有時間和孩子共讀,可以請孩子讀完講給你聽。父母可以問問孩子,這本書你看得那麼入迷,到底講了什麼,你給媽媽講一講可以嗎?或者就書中的一些問題請教孩子,但是切記,千萬不要站出來覺得自己處處都比孩子更懂!

不要對孩子說,你根本沒有理解到這本書,你讀得簡直太淺顯了等等。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是作為欣賞者,支持者,甚至是孩子閱讀過程中的崇拜者。

如果孩子還很小很小,就在他的床邊為他讀書。父母能堅持親子閱讀一年兩年,甚至三年五年,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一定會領先於那些小時候沒有這樣學習經歷的孩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