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任正非認爲,晶片是用來研發不是用來炒作的

如果把前段時間中興通訊事件的發生當作中國核心技術發展史上的節點之一的話,我們可以用兩個現象來巧妙地形容當下核心技術,尤其是芯片研發技術在短時間內的態度轉變,即前有“溫水煮青蛙”,後有“熱鍋上的螞蟻”。

華為任正非認為,芯片是用來研發不是用來炒作的

一時間我們看到了資本和企業的雙管齊下,各路廠商紛紛下海芯片領域。其實,就在前段時間,清科發佈的研究報告中稱,2018年一季度投資機構在互聯網金融和消費上共投資約1000億,而在半導體上僅有1.35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原因很簡單,它們認為半導體芯片行業存在週期長、難度大的實質性問題,因此風險高,不掙錢。那為什麼這段時間突然又熱了呢?是週期變短了還是難度降低了?

近日,華為主要創始人任正非在相關座談會上說:“芯片急是急不來的,不光是工藝、裝備、耗材問題,股市為了圈錢,誇大太多了。......不能泡沫式地追趕。”

華為任正非認為,芯片是用來研發不是用來炒作的

大家都知道華為海思麒麟如今的技術成就,而任正非的論道可以被外界看作是高屋建瓴。對很多人來說,沒有對比或許沒有傷害。而任正非坦然認為,在一些核心技術方面,中國和美國還存在20—30年,甚至更遠的差距。

任正非還表示,在兩手抓,即一手繼續大量使用美國的部件抓合作,一手還要每年投入30到40億美元的費用抓研發。他認為,使用美國的部件是利用人類文明成果的表現,活下來很重要。

華為任正非認為,芯片是用來研發不是用來炒作的

活下來很重要,因為只有活下來才能進入小康社會,這需要一定的歷史過程,芯片相關的技術更是如此。說起半導體芯片的研發歷史,其實我國在1956年就早有政策支持。

1956年,周總理親自主持制定了1956到1967年十二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規劃指出半導體,計算機,自動化和電子學這四個在國際上發展迅速而國內急需發展的高新技術被列為四大緊急措施。

在美國,1958年德州儀器才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塊集成電路;如今的芯片巨頭Intel和AMD等也都是在那個時間段成立。可以看出,我國起步半導體芯片並不晚。

華為任正非認為,芯片是用來研發不是用來炒作的

然而,在1956年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夕期間,甚至是更長的一段時期,中國存在太多不適合高科技研究發展的因素。反觀美國,任正非認為,美國是個法治社會,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非常完善和對人才的尊重,這些促使創新動力非常強大。

房子這種生活必需品都被炒上去了,難道核心技術還要通過炒作來提升認同感嗎!做研發不是做PPT,一味地泡沫式追趕會比較危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