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或在股市發動「大反擊」!

週末,看到“證券時報”旗下的公眾號,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

目前在A股市場,有19家銀行排隊等待上市,其中鄭州銀行、長沙銀行、紫金農商行三家已過會,浙江紹興瑞豐農村商業銀行(簡稱“瑞豐銀行”)將於7月10日首發上會。另外還有8家處於預披露狀態。

下面就是19家排隊銀行的名單。

2018,中國或在股市發動“大反擊”!

為什麼股市這麼差,還有這麼多銀行急著上市?要知道,銀行股一般都市值巨大,即便是中小銀行,其規模也都超過一般上市公司。這時候上市,不僅賣不出好價錢,還會給市場帶來巨大壓力。

其實早在今年1月,我就撰文分析過2018年對於中國的銀行業來說,具有的特殊意義。

第一,2018年是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的重要年份,大量外資金融機構將湧入中國,並基本具備了國民待遇。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銀行繼續轉變機制、做大做強。上市,就成為一個重要的選擇。

國內銀行股,一般是三個上市地:上海、深圳、香港。香港那邊,市場承受能力很強,但給中資銀行股的估值非常低,很多銀行不願意去。即便去了,也希望能“H+A”。

第二,2018年是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過渡期的最後一年。在2018年年底之前,各家銀行都需達到巴塞爾協議III的資本要求,即“系統重要性銀行(工農中建交)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不能低於8.5%、9.5%和11.5%,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其他銀行)不能低於7.5%、8.5%和10.5%”。

關於“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的定義,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這裡就不解釋了。簡單來說,銀行隨著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就需要增加自有資金。最好是增發新股或者IPO,做不到,則可以發行優先股、可轉換債券或者中長期債券。總之,要解決“缺錢”的問題。

但A股過去幾年一直不太景氣,加上銀行股市值偏大,所以能在A股IPO的銀行很少,2016年有9家,2017年只有1家。2018年大限即將到來,所以今年必須要儘量解決一批銀行的上市問題。

沒有上市的銀行希望上市,上市的銀行希望增發。其中增發的口子一旦打開,對資金的分流將遠遠超過IPO。畢竟,大銀行都已經上市了,它們的胃口是大象、鯨魚級別的。

說了半天,只是想告訴大家兩個字:倒逼!

中國企業的槓桿率非常高,國家早就希望啟動股市,來增加直接融資的比重。說白了,從“印鈔票的時代”,切換到“印股票的時代”。2015年發動“政策+槓桿”上的牛市,最終失敗。今年希望通過“獨角獸”引領,啟動股市,目前暫時受挫。

過去兩三年,直接融資比重不但沒有上升,反而不斷下降。到了最近,官方文件甚至取消了“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的提法,以安撫市場。但事實上,要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通過IPO註冊制改革,啟動“印股票的時代”勢在必行。

最近因為中美博弈,股市大跌。不僅銀行股難以通過股市來應對2018年大限,獨角獸元年也有泡湯的跡象。股市再往下跌,還將引爆數萬億的股權質押,最終推到多米諾骨牌。

怎麼辦?

傳統做法是:放水,大基建,啟動樓市。但官方顯然不打算這樣幹,希望嘗試更有效率的做法。

新的做法是什麼?定向降準、定向降息(針對中小企業)已經開始,流動性的提法變成了“合理充裕”。所以,放水會有,但不是全面的,是定向的。樓市和大基建當然也不能冷,一季度“住戶部門新增貸款”(主要是房貸)已經佔全部新增貸款的53%,過幾天央行會公佈二季度數據,估計仍然在50%以上。大基建在部分“財政能力偏弱”城市裡有所降溫,但在發達地區會加碼。

僅僅這些夠嗎?當然不夠?於是我有一個猜測,注意,這僅僅是個人猜測——既然過去兩年,官方可以通過“PSL+貨幣棚改”定向放水給三四五線城市樓市,那麼未來定向釋放流動性給股市,就完全有可能。

在幾個月前的那波創業板大跌中,國家隊就直接購買了一批創業板股票,以支撐大局。未來,其實可以通過設立數萬億的股市平準基金,來托住股市。

方式可以是:央行通過PSL等方式給政策銀行、大的國有銀行低息貸款,購買平準基金發行的低息債券。這樣,相當於央行間接印鈔給“國家隊”。然後,國家隊可以在一級市場、二級市場購買銀行股、獨角獸企業的股權、股票。

“定向印鈔”一直是過去幾年央行的通常玩法。我覺得2018年到2019年向股市“定向印鈔”是有可能的。向股市“定向印鈔”,其實就是向實體經濟“定向印鈔”,雖然並不能保證全部流入實體經濟。

若是這樣,股市將有一波顯著反彈行情。但官方仍然會希望平穩、慢牛,因為上漲太快,會毀了“啟動印股票時代”的大計。

總之,2018年股市是一個重要的反擊點,反擊的是做空中國的力量和預期。而樓市,只要成交放量、價格基本穩定就行。

2018年股市的機會肯定會超過樓市,但風險同樣數倍於樓市,只適合高手來衝浪。普通人還是當觀眾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