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或在股市发动“大反击”!

周末,看到“证券时报”旗下的公众号,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目前在A股市场,有19家银行排队等待上市,其中郑州银行、长沙银行、紫金农商行三家已过会,浙江绍兴瑞丰农村商业银行(简称“瑞丰银行”)将于7月10日首发上会。另外还有8家处于预披露状态。

下面就是19家排队银行的名单。

2018,中国或在股市发动“大反击”!

为什么股市这么差,还有这么多银行急着上市?要知道,银行股一般都市值巨大,即便是中小银行,其规模也都超过一般上市公司。这时候上市,不仅卖不出好价钱,还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压力。

其实早在今年1月,我就撰文分析过2018年对于中国的银行业来说,具有的特殊意义。

第一,2018年是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重要年份,大量外资金融机构将涌入中国,并基本具备了国民待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银行继续转变机制、做大做强。上市,就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国内银行股,一般是三个上市地:上海、深圳、香港。香港那边,市场承受能力很强,但给中资银行股的估值非常低,很多银行不愿意去。即便去了,也希望能“H+A”。

第二,2018年是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在2018年年底之前,各家银行都需达到巴塞尔协议III的资本要求,即“系统重要性银行(工农中建交)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8.5%、9.5%和11.5%,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其他银行)不能低于7.5%、8.5%和10.5%”。

关于“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定义,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这里就不解释了。简单来说,银行随着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就需要增加自有资金。最好是增发新股或者IPO,做不到,则可以发行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或者中长期债券。总之,要解决“缺钱”的问题。

但A股过去几年一直不太景气,加上银行股市值偏大,所以能在A股IPO的银行很少,2016年有9家,2017年只有1家。2018年大限即将到来,所以今年必须要尽量解决一批银行的上市问题。

没有上市的银行希望上市,上市的银行希望增发。其中增发的口子一旦打开,对资金的分流将远远超过IPO。毕竟,大银行都已经上市了,它们的胃口是大象、鲸鱼级别的。

说了半天,只是想告诉大家两个字:倒逼!

中国企业的杠杆率非常高,国家早就希望启动股市,来增加直接融资的比重。说白了,从“印钞票的时代”,切换到“印股票的时代”。2015年发动“政策+杠杆”上的牛市,最终失败。今年希望通过“独角兽”引领,启动股市,目前暂时受挫。

过去两三年,直接融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不断下降。到了最近,官方文件甚至取消了“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提法,以安抚市场。但事实上,要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IPO注册制改革,启动“印股票的时代”势在必行。

最近因为中美博弈,股市大跌。不仅银行股难以通过股市来应对2018年大限,独角兽元年也有泡汤的迹象。股市再往下跌,还将引爆数万亿的股权质押,最终推到多米诺骨牌。

怎么办?

传统做法是:放水,大基建,启动楼市。但官方显然不打算这样干,希望尝试更有效率的做法。

新的做法是什么?定向降准、定向降息(针对中小企业)已经开始,流动性的提法变成了“合理充裕”。所以,放水会有,但不是全面的,是定向的。楼市和大基建当然也不能冷,一季度“住户部门新增贷款”(主要是房贷)已经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3%,过几天央行会公布二季度数据,估计仍然在50%以上。大基建在部分“财政能力偏弱”城市里有所降温,但在发达地区会加码。

仅仅这些够吗?当然不够?于是我有一个猜测,注意,这仅仅是个人猜测——既然过去两年,官方可以通过“PSL+货币棚改”定向放水给三四五线城市楼市,那么未来定向释放流动性给股市,就完全有可能。

在几个月前的那波创业板大跌中,国家队就直接购买了一批创业板股票,以支撑大局。未来,其实可以通过设立数万亿的股市平准基金,来托住股市。

方式可以是:央行通过PSL等方式给政策银行、大的国有银行低息贷款,购买平准基金发行的低息债券。这样,相当于央行间接印钞给“国家队”。然后,国家队可以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购买银行股、独角兽企业的股权、股票。

“定向印钞”一直是过去几年央行的通常玩法。我觉得2018年到2019年向股市“定向印钞”是有可能的。向股市“定向印钞”,其实就是向实体经济“定向印钞”,虽然并不能保证全部流入实体经济。

若是这样,股市将有一波显著反弹行情。但官方仍然会希望平稳、慢牛,因为上涨太快,会毁了“启动印股票时代”的大计。

总之,2018年股市是一个重要的反击点,反击的是做空中国的力量和预期。而楼市,只要成交放量、价格基本稳定就行。

2018年股市的机会肯定会超过楼市,但风险同样数倍于楼市,只适合高手来冲浪。普通人还是当观众比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