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一張小紙條提出了兩個教育難題

虹野:一張小紙條提出了兩個教育難題

文/虹野

虹野:一張小紙條提出了兩個教育難題

“小紙條”上的內容也引起了一些科研工作者的關注,對此,17位院士聯名呼籲:國家有關部門真正全面地推行網遊實名註冊制,並對網遊設立嚴格的分級管理制度,加強對涉及不良內容網遊的監管懲罰力度,為孩子們創造一片屬於他們的、純淨的網遊世界。

在大家的目光聚集在“無網遊日”、“網絡遊戲分級”和“網絡遊戲實名制”等問題的時候,卻不自覺的忽略了這張小紙條所反映出來的至少兩個“教育難題”。

第一個難題是不當的教育扶貧帶來的“索取無度”的道德教育問題。在這張小紙條中,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小孩子把得到幫助當做是這樣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不僅僅如此,小孩子還主動“索取”他需要的“幫助”,這說明我們的幫扶已經讓我們的孩子產生了極大的“依賴”心理,甚至有“不勞而獲”的趨勢。這裡我們不能責怪孩子不知道“感恩”,是我們不當的“幫扶”讓他形成了“依賴”,孩子本身也是受害者。“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長期以來的以物質救助為主要特徵的教育扶貧究竟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尚未可知,但是至少需要引起我們的警惕,需要我們改變簡單的扶貧形式,讓被扶貧對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第二個難題則是“為何孩子愛遊戲勝過愛書本和文具?”這個問題好回答,但是難解決。遊戲使得孩子有趣,感到快樂,而當前的課本則更多的讓孩子們感到厭倦和痛苦。當前學校對課本重視到了極致,重複的、無趣的內容對於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孩子來說,書本已經變成了“鐐銬”,他們希望能夠看到更大的世界和更多的內容。可惜的是沒有幾所學校能夠容忍孩子們讀課外書。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恐怕只有等到應試教育的問題解決了或許自然而然的就解決了。

網絡遊戲具有網絡和遊戲的雙重身份,也是當今學校和家長最為痛恨的問題,設置“無網遊日”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孩子從遊戲中轉移到學習上來。可惜的是對於愉快情緒的追求是每個人的天性,網絡遊戲給他們帶來快樂,而學校的書本則不能。如果不解決讀書不能給孩子帶來愉悅、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的問題,即便是把網絡斷了,孩子們依然會通過各種其他的方式尋求快樂。

我們總是用“讀書哪有不痛苦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之類撇腳的理由來督促孩子們學習,想當然的否認了滿足好奇心的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是愉快的。如果我們不反思我們的“書本”,不思考改變我們的教學方法,而一味地的去禁止孩子對快樂的追逐,這樣的孩子即便學業很有成就,最終至少會成為一個剝奪他人快樂的人。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