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社會精英是否應該占有更多的社會資源?

虹野:社會精英是否應該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

在教育教學中,經常會有家長、學生和教師因為是否應該關注某些學生而苦惱。有的人認為,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差生;有的人認為教師應該關注優等生;有的人認為教師應該一視同仁公平對待。

這三種觀點關係到兩種哲學觀:公平與效率。教師關注差生,是希望最後“結果公平”,一視同仁是希望“過程公平”,這兩種都是公平的實現方式;而關注優等生則體現了效率論的哲學觀,人們希望通過關注優等生,給他們更多的幫助讓他們成長為能夠推動社會的科學家、工程師、醫生、大學老師……

虹野:社會精英是否應該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

從效率論的角度來說,社會精英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應該是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一件事情。但是有一個問題,社會精英是因為佔有了更多的社會資源才成為精英的?還是因為是精英才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的?

還有一個相關的問題,社會精英一定會做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事情嗎?當然按照常理,我們希望社會精英比如科學家、大學老師、醫生應該做出對社會更有貢獻的事情。

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以北大清華為例,其學生我們大都認為他們是社會精英,但是其他高考成績僅僅比清華北大學生差幾分、甚至因為不同地區錄取分數線不同可能還會高上一些的其他高校的學生卻未必服氣,他們認為如果他們擁有了和清華北大一樣的資源,他們的成就並不比北大清華的學生小。

也就是說,精英的認定標準是什麼?或者說精英究竟有沒有一個精確的認定標準?這是值得思考的。

當下我們對精英的認定大都來自於官方的審批,認為某些人是精英了就會給予其足夠多的社會資源,這種認定為精英而後佔有更多的資源成為當前精英的一種發展模式。

再看第二個問題,我們的所謂享受了很多資源的精英是否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我們可以看一下我們的科學家、大學老師、工程師、醫生對社會的貢獻以及社會評價或許我們就知道我們當前的社會精英對社會的發展做的貢獻並不是令人非常滿意。甚至有些精英還致力於通過專業知識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大學老師、科學家學術造假佔有研究經費的案例枚不勝數,醫生過度治療、工程師的偽劣工程……

可見享有了很多資源的社會精英並不一定會致力於推動社會發展,往往會習慣於過去佔有社會資源的模式,通過其專業或者頭銜去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

之所以會有這麼一個現象產生來自於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精英的審批制度,另一個原因審批之後缺乏績效考核。在大學以及研究院所,我們可以見到佔有更多資源的教授、研究員們做的事情並沒有講師和普通研究人員多。迫於來自審批背後的權威,沒有第三方對這些審批通過的精英進行考核,這就形成了一種佔有很多資源的“社會精英”通過其身份去佔有更多社會資源。

這種狀態不僅僅和公平論沒有關係,而且還完全和效率論的設計背道而馳。我認為社會精英能夠做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事情,但是我不相信社會精英在現有狀態下能夠做出對社會發展有益的事情。

這種狀態完全違背了公平和效率的平衡,逐漸演變成了社會精英對社會資源的追逐,而非是創造更多的社會資源。這種狀態的改變,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