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9 虹野:教師被分為六等背後的價值觀

虹野:教師被分為六等背後的價值觀

今天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段子,把教師分成了六等。可能是老師們吐槽而得,不過倒也形象。

一等教師是領導,吃喝玩樂到處跑。

二等教師管後勤,輕輕鬆鬆維持人。

虹野:教師被分為六等背後的價值觀

三等教師體音美,上班還能喝茶水。

四等教師史地生,週末還能去踏青。

五等教師語數外,比比看誰死得快。

六等教師班主任,累死講臺無人問。

虹野:教師被分為六等背後的價值觀

不管是否當過教師,看到這個段子大都深以為然。作為教師,亦是如此。一所學校,人分六等,確實不妥。不過老師們除卻自我哀怨之外是不是還需要做些什麼呢?

竊以為,我們要先弄清楚把教師分為六等的依據是什麼,然後才能找到本質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問題,進而實現教師在學校平等。

我們從這個段子很容易看出來其分等的依據是勞動量和權力的大小,在學校幹活最多的班主任等級最低,而擁有權力能夠支配學校資源的領導和後勤人員等級最高,而勞動量較小的副科教師被放在中等。

虹野:教師被分為六等背後的價值觀

副科教師可能會說,在學校能者多勞,班主任和主課教師備受重視,怎麼能說是下等人呢?

我們固定兩個變量:時間和收入,我們再加入一個變量:勞動報酬。

同樣的時間和同樣的收入,勞動量大的人顯然吃虧了。如果教師的勞動是按勞分配,多勞多得,那麼班主任和語數外教師肯定會得到比現在更多的勞動報酬,此時班主任和主課教師還會自怨自艾認為自己是低等人嗎?

而現實則是,職稱高的幹活少拿錢多,職稱一樣的乾的多的和乾的少的拿的報酬差不多。這種不合理的勞動報酬機制使得學校能者多勞但多勞卻不多得,出現付出和收入的倒掛,也把學校教師分成了六類。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在任何的等級制度下,總是有既得利益者,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歡按勞分配的。肯定有不少人不願意改變這種等級狀態,畢竟少勞多得符合人類利己的本性的。還是老生常談:自己的利益自己爭取,只有在自由博弈中才能真正實現平等。

虹野:教師被分為六等背後的價值觀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