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幾個層面,你正處在哪一層?

焦慮的幾個層面,你正處在哪一層?

人生就是一整場修行,想要功成就必須經歷大小磨難。現代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多元化經濟模式共生,造就了以多種形式存在的成功人士,而很多自媒體又喜歡拿焦慮做文章,也就造成了社會化焦慮的現象,社會化焦慮是指只要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生活在焦慮中,總有想做卻做不到的事,一直在努力卻沒變化的事業。為什麼經濟變好了我們反而不快樂了,就是泡沫社會的焦慮惹的禍。焦慮分為幾個層次,你又處在哪一層呢?

01

學生時代的焦慮,學生時代可以說佔了我們人生初始二十年的大部分時光,毫不誇張的說我們每個人跟不同的老師學生待在一起的時間在人生前半段是要超過家人的,而這麼重要的人生階段,自然有焦慮的存在。

第一次學生時代的焦慮應該是存在小學畢業以後,學區房、搖號上學等制度讓我們明白了,原來不努力人跟人真的有差距,然後這種焦慮持續到了初中甚至高中。考上大學以後很多人都鬆了口氣,以為那種以命搏分的日子再也不會來了,然而大學畢業時,又會面臨千軍萬馬過橋的擇業期,就業壓力帶來的焦慮可以說把上學時的焦慮1又快放了一遍。控制好自己的心態,就能打敗焦慮走上好的人生,反而被焦慮控制,就只能從大學畢業開始跌下深淵。

焦慮的幾個層面,你正處在哪一層?

02

工作時已經經歷過學生時代壓力的人們肯定是抵抗力大大提升,但工作中的焦慮也來的更加猛烈,職場中容不下沒有價值的人,都說職場如戰場,但是實際上職場遠遠比戰場來的慘烈,不努力就淘汰,而淘汰也就意味著徹底的沉淪。所以工作時代的焦慮是推動我們不斷努力的助燃劑,但是控制不好工作焦慮也就容易引火燒身。

03

好不容易熬過工作的青澀期,有了較為穩定的收入和社會地位,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輕鬆,結婚後,生活瑣事、柴米油鹽和家庭的重擔又會帶來社會角色家庭角色的焦慮,許多人下班後回到家待在車裡不想上樓,其實是在逃避,可誰又能說清到底是在焦慮逃避什麼。

其實從客觀角度看來,人生的焦慮是無限放大的,從三歲蹣跚上幼稚園開始,人生的比較和競爭就已經開始,直到離開這個世界才會停止,幾乎每個人都能在這幾個焦慮的社會層面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有些人還處在兩個不同層面的焦慮中。

焦慮這麼可怕,但是總是有辦法來解決的。其實總結起來焦慮大致分為四個層次,不知道要什麼,不知道怎麼做,感覺自己做不到,因為沒有結果而想放棄。當堅持過了最後一種焦慮時,人生迎來的必定是成功,那具體怎麼度過這四種焦慮,其實想清楚就並不難。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就找自己並不討厭的事來做,實踐很快會告訴你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不知道怎麼做就找專業書籍或者專業人士來指導,通過學習很快也能克服。感覺自己做不到這就不是外人可以幫助或者決定的,需要自己找到必須去做也肯定要做到的理由,然後到最後一層焦慮時就只剩下努力和堅持,只有堅持到量變引起質變,才能真的打敗焦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