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曹操殺了劉備,會不會就沒有三國了?

許都青年

如果曹操當初殺了劉備,很有可能就沒有三國了。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驚喜太多的意外,有時候我們會開啟假設性原則:如果……會……,雖然歷史不容假設,但我們總免不了假設一番,如果當初曹操殺掉劉備,會不會有三國?我的答案是沒有三國了。

既然是假設,在歷史中設置變量,我們的設置的變量姑且只有一個那就是曹操不殺劉備,其他的一概不變。建安三年(198年)劉備被呂布所破,前往許都依附曹操,曹營中謀士程昱認為劉備深得人心,絕不是甘為人下之人,對於這樣的隱患應該早點除掉。

 陳志《武帝紀》呂布襲劉備,取下邳。備來奔。程昱說公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觽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公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

面對程昱的金玉良言,曹操卻沒有采納,曹操也有自己的道理:他認為如今正是事業發展的起步階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劉備素有賢名,殺掉劉備會造成惡劣的影響。此後劉備在曹操手下一年的時間內,曹操要殺劉備應該有無數次機會,但曹操最終沒有殺掉劉備,最終魚入大海、鳥歸山林,此生再也沒有了機會。

劉備以截擊袁術為名領兵東出徐州,後殺徐州刺史車胄自立,再到被曹操擊敗投奔袁紹。官渡之戰,劉備奉袁紹之命聯合汝南黃巾軍劉闢等人騷擾曹操的後方,卻無法對曹操造成有效殺傷,反而被曹仁擊敗。而後劉備投奔劉表,屯駐新野。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劉表病逝,劉備南逃夏口,聯合孫權在赤壁大敗曹操,之後席捲江南的荊州三郡,而後從孫權手中借得南郡,趁曹操與馬超韓遂在關中大戰之際進入益州,當曹操在赤壁之戰的陰霾中走出來的時候,劉備已經地跨荊益、外結孫權為羽翼,之後率軍北上與曹操爭奪漢中,派關羽北伐襄樊,頗有隆中對的意思。

劉備這個梟雄最終還是成了氣候,縱觀曹操一生,在北方未逢敵手,赤壁之戰曹操栽了一個大跟頭,而後孫權劉備利用地理條件割據一方,曹操鞭長莫及,悔之晚矣。如果在建安三年曹操殺掉劉備,而後按照劇本滅呂布、袁術、袁紹、劉表等群雄。

再到赤壁之戰時,孫權沒有劉備這個盟友必定獨木難支,或許會扛不住壓力投降曹操,再假如孫權不甘為人下,抵抗曹操,那勝敗就難說。假使孫權戰敗,曹操必定席捲江南,天下必定一統。假若孫權得勝,曹操一時受挫,孫權恐怕也無法完成周瑜之策(佔領南郡,西進益州,北連關中的馬超,討伐曹操),要知道赤壁之後孫權能夠在東吳風生水起,荊州方面的劉備為他分攤了不小的軍事壓力,曹操既要對劉備進行壓制,又要抑制孫權的發展,常常按下葫蘆浮起瓢,在不斷的此消彼長中使孫劉做大。

漢末天下大亂,統一是歷史的潮流,是天下大勢,是歷史的必然。而歷史不光有必然還有偶然,曹操一念之差放掉了劉備,可謂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使統一之路繞了一個大彎。誠然,曹操、孫權、劉備都是那個時代的英雄,三個英雄對於三國的建立那是不可缺少的必然因素,如果沒了劉備,劉璋、孫權、馬超恐怕誰也無法阻攔曹操統一的步伐。


托馬斯_潘恩

如果曹操殺掉劉備,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後面的三國,統一進程會加快。但是最後是不是曹操統一,就不好確定了,下面是我的分析:

曹操有兩次機會幹掉劉備

一、張飛搶馬事件之後

這件事,劉備呂布關係鬧掰。劉備棄小沛,投奔曹操。當時荀彧建議殺掉劉備。



荀彧入見曰:“劉備,英雄也。今不早圖,後必為患。”

曹操打心裡是不想這麼做的,郭嘉看出了曹操的心思。

嘉曰:“不可。主公興義兵,為百姓除暴,惟仗信義以招俊傑,猶懼其不來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窮而來投,若殺之,是害賢也。天下智謀之士,聞而自疑,將裹足不前,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當然這一次的機會不太好,首先是劉備孤身一人去見曹操,關張駐紮在外。一旦殺死劉備,關張必定引軍投奔他人,這二人將是曹操以後平定天下的大阻力;宛城張繡還未平定,我們知道張繡是最後是投降曹操的,如果有殺劉備事件,張繡得掂量掂量要不要投奔曹操。

二、滅呂布之後

這次機會非常好,宛城張繡已平定,呂布被滅,劉關張一起去了京城。如果這時候殺劉備,時機是非常好的,殺劉備容易,殺關張就有點難度了,畢竟這二人號稱“萬人敵”,還是具備一定的逃脫能力的。一旦逃脫,還是曹操的大患。咱們假定這次曹操計劃周密。關張也一起被殺死。

那麼事情的進程就推到了白馬戰。袁紹的先鋒大將顏良,連斬魏續、宋憲,又打敗了徐晃。諸將慄然。沒人能斬顏良,袁曹之戰曹操就會非常被動。

官渡之戰,袁紹失敗,根本的原因是袁紹的性格弱點(也就是郭嘉的十勝十敗說)造成的一系列失誤。但是手上無將也是一個非常要命的因素。顏良、文丑被關羽斬殺,張郃、高覽被推到了前臺。雖然四人被稱作“四庭柱”,但是張、高二人的地位是沒辦法跟袁紹的嫡系顏良、文丑比的,在被郭圖陷害時不得已投奔了曹操。如果前臺是顏良、文丑,給郭圖倆膽,他也不幹這麼幹。四庭柱一倒,袁紹幾乎沒什麼像樣的武將可用了,所以才在烏巢被燒後逃走。文顏不死,曹袁之戰誰勝誰敗就很難說了!



北方統一後(袁紹或曹操),沒有了劉備,諸葛亮不會出山,在荊州投降後,孫權在不知道底細的情況下,還敢不敢抗擊北方勢力,赤壁之戰會不會爆發這也很難確定。即使赤壁之戰重演。隨後周瑜去世,東吳在無名將的情況下是很難拿下西川的,西川最終還是會到北方勢力的手中。這樣就形成了後來晉滅吳的形式,有3-5年的休養生息,東吳是抵擋不住順江而下的北方勢力,最終形成一統。


虹貓大俠

曹操殺劉備的最好時機,就是“煮酒論英雄”時,當時如果曹操殺了劉備,就不會再有三國鼎立了,而是魏吳爭霸。

“煮酒論英雄”時,劉備從陶謙處得來的徐州,先被呂布所奪,又被曹操佔領,不得已暫時依附於曹操。而郭嘉也曾提醒曹操,即使不殺劉備,也不可放走劉備。曹操為了籠絡天下英雄,雖然不能直接殺了劉備,但是殺死劉備的方法還是很多的,比如煮酒論英雄時下毒。即使劉備知道了不喝,曹操讓人灌劉備喝下去就行了,然後放話出去,劉備突發重疾而亡,追封厚葬劉備,搞定。


好了,劉備死了,關羽、張飛即使懷疑,也無可奈何。如果曹操厚待劉備和關張的親屬,及關張二人,說不定關羽和張飛從此就跟著曹操打天下了。劉備此時實在是微不足道,因為他在得到諸葛亮及赤壁大戰之前,實在是沒有幹出什麼可以改變歷史進程的大事。

曹操殺死劉備之後,還是會滅掉袁紹和袁紹的兒子們,然後南征滅劉表,得到荊州地區。之後繼續向南,和孫權打赤壁之戰。這時候,沒有了劉備的騷擾,曹操會更加的驕傲輕敵,這就導致了曹操可能還是會在赤壁戰敗。

原本赤壁之戰後,劉備得到了荊州的三分之一,再去詐劉璋,得到了益州,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但是,此時的劉備已經死了,所以,只有曹操和孫權瓜分荊州了。曹操派曹仁可以穩穩地守住南郡,因為沒有關羽跑去曹仁後方騷擾了。劉備佔領的荊州區域,會被孫權和曹操瓜分掉,這種情況下,曹操和孫權都有前往益州,取劉璋的道路。誰能得到益州,還真不一定。

先放下益州劉璋,看一下其他諸侯。西涼的馬超、韓遂還是會被曹操所滅,漢中張魯還是會投降曹操,北方的少數民族還是會被曹魏打壓,遼東的公孫淵還是會被曹叡所滅,這些勢力相比曹操和曹操的繼承人,都差太多了。

東吳和曹魏唯一能爭奪的也就是劉璋的地盤了。但是憑藉劉璋的能力,是保不住益州之地的。劉璋過於善良,和平時期治理一方是把好手,但絕不是一位割據一方的明主。所以,劉璋想代替劉備割據一方,形成三足鼎立,很難。

孫權和曹操都想攻打益州,劉璋就是在曹操想攻打益州時,向劉備求援。這時沒了劉備,劉璋很可能學張魯直接投降曹操。畢竟曹操是“挾天子”,還是代表漢室的。曹操派兵進入益州,擊退東吳軍隊,順勢收了劉璋,益州就歸了曹魏了。


不管益州歸誰,沒了劉備割據益州,益州必定很快滅亡。這樣子,只留下了曹魏和孫吳兩大政權,三國鼎立是無論如何都形成不了了。

兩雄爭霸,曹魏統一天下的步伐會加快,估計曹叡時期就統一了,不會等到司馬炎篡位後,由晉朝滅了東吳。


奕天讀歷史

我認為會

1、三國實質是三勢力的區分

2、改革派(改朝換代)——曹操

3、漢室派——蜀漢

4、溫和派——孫吳

5、假如沒有劉備,漢室派會被另外一個人取代,如劉表,如劉璋


斷鷹攀崖

依老毛的歷史由人民創造,不會。😊從漫長曆史來看,我更看重的是漢族的生存阽融合,畢竟經五胡亂華到近現代,漢族發展貫穿整個中國數千年,朝代更替很渺小,最終定形華夏民族,實現大繁榮,大發展。


鴻哥iouyh福510

首先,歷史沒有如果。歷史是有人民群眾創造的,東漢末年宦官外戚鬥爭奪權,漢朝已經名存實亡,而三國只是三股勢力強大的勢力,當時主要是南方和北方勢力,而劉備得到諸葛亮的輔助得以有一片自己的範圍。分只是暫時的,大一統是大勢,司馬炎統一三國,而司馬炎犯了一個致命錯誤,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眼光不夠長遠,八王之亂,五胡亂華。正所謂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