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爲何要派陳平去祕密殺掉妹夫樊噲?是老糊塗了嗎?

遊優優

劉邦娶呂雉,樊噲娶呂嬃(音需),呂嬃是呂雉的妹妹。所以樊噲是劉邦的親妹夫,同時這也是劉邦最強大的保鏢。他是一個賣狗肉的,後來飛黃騰達,獲封舞陽侯。



劉邦之所以秘密殺樊噲,是因為有人舉報樊噲跟呂雉串通一氣,打算圖謀不軌。劉邦想了一想,也對,樊噲對自己忠心耿耿是沒錯,但他也是呂雉的親妹夫啊,自己在平英布時不幸中流箭病倒在床,一旁的呂雉野心勃勃,像只伺機而行的獅子,如果二人串通起來,後果不堪設想。另外,樊噲手握兵權,效仿其他異性王謀反了該怎麼辦?何況值得信任的人還不是最終反叛了嗎?



因此,為了不引起呂雉的警覺,他打算採取陳平的策略,暗中換將,秘密殺掉。可等到把樊噲用繩子綁起來後,陳平越想越不對勁,此時朝中呂后權勢通天,而劉邦也病懨懨的,樊噲還是得力助手,勞苦功高,是當初從沛縣出來一塊打江山的老夥計,萬一劉邦後悔了,或者萬一劉邦駕崩了……豈不是對自己不利?



這樣一想,陳平決定把樊噲綁著去見劉邦,不料走到中途時,劉邦已經駕崩。於是他快馬加鞭,急急忙忙跑到靈前哭訴:“你給我佈置的任務(就地處決樊噲),我不敢輕易殺功臣,就把他帶回來了,聽憑你的處置。”這演技槓槓,可以拿影帝了。

最後,樊噲又活蹦亂跳,享受榮華富貴咯!


非常茴香豆

劉邦,是個思路極為縝密的人,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塗,而且是非常正確的決策。其中緣故,聽司馬為君慢慢道來。

首先,劉邦不是因為個人仇恨殺樊噲。樊噲早年是個殺狗賣肉的,劉邦是他的老客戶,所以倆人關係不錯。後來劉邦做沛公,樊噲便成了他的副官。

樊噲這個人,智略談不上,似乎唯一可以誇耀的便是武勇,當時打仗是以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鬥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就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攻武關至霸上,樊噲更是斬殺都尉一人,首級十個。鴻門宴那一場局,又是他持劍盾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 進入帳後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吃生肉秀,其實是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後,樊噲依舊為他賣命,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則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的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

所以,樊噲的軍事能力,是不值得懷疑的——但,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為什麼呢?因為劉邦此時最大的心事,就是戚姬與兒子劉如意的安危,在他看來,如果戚姬不能反控呂雉,就一定會被呂雉殺害。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劉如意做太子,接替帝位。可是劉邦又發現,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

在劉邦看來,這個問題是肯定的。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嬃,而且樊噲很聽老婆的話。所以要保住劉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須廢掉或殺掉呂雉,而要解決呂雉,前提就是要讓樊噲消失。

但劉邦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直到身體快不行了,他才找來陳平,讓陳平去樊噲軍中傳詔,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車子裡,打算一到軍營,就立斬樊噲,讓周勃接管軍隊。

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說不定馬上就要死,而死後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拿著樊噲的人頭上報,豈不是自尋死路嗎?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方向,投向呂雉,而樊噲的保全性命,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生前沒能殺掉樊噲,呂雉便沒事,而呂雉沒事,戚姬與劉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問這個問題的人就不夠精明,換做是你又會怎麼做?我們先弄清楚劉邦和樊噲的關係,樊噲一開始是個賣狗肉的,劉邦經常去買狗肉吃,但是每次都是賒賬的,樊噲並沒有找劉邦要過錢,後來劉邦起事,樊噲跟隨劉邦,還成了劉邦的妹夫(娶了呂雉的妹妹),這樣一來兩個人的關係更好了。鴻門宴還間接的救了劉邦,兩個人的關係可以說非常好了,可是劉邦為什麼還要殺樊噲?難道真的是老糊塗了?

答案當然不是的,劉邦之所以要殺樊噲,主要有幾個原因;

一:尷尬的外戚身份

自從劉邦得天下之後,樊噲就再也沒有以前那樣像個“二愣子”一樣了,而是表現的異常的安靜,樊噲似乎知道了什麼,經常閉門謝客,也從不張揚了,他知道有人暗中關注他,但是並沒有很生氣的去找劉邦撒野,因為他知道,劉邦成為君王之後,開始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很多開國功臣都命喪黃泉了,以往的主公再也找不到了,自己又是外戚,劉邦難免會對自己這樣的身份有所猜忌,所以明哲保身,啥也不做。

二:樊噲的軍事能力和地位

樊噲的軍事能力應該不用多說,劉邦一直都很相信他的能力,這在之前肯定是好事,可是如今劉邦反倒害怕起樊噲的能力了,燕王臧荼的叛亂、代地的叛亂、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幾乎都是他搞定的,再加上朝堂之上只要提起樊噲,每個人都是讚譽有加,沒有一點討厭,深得其他同事的心,正是這種情況才讓劉邦對這個有實力又是外戚的樊噲起了疑心,就算你現在不反,難保你以後會反,於是寧願錯殺也不放過。

三:戚姬以及劉如意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劉邦最喜歡的一直都是戚姬,還有他們的兒子劉如意,而戚姬也經常吹耳邊風,讓劉邦廢了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可是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對,這也讓戚姬得罪了呂雉,劉邦似乎隱隱約約察覺到了呂雉的恨意,他怕自己死後呂雉會殺了戚姬和劉如意,而此時的樊噲肯定是會站在呂雉這邊的,為了防止這個現象,於是下令殺了樊噲。

那麼劉邦又為何讓陳平去處死樊噲呢?

當時的陳平和周勃一文一武,兩個人深得劉邦的信任,又是自己的心腹,經常讓他們去監視樊噲,此時又有人惡意誣陷樊噲,說樊噲會幫助呂雉殺了戚姬母子,這時病重的劉邦下令吩咐陳平和周勃去殺樊噲,二人在路上商量,陳平說劉邦不會真的殺樊噲的,而劉邦隨時都有可能駕崩,於是二人決定先把樊噲抓起來,等回去在處理,沒想到回去的路上就聽到說劉邦去世了,二人趕緊把樊噲送到呂雉那裡,說明事情的原委,就這樣樊噲最終沒有被殺,而是在劉邦死後十幾年才鬱鬱而終的。

可能樊噲知道劉邦要殺自己,心裡很是難受,自己一片忠心卻換來這種結果,他覺得世界上根本沒有好的君王,都是為了自己。


羽評歷史

提起楚漢歷史,很多人未必知道漢初三傑都是誰,但一定知道一個名叫樊噲的壯士。因為在兩千年前那場最著名的筵席上,樊噲有個精彩亮相。

當時,情況非常危急,項羽軍中有「亞父」之稱的范增,命令一個叫項莊的年輕人在筵席上舞劍助興。其實,舞劍是名義上的,實際上,范增希望項莊藉著舞劍的機會,殺掉劉邦,幸好有項伯起身相互,劉邦的姓名才暫時無憂,但同樣在筵席上坐著的張良卻如坐針氈,不由得起身出賬,尋找破解危機的人。

然後,我們的樊噲便閃亮登場了。

樊噲直接衝到了大帳之中,原本正在大帳中安坐看好戲的項羽不由得一驚,那隻在戰場上殺敵無數的手下意識地去握住劍柄,一副馬上就要拔劍自衛的架勢。

項羽的種種表現,恰巧被剛衝到大帳中的樊噲看在眼中,記在了心裡。若干年後,樊噲把當時的情形講給自己的後人聽,樊噲的後人又把當時的情形講給司馬遷聽,於是,司馬遷便把這場宴會中的細節悉數記錄,為我們呈現出一副好似就在眼前的「鴻門宴」

不誇張地說,「鴻門宴」上,樊噲算是救了劉邦一命。

如果當時沒有樊噲這樣的壯士突入帥帳,製造一場誰都沒想到的瞬間混亂,逼停項莊那支衝著劉邦不停揮舞的寶劍,誰曉得項莊會不會突破項伯的防線,一劍便取了劉邦的性命啊?

從這個角度來說,樊噲雖是劉邦的部下,但也是劉邦的救命恩人。

可當劉邦將死的時候,卻給周勃和陳平各下了一道密令,給周勃下的密令是奪去樊噲的兵權,給陳平下的密令是將樊噲就地處決。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劉邦想要弄死樊噲?

是劉邦歲數太大,老糊塗了嗎?

是劉邦跟樊噲感情太深,想要樊噲提前到那邊等著自己過去嗎?

還是有什麼別的內情,導致劉邦想要對樊噲下死手呢?

其實,講到劉邦想要殺樊噲的因由,必須提到劉邦和樊噲的另一層關係。

劉邦和樊噲,原本只是同鄉,是好友,用快手主播的說法,應該叫「老鐵」,但在劉邦娶呂雉為妻後的某一年,樊噲娶了呂雉的妹妹呂嬃為妻,如此以來,原本只是好兄弟的他們,又多了一層姻親,成連橋了。

可是,劉邦對於親戚對於家人,似乎沒有對兄弟那麼好。

劉邦兵敗彭城的時候,為了跑路,不惜把一雙兒女推下馬車;當親眼看到自己的老父親被老對手項羽綁在兩軍陣前,劉邦竟然說出了「分我一杯羹」;對於跟自己攻苦食啖才呂雉,劉邦則是日漸疏遠,還想奪去他跟呂后唯一的一個兒子的皇位繼承權;即便是最寵愛的戚夫人,明知她會在自己百年後被呂雉迫害,卻不為她安排出路……

我曾在其他的文章中分析過,劉邦之所以對家人對親戚間歇性不好,很可能是因為他青壯年時不受家人待見,心理產生了陰影,因而會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報復行為。

換言之,在劉邦的潛意識裡,親戚或家人,遠不如那些好哥們可靠。能佐證我這個觀點的證據是,好哥們盧綰造反前,劉邦已經得到消息,但劉邦卻五次三番地確認,直到確信盧綰果然反了,才動手。

但在樊噲這件事上,只是接到報告,劉邦沒有去核實報告的內容是否屬實,就決定殺了樊噲,這與對待盧綰的態度完全不同。

那份報告顯示,樊噲已與呂家達成協議,一旦劉邦晏駕,樊噲立馬帶兵侃了劉如意,劉如意是劉邦最喜歡的兒子。


遙望燕園

樊噲作為劉邦的忠心追隨者,一直是劉邦的得力干將,但是劉邦晚年平叛的對象都是曾經的追隨者,樊噲不僅有實力造反,還是呂后的妹夫,不殺之難安劉氏天下。帝王執掌國家公器,不容私情,不論樊噲會不會反,但是他有實力反,因此殺之可安心,不殺則始終是隱患。

樊噲跟劉邦是發小,經常跟著劉邦吃喝嫖賭,他以殺狗販肉為生,但是武藝高強,可能是戰國末期著名劍客屠狗者的徒弟。後來劉邦娶了呂稚為妻,而樊噲則娶了呂稚妹妹為妻,兩人不僅是發小朋友,更是親戚了。劉邦起事後,樊噲一直跟隨左右,特別是在鴻門宴上的出色表演,使劉邦虎口脫生。

劉邦當了皇帝后,分封了不少異姓諸侯王,但是這些王先後都反了,劉邦的晚年就在平叛中渡過:臨江王驩反,盧綰擊之;燕王臧荼反,劉邦親自平叛後封盧綰為燕王;利幾反,劉邦親征平叛;韓王韓信反,劉邦親征之,一年而定;陳豨反、淮陰侯韓信反、梁王彭越謀反、淮南王黥布反、燕王盧綰、英布反。這麼多的人都反了,難保樊噲不反,因此劉邦想死前殺了樊噲,只有死人不會謀反。

最後樊噲可能對劉邦的愛妃戚夫人及兒子劉如意不利,畢竟樊噲是呂后的親妹夫,他會幫助呂后對付戚夫人及劉如意。因此為了戚夫人及兒子劉如意,殺了樊噲也是有好處的。

綜合以上分析,劉邦雖在垂死之際,但思維還是清楚的,他一點也不糊塗,算計得很精明。


大秦鐵鷹劍士

不要覺得可笑,當時那種情況,換作是普通人也會考慮要不要除掉樊噲。

《史記·樊噲列傳》

高帝使噲以相國擊燕。是時高帝病甚,人有惡噲黨於呂氏,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高帝聞之大怒,乃使陳平載絳侯代將,而即軍中斬噲。陳平畏呂后,執噲詣長安。至則高祖已崩,呂后釋噲,使復爵邑。

注意《史記》中的這一段話:

“即上一日宮車晏駕,則噲欲以兵盡誅滅戚氏、趙王如意之屬。”

當時劉邦已經六十歲了,而且身患重病。惠帝劉盈才14歲。呂后只有四十多歲,這個年紀說老也不算老,說小也不算小,

正是一個女人最腹黑的年紀。

弄死韓信,又勸劉邦弄死彭越。呂后的狠,劉邦是見識過的!

劉盈年紀小,而且性格懦弱。論手段,他肯定不是呂后的對手。劉邦倒不擔心呂后會廢掉劉盈,畢竟劉盈也是呂后的兒子。劉邦最擔心的是,呂后會脅迫劉盈,殺掉戚夫人和趙王劉如意。


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為妻,他跟別的從沛縣出來的兄弟比,身份就不一樣。劉邦不擔心樊噲造劉盈的反。他怕的是樊噲會為了呂后殺掉情敵戚夫人。畢竟呂后是他的妻姐,算親戚關係。


可能有人會說,把樊噲關押不行嗎?

回答是,不行!

前面已經說過了,劉邦年已六旬,呂后不過四十多歲。劉邦肯定先嗝屁,等他一死,呂后必然會把樊噲放出來。那麼,抓樊噲就沒有意義了。


可能又有人會說了,劉邦殺掉呂后、或者廢掉呂后也可以呀!

答案也是,不行!

前面也說了。劉盈才十幾歲,他鎮不住跟劉邦一起從豐沛出來的兄弟們。必須要有呂后坐鎮才可以。否則劉家江山不保啊。

所以,呂后殺不得,也廢不得。


一個是自己的哥們,一個是自己最心疼的小老婆和兒子。二選一,捫心自問選哪個?所以,劉邦絕對不是老糊塗。

劉邦只是沒料到自己那幫老哥們會那麼慫,一群大老爺們被一個呂雉制的服服帖帖的。恨自己不能多活幾年。否則哪有後來的呂后亂政?小老婆也不會被剁成人彘...


Mer86



正是聰明才派陳平殺妹夫樊噲的!劉邦本想敲山震虎,卻是滿盤皆輸。誰叫呂家太厲害?

高帝后期已是劉家天下呂家幫的局面。高祖的成功非獨三傑外亦有一呂。早期連三哥也不過是呂太公的棋子,一切都是為老呂家的,這是咋回事?先來看看呂文超牛的人生規劃吧。

呂文為啥不把大千金嫁給好友縣令卻非要嫁給又老又窮還痞的劉三哥?因為劉季是地頭蛇裡最活躍的,人緣最好的,而且膽大、仗義,連蕭何都替他說情,縣令都無語。老呂認定劉邦就是他女兒的真命天子,縣令仰仗地頭蛇仰成這樣,也是醉了。劉邦傍上大款,酒肉朋友們就更鐵了,就更成中心人物了。老呂很有想法!



起事時為什麼蕭何、曹參不做沛公?



一、劉邦斬蛇不是陸賈就是呂澤勸說的,因為剛才說了老呂很有想法。呂太公出錢出人(倆兒:呂澤、呂釋之)很可能收劉邦為其打天下。還把二小姐呂嬃嫁給賣狗肉的樊噲,為的是影響甚至控制劉邦的小夥伴兒們。有錢人這麼玩,不是傻是太有想法了——想得美,最後也夠美了。



二、劉邦還有私人力量,斬蛇起義的紅利。呂澤也有私人力量,王陵、陳豨、靳歙、丁復、蠱逢、靳強、朱軫、雍齒、郭蒙都跟呂澤有關係。史載劉邦曾跟王陵混,劉邦起事後王陵不服,跟呂澤一起幹,但勢力弱於劉邦。為什麼王陵跟呂澤混不跟劉邦混,此中有深意啊!也就是說呂家影響甚至控制兩股力量。

垊判斷這正是蕭何、曹參推舉劉邦的重要原因,而不是他們怕族滅。作為縣吏出賣縣令迎立沛公,難道不怕族滅?

劉氏家族看劉邦就是一隻垃圾股,給家裡惹禍混吃,而這種起事更是為父兄所不容——昔日只是鄙視,現在則是仇視了。一家人把希望寄託在劉喜身上認為他踏實能幹,是潛力股。劉邦只能依靠弟兄們,尤其岳父、大舅子們,所以才有呂澤發兵佐高祖定天下,老實說誰佐誰還不一定,誰叫劉邦贏了呢。呂釋之也是單獨帶兵打仗的。這是劉家天下呂家幫的源頭。劉邦愛上戚姬,是戚姬的不幸。



呂后年老色衰但兩兄掌控軍隊,為了強化劉邦集權也為了呂家。呂后助劉邦殺了諸如彭越、韓信等功臣。而潛力股二哥代王劉喜種地可以,打仗竟然是長腿歐巴將軍——棄城而逃,而大嫂不厚道就封其子頡羹侯。這侯是列侯,高於關內侯,一是報復二是對哥們兒(功臣)的安撫,仗義吧。若當初不刮鍋底劉信必王。子侄小,異姓王多,功臣都是侯,劉邦需要靠哥們兒尤其是外戚來支持並制衡。可越制衡呂后勢力就越大,功臣都畏懼。劉邦想遏制呂后勢力,除了封兄弟子侄甚至連從兄劉澤都封王了,還玩起了廢長立幼的套路。理由是太子太弱不像我,如意像我,關鍵如意他媽太讓他如意了。



呂后立即反擊,大臣都為呂家說話。弟兄們就拿秦朝是怎麼滅的,說事。呂澤更是脅迫曾經刺秦的留侯張良幫忙。張良迫不得已,獻出了用美言厚禮請出連劉邦都請不出來的商山四皓。要是戚姬想法能請來淮南一老,估計如意就心想事成了。有道是商山四晧不如淮南一老。眾怒難犯,廢長立幼擱置。劉邦不甘心,又想出讓太子替他平英布然後尋個理由廢掉他,結果又被夥伴們給擋了回去。60多了還得DIY——自己來,還受傷了,但總算贏了。此後劉邦傷病交加,他必須處理好身後事。



劉邦又想了一招,與功臣白馬盟誓:非劉而王,非功而侯,天下共擊。有人問:我叫劉伯能封王不?劉邦:劉伯……那人說:以前姓項,你還把我當大哥呢?您賜的姓。劉邦大怒:一邊玩去!朕很忙!異姓王基本幹掉完了,呂氏家族不知道司馬昭但理解司馬昭之心,現在是劉邦之心。



劉邦還不放心。張良溜號,蕭曹又老,兄弱弟文、子侄太小。那絳灌還有老夥伴們的孩子們——小夥伴們,他們會幫呂家還是助劉氏呢?就連同年同月同日生的盧綰都降匈奴了,這世界誰能靠得住?白馬盟誓易,左袒挺劉難。尤其劉邦想到:是功臣代表又是呂家女婿的樊噲。我活著弟兄們看我,我死後還不看那殺狗的!那以後還不是呂氏天下,我劉氏,咋辦?殺!



劉邦開始了他的表演,說有人告密樊噲要等劉邦駕崩後殺戚姬和劉如意。他令絳侯周勃取代樊噲,命陳平于軍中立斬樊噲,給呂氏致命一擊。可惜,他沒料到自己死的太突然了。



但計劃還是能趕上變化的,主要是陳平太精明瞭。陳平之所以敢押而不殺,在於他知道呂家勢力多麼強大。在押解的途中,劉邦駕崩,樊噲官復原職,陳平毫髮無損。劉邦大概是想拿下樊噲給呂后一個下馬威,保護趙王及其母。隨後除了劉盈、劉長外的劉邦餘子全部倒黴,最慘的是戚姬母子!白馬盟誓不過一張白紙,呂氏非劉封王,呂氏無功封侯,呂后攝政,漢朝從此進入了呂氏時代!


福垊

本人喜歡看史書,尤其喜歡漢文化。劉備、項羽的對壘、將相大臣們的故事及由此衍生的典故特別有趣,這些故事對歷史的發展有借鑑作用,下面試著回答題目。

樊噲成名於鴻門宴。公元前206年,在項羽精心佈下的鴻門宴上,劉邦性命危在旦夕,千鈞一髮之際,大將軍樊噲勇闖帳營,與項羽據理力爭,使劉邦虎口脫險,護送回營。可以說沒有樊噲,劉邦就命喪鴻門宴了,更談不上後來的霸業。後來樊噲又跟著劉邦南征北戰,為建立漢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征戰沙場平定楚地、代地,任大將軍、左丞相,可謂功勞赫赫。 可劉邦臨死前讓陳平就地即誅樊噲,但陳平沒有殺他,而是把樊噲押回長安。陳平有自己的想法,他認為劉邦是一時衝動想殺樊噲,怕劉邦冷靜下來後後悔才留住樊噲是原因之一,陳平跟樊噲感情好不捨得也是一個原因吧。

 劉邦,老謀深算,心思縝密,每件事都有他的用意。臨終之際要殺樊噲,不但不是老糊塗,而且是非常精明的決策。其故如下:

首先,劉邦不是因為個人仇恨殺樊噲。樊噲早年是個殺狗賣肉的,劉邦是他的老客戶,倆人關係好。後來劉邦舉兵做沛公,樊噲便成了他的副將,掌握大權。

  其次,樊噲是個粗人,沒什麼智略,但勇猛善戰,很義氣。當時打仗是以砍殺人頭數作為晉升標準的。樊噲在一場戰鬥中砍下敵軍十五個首級,被封為國大夫。和章邯的軍隊交手,砍下二十三顆首級。打敗李斯之子李由,斬首十六級……鴻門宴那一場驚局,又是他持劍盾強闖項羽營帳,用盾牌撞倒持戟的士兵。 進入帳後拿眼珠子瞪項羽,項羽還欣賞他是位壯士,請他吃一整條生豬腿。樊噲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這一場生猛表演救了劉邦的命——如果沒有樊噲闖帳怒目譴責項羽,劉邦很可能就被殺了。 劉邦稱帝以後,樊噲依舊為死心塌地,燕王臧荼的叛亂,是他搞定,代地的叛亂,是他與周勃一起平定,直到劉邦臨死前,他還在北方討伐燕王盧綰的叛亂。樊噲的軍事作戰能力,沒幾個人能比,劉邦最擔心的,也就是這個。

為什麼呢?這就是第三個原因:因為行將就木的劉邦最大的擔憂,就是戚姬與兒子劉如意的安危。在他的後宮,呂雉掌權,他一旦駕崩,戚姬如果不能反控呂雉,就一定會被呂雉殺害。要想戚姬翻盤,就必須讓劉如意做太子,繼承皇位。可事實是,群臣都很擁戴呂雉的兒子劉盈,尤其是樊噲掌握著兵權,一旦他決意廢除劉盈甚至說要殺掉呂雉,呂家人會不會謀反作亂,樊噲會不會助呂家一臂之力?  

 那麼劉邦為什麼認為樊噲會幫呂家呢?這就是第四個原因:樊噲的老婆是呂雉的妹妹呂嬃,也就是樊噲是呂雉的妹夫,是呂家人,而且樊噲很聽老婆的話。所以要保住劉如意和戚姬的性命,就必須廢掉或殺掉呂雉,而要解決呂雉,就要消滅她背後的軍事力量,也就是讓樊噲死。   

樊噲對劉邦有恩,更是他的左膀右臂,還是他的連襟,劉邦一直下不了這個決心,直到身體快不行了,他才找來陳平,讓陳平去樊噲軍中傳詔,又把武官周勃藏在車子裡,打算一到軍營,就斬樊噲,讓周勃接管軍隊。

可問題是陳平是個極會算計的人,他發現形勢已經不對了,劉邦的氣數不多了,一旦劉備死,呂雉一定掌握大權,而那時如果陳平和周勃呈上樊噲的人頭,豈不是自尋死路?   所以最終,陳平沒有殺樊噲,而是將樊噲打入囚車,押回長安,結果在半途就得到劉邦駕崩的消息,陳平立馬轉變立場,投向呂雉,而樊噲性命的保全,就成了他的功績。  

 劉邦生前沒能殺掉樊噲,呂雉便沒事,而呂雉沒事,戚姬與劉如意母子二人便有事了。 故事就這麼生動,就是這麼戲劇化! 歷史故事很好看,也很殘忍!






自由的因子

我們先來看看這個事情的整個過程,再來分析一下劉邦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們知道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妹妹呂須,也就是說劉邦與樊噲是連襟,但顯然,樊噲跟呂家的關係更親近。當然相比其他人來說,比如曹參,周勃他們來說,樊噲與劉邦的關係還是比較親近的。

這個事情發生在什麼時候呢,是在劉邦平定了英布的叛亂回來,劉邦中了很嚴重的箭傷,我們知道這是劉邦的第二次箭傷了,在廣武與項羽對峙的時候,劉邦受了第一次箭傷,兩次的箭傷都很嚴重。

原來的燕王臧荼造反了,劉邦就讓盧綰去當燕王,可沒想到盧綰也造反了,而這個盧綰還是劉邦同天生日的發小,劉邦沒想到關係這麼鐵的盧綰也反了,他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去征討盧綰。

這個時候,就有人過來跟劉邦說樊噲的壞話了,說樊噲和呂后勾結在一起,就等劉邦百年之後。劉邦素來就不喜歡呂后干預朝政,聽到有人這麼一說,就十分的生氣,然後就叫陳平和周勃過來,讓他們前往樊噲的軍中,由周勃接替樊噲,然後直接斬了樊噲。

陳平和周勃在路上就開始商量著,劉邦眼看著就不行了,如果真的把樊噲殺了,那麼呂后和呂須肯定會怪到他們頭上的,所以陳平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不直接殺了樊噲,而是用囚車將樊噲帶回來,果然,囚車走到一半的時候,劉邦就死了。

我們知道了事情的經過之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劉邦為什麼要殺掉樊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理由。

1,劉邦病得很重,他也知道自己時間不多了,所以就比較容易發怒,一聽到有人說樊噲的壞話,就對樊噲生氣了。

2,劉邦很不喜歡呂后的強勢干預朝政,韓信是在劉邦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處死的,劉邦回來是喜且憐,彭越也是已被流放的時候又被呂后帶回來,然後直接殺掉的。

3,樊噲和呂后的關係實在太親近了,劉邦討厭呂后,自然會討厭上樊噲。

4,劉邦一直想廢掉劉盈,而讓劉如意當太子,但是一直沒有成功,他也知道當他死之後,劉如意與戚夫人在呂后面前,肯定沒有什麼好下場的。


歷史簡單說

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必須先弄明白劉邦時期的政治格局。自古以來,對於歷代皇帝而言,其身邊都會圍繞這樣三股勢力:皇族、宮廷和官僚集團。皇族勢力的成員就不用多說,主要是皇帝的兄弟子侄,也就是太子和各個親王。宮廷勢力分為兩部分,一是以皇后為核心的外戚集團,二是宦官集團;而官僚集團則是以丞相或元帥為首的文臣武將。

對於每個皇帝而言,都需要平衡好這三股勢力,如果皇族勢力過大,太子搞不好就想提前接班,或者是諸王混戰骨肉相殘;如果宮廷勢力太過強大,那就是後宮干政或外戚宦官輪流專權;如果官僚勢力太過強大,搞不好就是改朝換代的節奏。

在這種背景下,劉邦在建立西漢後,通過剷除異姓王和分封劉氏諸王等行動,建立了一套皇族、外戚和功臣集團三足鼎立的權力格局。換句話說,當時西漢初期的權力,是劉氏諸王佔據地方的主要權力,而以呂后為首的外戚集團和以蕭何曹參為首的功臣集團聯手控制中央政府的權力,三股勢力相互鉗制相互制約,從而確保皇權的穩定。



按照劉邦的計劃,這三股勢力已經被他做了足夠的平衡,但問題是,隨著劉邦讓樊噲率領大軍前去平定盧綰的叛亂,這三股勢力的平衡很有可能由此被打破。因為外戚集團之所以無法威脅劉氏江山,主要就在於他們雖然擁有很高的政治權力,但卻沒有足夠的軍事權力,所以他們在中央政府無法控制功臣集團,在地方也無法應對劉氏諸王。

而現在,樊噲代表朝廷率領大軍前去平叛,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因為樊噲的妻子是呂后的妹妹,也就是說,樊噲是外戚集團中最重要的成員之一。在這種背景下,外戚集團不僅可以明正言順的控制中央政府的軍隊,而且在平定燕王的叛亂後,還可以趁機將燕國的勢力收為己有。

這也就意味著外戚集團對內控制了中央政府的軍隊,對外佔據了整個燕國,再加上呂后又是惠帝的監護人,擁有最高政治權力,而劉邦偏偏這個時候又病入膏肓。在這種背景下,以呂后那種如狼似虎的個性,很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軍隊來火併蕭何曹參等功臣集團,這樣三足鼎立的局面隨時可能被打破,而剛剛建立的漢朝,恐怕也會隨時分崩離析。而事實上,當時的呂后已經在開始計劃清洗功臣集團。

對此,劉邦自然又害又怕,所以他趕緊讓陳平和周勃聯手,十萬火急的把樊噲的兵權給解除,甚至還下令要把樊噲當場殺死。當然,由於功臣集團並不是真有致樊噲於死地,他們只是害怕樊噲的兵權,再加上當時劉邦已經病入膏肓,陳平實在沒必要把呂后得罪死,所以關鍵時刻耍了個滑頭,饒了樊噲一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