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有个三尺巷,阜阳有个孝子街

晚清末年,阜阳城五十年间连续发生两场大火灾。《阜阳县志》记载:“清文宗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农历二月初十日晨,黄雾漫天,大风拔木。阜阳城小隅首失火,火势向东,延及孔庙大门,府署及府署南侧的青云街一带,焚烧官署及民房数万间”。

桐城有个三尺巷,阜阳有个孝子街

“青云街”,最早叫“曹家胡同”,因是明颍川卫世袭百户曹源后裔的聚居地,故名。在曹家胡同,有一李姓者,名叫“李复本”。此时母丧,停棺在屋。火势凶猛,李复本扶棺哀号,与妻子湿衣伏在棺材上。屋焚,大伙燃烧到他两的身上,鬓发都被烧焦了,而棺安然无恙,到黄昏时,火势渐渐停息了,复本与妻子幸免于难。邻人悯其孝。捐资助葬。至同治八年地方官员了解此情给以“纯孝格天”匾额,后又转报到朝廷初,朝臣表彰其至孝,崇祀“孝子祠”。同治八年(1869)知县朱根仁奖其“纯孝格天”四字匾额并建牌坊,曹家胡同遂改名为“孝子街”。

桐城有个三尺巷,阜阳有个孝子街

县志又载:“清德宗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农历二月十四日晨,漫天黄雾,狂风大作。小隅首许宅起火,片刻延烧至南门内,北至大隅首北,东延至“卜家桥”,晚十时大火熄灭。是夜,大雨,天气奇寒,灾民苦不堪言。恰好,也是在孝子李复本住的这条街上,有一位年轻的塾师名叫“丁以南”者,母亲上个月刚刚病故,停柩在屋,尚未出棺。大火来得这么快,仓猝中,见左右房屋皆着火,紧急求人帮忙,将母亲的棺材抬至院子当中,帮忙的人急速逃去,四面皆火,熊熊燃烧,丁以南犹亲手刨土覆盖在母棺上,至火熄棺材无恙,而丁以南竟被活活烧死。

桐城有个三尺巷,阜阳有个孝子街

李复本是舅,丁以南是甥,两家住得很近。从咸丰六年至光绪二十四年,也就是1856年至1898年42年间,青云街一甥一舅,一死一生,一街中两孝子相辉映。里人为双孝子立碑,以崇祀两孝子的大孝,并教育后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