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到底是衰退還是變得更強大了?

月光下的溫唇

現在的美國相對於鼎盛時期來說是衰落了,但在目前的全球體系中,美國仍然是一枝獨秀、傲視群雄。

美國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都全面超越對手,環顧左右,美國在失去蘇聯這個昔日強大的對手後至今還沒有發現能與其平起平坐的對手,雖然中國進步飛快,但無論是綜合實力還是單項領域,美國依然全面領先。

在蘇聯解體和華約解散後,美國的政治空前強大,美國擁有的盟友遍佈全球,以前屬於蘇聯時期傳統勢力範圍的國家也漸漸向美國靠攏。

美國的軍事力量是全球其他軍事強國實力之和還要強,在強大的軍事實力以及美元體系支撐下,美國依然保持著軍事霸權和經濟霸權。

但是現在美國遇到了挑戰,而且這種挑戰來自各方面--這就是中國!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上升,中美之間的差距在縮小,這給美國造成巨大壓力,中美貿易摩擦就是美國不適應中國崛起所做出的非理性反應。

美國開始意識到危機,從美國社會各方面折射出來的焦慮可以看出來。美國現在依然強大,但未來終會被中國全面超越,我們期待著那一刻的到來。


財經微世界

根據美聯儲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三、四這兩個月里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連續遞增了0.7%,從芝加哥採購經理人協會那裡獲取的數據是在今年五月份美國製造業PMI為58.7,新訂單指數為63.7,比上個月高出2.5%,並且這一數據還預示著在今後六個月生產將處於高位,可以說,美國製造業進來出現了非常強勁的增長,而這一現象是否和特朗普曾提出的製造業迴流口號和減稅措施有關,非常值得研究。

在一季度,美國GDP折年率增長了2.2%,相比去年同時期加速接近一倍,並且在5月份,美國失業率為2000年來最低水平。製造業的設備投資也快速增長,而就業則提振了消費能力,消費品工業在截止今年4月份過去一年來增長了2.8%,特朗普在前不久退出巴黎協定,直接推動了原油、天然氣等能源開採,讓能源生產猛增,減稅政策的實施也促進了工業投資的增加。

世界經濟的復甦也給美國經濟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2017年全球GDP增長了3.8%,並且主要原因就是投資和工業生產的增長,世界貿易也出現了強勁反彈,這些都非常有利美國經濟。

但是,這樣的反彈還需要觀察,因為對於金融失衡的擔憂加劇,對於投資來說帶來了不穩定,美國的單邊主義和政府保護主義也可能會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大影響,所以,在下半年美國的經濟增長可能會放緩。

儘管美國製造業出現大幅增長,但這都是源於其低下的基數,從數據來看,2012年美國工業生產指數為100,2018年4月則為107.3,同比增加3.5%,製造業僅增加了1.8%,在2008--2009金融危機期間,美國的工業生產指數下降了14.6%,2017年的工業生產指數才是2007年的99.3%,從總體上來看,還沒有到金融危機前高點,美國整個工業的設備利用率雖然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但還遠低於1972年-2017年的平均水平,這樣看來,顯然近期的增長還不能稱得上是復興。


環球網

相信很多網友在上學的時候學過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一節課,木叔記得當時說資本主義日薄西山了,因為經濟危機幾十年就爆發一次,自身根本解決不了,所以肯定會被取代。舉出的例子是1929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牛奶被倒掉也不給老百姓喝什麼的。。。。

而現實是,不只是1929年經濟危機,資本主義挺過來了,甚至還把蘇聯這個數十年來最大的威脅給“熬沒了”。那種所謂幾十年來一次的經濟危機會消滅資本主義一直都沒出現。最近的一次,算是2008年金融危機吧,但是對資本主義的打擊也沒有什麼傷及根本。特別是對美國而言,他們的經濟依然在正增長,倒是對手俄羅斯被制裁下,經濟一直不好。

更重要的是,不只是所謂資本主義國家,現在是全球化時代,只要有類似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出現,任何國家都難以倖免不被波及。這說明什麼,說明無論資本主義或者其他國家,目前的經濟制度和發展趨勢本質沒有太多區別,基本的經濟發展和貿易規則都一樣的。

比如都是舉債模式,政府發行國債等於借明天的錢,用於今天的投資啊等必要的財政支出,只不過有的國家債務多,有的債務少。另外貿易也是按照WTO的規則來指定的,有的可能會有一些貿易戰或者爭端,比如什麼國家有補貼啊,比如誰對誰傾銷啊。解決的手段也差不多,要麼談,要麼打。

木叔說這些是想告訴網友,如今回頭看當年的很多教材或者學說,都是脫離現在意識形態的,只是符合當時意識形態。因此談美國衰退與否,也不能用過去的老眼光,而是要與時俱進地看待美國。這才是一個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畢竟從理論上和現實上目前找不到美國正在衰退的證據。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10年來美國經濟發展曲線,已經很好的表達了美國沒有衰退的內容。特朗普當政後,對奧巴馬政策的一些修正也起到了推動美國經濟復甦的效果。所以木叔不認為數十年的歷史發展,美國目前處於衰退當中。這是論點之一。

(50年來美國GDP增長圖,是衰退曲線嗎?橙色是加拿大,對比一下,更清晰)

第二點,美國顯然是更強大了。還是剛才木叔說的那個GDP發展曲線,各位可以看看。這樣的GDP如果還說美國是衰退,而不是變得更強大的話,那全球可能沒有經濟發展的國家了。

有網友可能說,這只是經濟發展啊,還有其他發展能證明美國強大了嗎?

當然可以啦!因為經濟是一切發展的基礎,經濟力量強大,軍事力量,政治影響力是隨之而來的。木叔舉個簡單的例子。美國2018年軍費撥款是多少?可能很多人想象不到。美國國會批准的是6220億美元。這是什麼概念?俄羅斯2018年軍費撥款是484億元美元,比前一年相比減少6%。美國軍費是俄羅斯的12倍!

(這是美國全球駐軍圖,也反映一國強大的實力)

因此關注美國是衰退還是強大的話題其實從一個趨勢性發展的眼光來看,就如同木叔剛才所言的。美國還沒到衰退的邊緣。


各位網友要明白的是,做研究和分析問題,不能帶自己的主觀色彩。你不喜歡美國可以,但要從事實出發找論據。不能憑空想象,或者故意找錯誤的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未來如何,當然不排除美國步入衰退,但近期是沒有看到這個跡象。除非經濟出現大規模的下滑,或者以前教科書所預言的那種規模的經濟危機再來幾次,否則美國的制度自我更新能力要遠比經濟危機這種死氣沉沉的東西強得多。


各位網友怎麼看這個問題,

歡迎留言討論!但是要言之有物哦!


木春山

減稅刺激經濟會有短期效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6月14日發佈的一份有關美國經濟的分析報告指出,

展望短期,美國經濟將實現強勁增長以及就業創造。

但是,即便從今年美國不斷挑起貿易摩擦來看,美國想要更強大也是遇到了諸多的難點與挑戰。

在金融與製造業方面巨大的話語權,是美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徵。其中,製造業尤其顯示重要性,不但涉及全球競爭力,甚而涉及到就業人數。放在更高的立意上說製造業,那就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製造業在一國經濟實力的構成中舉足輕重。

美國大力發展製造業這一回走的路數有點不一樣,它採取的方式是:讓製造業迴歸美國。而促成製造業迴流美國,方式只有兩個:一是降低企業稅負,二是提高進口產品的關稅。

降低企業稅負,是一種運營成本降低的吸引;抬高進口產品的關稅門檻,則是一種產品競爭力減弱的威逼。

製造業迴歸美國,對提振與刺激美國經濟向好,以及創造與增加就業崗位,無疑是極大利好。

此外,美國重視能源工業,以及向高技術和汽車及零部件領域傾斜,都顯示了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努力,這無疑是符合全球產業發展趨勢的。

世界各國對製造業在國力提升中的作用,都有著清醒的認知。比如,中國就提出“中國製造2025”,第一個目標就是: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現在有觀點指出,各國在製造業上的博弈,提高進口產品關稅的貿易爭端只是一個表象,更直接的供應鏈之戰。各國大力發展製造業,其中也在強化供應鏈的自控能力,避免供應鏈斷裂帶來的巨大的風險。像仍在受到關注的中興事件,便是一例。

供應鏈,即是產業鏈,即是產業體系。可以見到,發展不可替代的優勢,正是各國所努力爭取的。

今年以來,美國推動單邊關稅和其他單邊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引來各國報復性回應,這種雙輸的選擇,能否帶來搏殺後的新優勢,尚待觀察。無論如何,這些舉動給全球及美國都回帶來負面影響,以及中長期的不可預期性。

除此之外,前述的IMF報告認為,對於美國政府所採取的大規模減稅措施,在短期內確實可以為美國經濟帶來刺激作用。但是,該政策的效果將在2019年和2020年逐漸消退,屆時美國經濟將大幅放緩。


波士財經

美國到底是衰退了,還是更強大了?長期跟蹤中美貿易和美國經濟等問題的【小哥哥】認為,美國有衰退的地方,也有更強大的地方,要分領域看。在經濟層面上,從奧巴馬時代起,美國經濟從2008年金融危機中逐漸復甦,勢頭向好。等到了特朗普政府,特朗普又推出“美國優先”政策,對歐洲盟友、日本和韓國等亞洲盟友也毫不留情,關稅的枷鎖說上就上,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想重新談判北美自貿協定,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退出《巴黎協定》,在國內採取大幅減稅政策,吸引製造業迴流。

客觀上講,拋開國家立場和站位,特朗普在國際和國內兩條戰線“拳打腳踢”,對增強美國的經濟實力是有幫助的。這就是共和黨總統與民主黨總統不一樣的地方,也就是說從政策層面上看,美國是走在“再次強大”的道路上。只不過是,最近在鋼鋁關稅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問題上,特朗普的單邊關稅壁壘最終也可能傷及美國自身發展,畢竟經濟已經高度全球化了,美國原本已經佔據了價值鏈上游,拿出關稅這種過時的貿易保護工具,只能說是下下策。

但是,美國也有衰落的地方,或者說得更準確一些是,並非美國跑得慢了,而是新興經濟體跑得更快了,趕超了,尤其是中國實力的增長,讓美國感受到壓力的存在。這種衰落只是相對而言,而不是絕對的,因為畢竟美國仍位居世界老大的位置,無論從GDP總量,還是在軍事實力、創新能力、企業活力和教育理念上而言,美國依然有過硬之處。

但是,眼下在體制上暴露出的弊端——華盛頓政治圈瀰漫的否決政治,讓美國的發展遭遇嚴重阻力,政策推行困難。不光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有分歧,在很多問題上不合作,就是在共和黨內部,特朗普也面臨著精英派的狙擊,施政困難,幕僚是換了一波又一波,看著誰不順眼就開(You are Fired)誰,這也為美國的未來之路增添了變數。接下來,今年是中期選舉年,看看共和黨的選情如何?再過兩年,美國又到了總統選舉年,要看特朗普能否連任了。


小哥哥打算盤

美國到底是衰退還是變得更強大?對於這個問題要辯證來看,二戰以來美國根據其自身的發展步伐一直在前進,但是毋庸置疑美國前進發展的步子慢下來了。最主要的是美國在全球的經濟總量比重已經大大的降低,二戰結束時美國一家的GDP佔全世界國家的50%。但是隨後美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比重逐年下降,到2017年美國經濟總量為19.3萬億美元,佔全球的GDP只有23%左右了,但是仍然是世界第一,而且遙遙領先。


2017年中國的GDP為12.2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總量的15%。在40年前的1978年中國GDP只有2142億美元,而美國同年的GDP則是23566億美元,是中國的11倍。時至今日四十年過去,中國的GDP增長了57.1倍。而美國與四十年前對比,則增長了8.2倍。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美對比美國是衰退的,並且衰退得很厲害。就是從全球角度看,美國經濟總量的衰退也是不小的。

但是就美國經濟總量的絕對值來看,無論是經濟和軍事,還是科技等等,都是遙遙領先,無人可及的世界第一超級大國。 在進入新世紀之後繁榮的歐洲經濟,陷入了國民福利陷阱,一蹶不振。原來的蘇聯因為解體,獨立建國出來的15個國家,沒有幾個混得好的,俄羅斯的經濟甚至在明顯衰退,GDP還不如韓國。

當年世界經濟的老二日本,因為遭到美國的打壓和算計,美國脅迫給了它一個“廣場協議”,使得日本經濟二十年停滯不前。曾經發展勢頭不錯的拉美國家,也因為陷入發展中國家的3000美元收入陷阱,重新跌回到出發點,非洲國家就不說了。可以說美國在這幾十年裡,比比上述這些國家,也還算是不錯的。 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說,美國的製造業在這二十多年裡,日益空洞化;在奧巴馬執政時期,因為美國財力不支,奧巴馬將美國軍費從2011年的6870億美元,降至2013年的5870億美元,整整減掉1000億美元。(特朗普上臺窮兵黷武,現在又將美國軍費推升到7000億/年美元)因為軍費不足,美國的11艘航母費用太大,正在逐漸的減少報廢;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美國至今年3月份,政府債務突破了驚人的21萬億大關,超過了美國的全年經濟總量之和。

雖然美國在特朗普上臺以後,意圖重新打造製造業大國,企圖利用美國的霸權地位搞單邊主義,但是特朗普的蠻橫無理手段,破壞國際公平競爭規則的一廂情願,最後可能是得不償失。不但不能促進美國經濟發展,而且給正常的美國經濟帶來危害。因為美國極度的自私行為,幾乎是與全世界為敵,美國肯定得不到一個有利於自身經濟發展的環境。

由於現在美國背上了史無前例的21萬億美元的政府債務,美國經濟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如果特朗普政府自以為聰明,這樣折騰下去,美國的衰退將很容易誘發,而且是必然的。所謂的美國衰退,就是看緊追在美國後面的,發展速度超過美國的國家。如果現在經濟總量落後於美國的新興國家,在不斷的與美國經濟總量靠近,並且在可以預測不遠的將來能夠超過美國,哪美國不是衰退又是什麼呢?


亦新湖

當然是變得更加強大了。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歐洲曾經長期在經濟低迷的泥潭中不得脫身,但是美國很快就恢復了經濟增長,其增長速度也逐漸加快。美國股市也在此之後,走出了長達十年的超級牛市,一直在上漲。

在科技領域美國在互聯網和高新科技方面的創新,更是執全世界之牛耳。人工智能領域是美國公司在領先,共享經濟是由美國的Airbnb和優步開始的,新能源汽車則崛起了特斯拉等著名廠家,甚至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SpaceX這樣的私企崛起。

然而還有另一面,那就是在全球化和自動化越來越深入的情況下,就業崗位在全世界逐漸減少,尤其是在美國,由於崗位轉移和自動化的影響,很多崗位消失了,這是導致美國現在經濟雖然發展,在社會開始不安定的一個原因,正是鏽帶失望的民眾,把特朗普選成了美國總統。


海匯觀潮



美國沒有衰退,只是發展的步伐慢了。

美國是並且未來20年仍將是世界綜合國力最強的國家,但目前正面臨嚴重的產業發展的結構性矛盾,只是走了彎路,並沒有停滯不前。

美國走的彎路就是“去工業化”,而回到正軌需要相當的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何保證金融風險可控,和不被“彎道超車”保持科技與製造業高地,成為美國持續發展與繼續強大的根本所在。



美國在20世紀初期,憑藉其政治制度、工業基礎和穩定地緣政治形式,一躍成為世界資本的“避風港”,工業和製造業產業隨著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發得到長足進步,並在20世紀60-80年代發展達到頂峰,美國相當一部分的當代基礎設施建設就是那個時代建設的。

在完成工業化發展後,美國進入服務業驅動的發展階段,但隨著金融服務業的蓬勃和科技信息產業的發展,使得其逐漸的去工業化,以金融資本和信息技術驅動社會發展。這一問題主要集中體現在20世紀70年代互聯網與個人電腦出現後,所以在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頭10年,憑藉著第三次科技革命製造業發展的餘溫和科技、金融服務業剛起步的階段,進行了產業結構的變換,並在不太景氣的國際環境下找到了新的增長點。

但服務業的發展是基於工業製造業等實體經濟的,自20世紀70年代信息產業升級後,美國專注於高端製造業,大量的基礎製造業由於成本等問題轉移至勞動密集型國家,導致美國國內基礎製造業的“空心化”。而金融服務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金融槓桿衍生品成為唯一發展力,這就為金融危機埋下伏筆。而金融危機的引爆,使得高端科技工業製造業的資金鍊斷裂,發展停滯,喪失了新的增長點。而基礎工業製造業的缺失,更使得經濟發展喪失了最基本恢復造血能力。“去工業化”成為美國走的彎路之一。(下圖為20世紀90年代美國產業結構統計)



美國目前仍在相當部分領域保持著先發優勢,比如生物技術、半導體技術、航空航天等科研、服務業、部分製造業領域。但是在基礎工業和製造業領域卻已經嚴重落伍。國內的產業結構失衡趨勢並未徹底改變。在基礎工業製造業尚未恢復,而信息技術、生物科學等經濟新增長點面臨挑戰之時,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重新拾起被人詬病為“損人利己”的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



至於美國軍事力量,是工業的延續與直接體現,美元的有力維護者,更是美國強大的體現。所以其國防工業始終保持在本土的產業鏈存在,並未大規模進行產業轉移,並且被美國政府和軍火集團投入大量資金維持科技高地與製造業規模,所以這也是美國維持其強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綜上所述,美國只是走了一個“去工業化”的彎路,由此導致新增長點的缺失。而國防、科技、經濟等領域仍維持相當程度的技術與規模領先,所以美國並未衰退,而是增長緩慢。


馬克觀察


美國並未更強,但也一直未衰退。大約在半年前,很多人都還信誓旦旦斷言美國即將崩潰。特別是一些所謂的專家更是引經據典,從歷史規律、股市分析,經濟走向、地緣政治等方面論證美元即將崩潰、美國已失去世界事務的話語權、美國已經無法對世界構成威脅等等。並且斷定美國的衰退是不可逆轉的。很多吃瓜群眾也都深信不疑,彷彿美國在這個世界上已經可有可無了,彷彿世界潮流已經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可是,曾幾何時,同樣是這些專家,卻又話鋒一轉,大罵美國依仗超強的經濟、科技和軍事等硬實力,以及政治、外交等軟實力對其他國家進行訛詐和制裁,是對世界最大的威脅。美國確實正在這樣做,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我主要納悶的是這些專家的觀點和輿論為什麼會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發生兩個極端的變化呢?如果承認美國正在以它超強的科技、經濟、軍事等實力“危害”世界的話,那就說明原來的美國衰退了,崩潰了,美國已經沒有能力影響世界了等論調只是一種因需要而“唱衰”而已。那種唱衰別人,反襯自己的做法不明智。只會使自己盲目膨脹,失去對敵我“實力”的正確判斷。到頭來傷的是自己。


也許美國在未來會衰退或崩潰,但卻不是現在。既然不是現在,既然尚且不能確定,那又何必將精力花費在這些虛無縹緲的理論和願望上呢?將這些力氣用在如何應對威脅,如何提高自己方面不是更可取嗎?其實,現在不應該去討論美國會不會衰退和崩潰的問題,而是應該研究美國如何能一直保持強大的問題,從中有所借鑑,那對自己不是更有利嗎?又何樂而不為呢?我歷來堅持自己的觀點,那就是: 唱衰別人並不能強大自己,而只會使自己失去客觀判斷。一旦遭到挫折後,便會竭嘶底裡甚至喪失信心。

其實,之所以有美國必然衰退和崩潰的論調,皆應人們根據現象和歷史經驗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忽視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人類社會已經發展到高科技時代,再用原始的歷史經驗主義觀點來預測未來,難免有失偏頗;二是忽視了美國政體制度的自我調整和修復能力。以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策略為例,特朗普現在的政策基點就是對美國以往戰略的調整和修復。因為美國以往的戰略雖然使美國維持了世界的霸主地位,但同時也給美國財政帶來了巨大消耗,為美國的經濟帶來了不確定因素,長此以往,美國會不堪重負。所以,特朗普要調整戰略方向,要在國際事務中“戰略性退卻”,要專注於美國國內的經濟和基礎建設。哪怕這種方式損害了全世界利益,它也在所不惜。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不管別人瓦上霜,只掃自己門前雪”。特朗普的做法顯然是自私的,顯然會對美國的國際形象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但是,如果據此斷定美國會失去對世界的領導力還為時尚早。因為美國的自我修復功能將會再次發揮作用。特朗普的《減稅計劃》等刺激經濟政策一旦產生實效,美國經濟一旦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後,美國一定會再次調整其極端自私的做法,重新以負責任的形象融入國際事務,那時,實力已經增強的美國仍然會對國際事務具有不二的發言權。


人生觸底反彈

美國是變得更強大了還是正在衰弱,這個要從多方面來分析,比如現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至今,儘管在內政上取得一定成績,經濟有所向好,但是在外交上一團糟糕,他的一系列個性化的言行得罪了眾多美國盟友,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讓美國失去了戰略方向,作為世界的領袖,美國的影響力正在衰退。

曾經的G7峰會是各國領導人秀恩愛的地方。

2017年12月6日特朗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引發了伊斯蘭世界乃至全球的反對,聯合國大會以絕大多數否決了美國關於耶路撒冷最終地位的決議,雖然聯合國大會決議不具約束力,但是美國已經走在了國際社會的對立面。

而前幾日剛結束的G7峰會,充滿了圍攻、互懟。

實際上本著所謂“美國優先”的原則,特朗普執政真可謂是得罪不少國家,尤其是不少盟友,上任伊始特朗普發佈的“移民禁令”,禁止伊朗、蘇丹、敘利亞等7個國家的普通公民90天內入境美國,這一政策遭到當事國,包括歐盟、德、法、加拿大以及美國最鐵的盟友英國的一致反對。

而早在特朗普競選期間和就任後的一系列言論就導致美歐關係出現裂痕,比如他說英國脫歐是件偉大的事,認為北約已經過時,北約盟友需要增加支付軍費。事實上不僅是北約,其它國家想得到美國保護也必須要掏“安保費”,無論日本、韓國、歐盟、澳大利亞,都為此與美國的關係心生擔憂。

2017年北約新總部大樓在比利時落成,北約各國領導人齊聚落成儀式,本來是喜慶的日子,特朗普在臺上致詞時直言催北約各國交“會費”,場面非常尷尬。

在貿易上,特朗普將日本、德國都列在其貨幣操縱國“黑名單”上;在伊朗核問題協議上,美國又把自己放在了歐盟的對立面,特朗普以種種理由希望廢黜伊核協議,但是其它簽署國一致反對,認為美國又將把局勢引向不穩甚至戰爭,上個月特朗普宣佈美國將退出伊核。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圖為伊朗總統魯哈尼抨擊美國是單邊主義。

同時,盟友對美國也失去了信任,在亞太日本重組了美國放棄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並將11國參加的TPP更名為“全面且進步的TPP(CPTPP)”;在歐洲,歐盟在北約之外組建自己的防務力量,歐盟和日本在夥伴關係協定(EPA)談判上取得了實質成果,這意味著歐盟和日本要建立排除美國的多邊貿易機制。

特朗普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退出TPP,稱這個貿易協定是國家潛在的災難。

美國《洛杉磯時報》發表評論稱:在特朗普擔任總統期間,他降低了美國的影響力,或者說改變了美國的影響力,使其箭射性降低了,特朗普採取的立場使美國喪失了很多事務參與討論的資格。德國的《德國之聲》批2017年再清楚不過地顯示,作為世界領袖,美國的衰落過程正由此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